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图书馆的作用不容忽视.图书馆应围绕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规划,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主动与福建"两个先行"建设项目对接,突显闽台交流与福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给了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参与社会竞争,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势,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积极参与地方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为海西建设提供优质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制定《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厦门,如何增创新优势,如何在海西建设中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也是全市科技工作者关心的话题。诸项工作中,加大台湾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情报文献工作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情报文献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指出了利用情报文献资源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高校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难以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为此,选取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为样本,对比调查了这两所高校专利状况,揭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校专利申请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助于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最近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不仅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能力的高低将对其起到重要影响。通过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增强政府竞争力,培育政府创新力等方式可以顺利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国务院颂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海西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极大关怀和殷切期望,这也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好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区位熵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发展存在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但近期集聚水平有所下降.产业集聚现象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有扩散效应,并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但也应重视反集聚经济对海峡西岸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资源整合,分区规划及跨省区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俊贤 《科技信息》2011,(5):407-408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来自中央的政策支持。本文拟从涉台立法的现状这一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台法律体系的相关对策,为推动海西社会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界定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概念,挖掘妈祖生平故事中的体育文化因素,探讨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内容,阐述闽台妈祖体育文化性质,并指出充分发挥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的资源优势,促进闽台交流,将为海峡经济区建设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闽西客家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举足轻重,目前正遇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闽西的民居旅游资源整体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探求开发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时间脉络和空间脉络的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演化特征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分布极不均衡,核心地方政府创新的示范效应较弱,地方政府创新的路径锁定。提出海西地方政府应提高创新主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创新应逐步走向地方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趋同现象明显且逐渐加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市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核心区,汕头、梅州、揭阳、潮州、赣州、抚州、上饶等设区市一直处于边缘区;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厦门会展业发展从总体上衡量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对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发展区域这一机遇,在分析厦门会展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厦门会展业应该调整会展发展战略,加强会展业的规范管理;潜力打造会展品牌;扶持、培植办展骨干力量;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联动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共享式增长视角,结合温州的区位条件及功能定位,分析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提出促进温州与该经济区各次区域产业联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在于是否能够立足自身的特色,选择优势行业,形成"雁字型"的发展态势。上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能够抓住"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黄金发展期"的良好机遇,以涟漪式聚集性的发展模式,创新旅游业的集群品牌,那么打造全国旅游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考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畴入手,对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和途径的探讨开启了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此后,海峡西岸产业布局、台商投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现实问题都成为这一研究的主题,未来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