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华纺集团(欧洲精纺城)的决策者们,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抓质量、创名牌,争效益”这一重点,一着不让,一步不松,抓出了成效,创出了自己的名牌。1994年江苏华纺集团生产的“澳洋牌”混纺,粗精纺呢绒,混纺细绒线获苏州市名牌产品,1995年“澳洋牌”精粗纺呢绒系列,绒线系列荣获江苏名牌产品,1996年又通过了江苏省免检产品的考核验收,1996年荣获江苏免检产品证书。几年来,通过创名牌企业,创名牌产品,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江苏华纺集团为张家港市创一流企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纵观当今世界,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名牌与非名牌的竞争。名牌产品坐天下的特征十分明显。企业创出名牌、拥有名牌,就能占领市场,争夺市场的制高点。名牌的魅力是无穷的,但名牌的产生绝非偶然。名牌是经营者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也是企业的生命,是在市场检验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消费者认可和钟情的象征。 产品质量,名牌产品的生命 质量是名牌的生命,名牌产品的开创、保持和发展,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加入WTO,民族工业只有走名牌发展之路才能应对激烈竞争的冲击。正确实施我牌战略,是发展民族经济,适应国际竞争的必要选择。中牌产品存在价格误区,应正确选择名牌产品价格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4.
贵州啤酒厂生产的“黄果树瀑布牌”12度啤酒继荣获中国旅游名牌产品、贵州名牌产品荣誉之后,今年6月在全国名优饮料、啤酒推荐会上被中国食品行业最高权威机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跻身全国名牌啤酒之列。  相似文献   

5.
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不仅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推动工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资产优化组合,发展规模经济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外贸企业出口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名牌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名牌意识不强,扶持名牌、保护名牌的机制尚未形成;经济规模普遍偏小,名牌效应、规模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偏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名牌培育发展比较缓慢。因此,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有强烈的创名牌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外贸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名牌产品,要想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规模、效益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名牌作为品牌中一个角色,拥有着巨大的潜力,是产品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柄利剑;是企业制胜市场的基石。当今世界企业发展过程已自觉地形成了创名牌——塑造名牌——经营名牌的过程。所以,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就应该正确认识名牌产品,分析名牌战略,为中国国产名牌在世界商场申创造更好、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名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苏州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始终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已拥有29个中国名牌产品、54个国家免检产品、179个省名牌产品,均居全省首位,形成了以中国名牌、省名牌为龙头的产业链,苏州还获得了“中国名牌经济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8.
名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苏州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始终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已拥有29个中国名牌产品、54个国家免检产品、179个省名牌产品,均居全省首位,形成了以中国名牌、省名牌为龙头的产业链,苏州还获得了“中国名牌经济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9.
试论如何保护企业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以质量为中心的产品竞争中,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已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由于我国对于品牌的推广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国外企业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品牌战略的娴熟技巧,许多企业在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就被强大的国外企业所击溃。面对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国际名牌的冲击,中国企业急需增强名牌意识,制定名牌战略,把树立名牌产品视为企业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金龙泉啤酒是我省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截至2006年,我省中国名牌产品已达30个,全国排名跃至第11位,今年又有26个产品冲刺中国名牌.这是从昨日召开的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联席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1.
名牌产品是民族工业的精华和骄傲,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竞争的“重型武器”,是一个无形的资产,能创造出比同类非名牌产品更高的价值。无论是发达的经济强国,还是新崛起的工业化国家,无不把发展名牌事业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正因如此,大力发展中国的名牌事业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极大关注。李鹏总理指示:“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所以,我们应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发展我市名牌事业,多创一些国优名牌甚至世界名牌产品,只有这样,才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独占鳌头,推动我市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泰安高新区管委会近日印发《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名牌奖励政策。奖励政策规定: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相山东名牌产品(服务名牌、名牌农林水产品)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5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发展名牌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滥评乱评名牌、盗用名牌、海外同行抢注名牌、只创名牌不保名牌等问题。这既需要企业自身奋力拼搏,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扶持爱护名牌。  相似文献   

14.
名牌战略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不少省、市先后都制定了名牌发展战略;纷纷出台了名牌兴省、名牌兴市的具体措施。作为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在全国城市名列前茅的广州市,为了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展名牌产品发展战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市场经济是名牌经济人类社会已步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商品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就必须推出、创造一批高质量的世界级的名牌产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江泽民同志也曾为企业题词:“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创造名牌是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与“杠杆”。名牌是什么?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同志认为:1.名牌是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商标或商号;2.名牌必须为消费者所熟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3.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相应的标准予以保证;4.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名牌产品给人的“心理利益”大于非名牌产品或服务;6.名牌具有超常的产权价值和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的功能:7.名牌具有公众肯定倾向依据和权威机构正式认可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16.
青岛是我国最早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城市,也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不仅拥有青啤、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全国驰名商标,而且拥有青岛港务局、颐中烟草、青岛碱业等全国知名企业,以及一大批蓬勃发展的区域性名牌,胡姬花牌浓香花生油、崂山矿泉水、即墨老酒等,被评为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一个中等规模的沿海城市,能够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家,能够形成一个庞大的优秀企业文化群体,这种现象被经济学界称为“青岛现象”,为社会各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创立区域旅游名牌产品是旅游市场不断成熟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策略.而区域旅游名牌产品的特点,是制定区域旅游名牌产品发展战略的基础.从名牌旅游产品的特点入手,建立区域旅游产品测评体系.主要包括:认识了旅游名牌产品特殊性,即对地域和资源的依赖性,成名条件的苛刻性和产品自身的层次性.提出旅游产品竞争态的测评模型和方法,以资源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来确定某一旅游产品的竞争态,计算了宝鸡十大旅游产品的竞争态,确定了当前名牌产品、衰退的名牌产品、潜在的名牌产品和一般旅游产品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张静萍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2):44-45,49
保护名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保护名牌,注重名牌产品的质量是一条最根本的途径,企业应通过加强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对名牌资产进行延伸开发等措施来维护和扩大名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同时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名牌资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1 甘肃实施企业名牌战略的现状分析 分析甘肃省名牌产品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与过去相比,我省名牌发展成就很大;与全国相比,我省名牌产品差距不小。目前,我省著名商标53件,名牌产品190种,涌现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极大地促进了甘肃经济的发展。但是,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其他西部省区相比,我省名牌产品还存在不少问题,现状仍不容乐观。1.1名牌产品知名度较低,在市场上缺乏影响力。截止2000年8月,全国共公布驰名商标153件,我省注册商标数量在全国倒数第四,驰名商标空白。这充分说明,我省尚未培育出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20.
如今商战犹如兵战,产品就是商家无声的子弹,而名牌产品就是出奇制胜的“导弹”,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谁能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商战的赢家,那么什么是名牌,它的内涵及市场效应又如何呢? 名牌就是驰名商标。名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