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3-34
该项目验证了“南芋1号”等8个菊芋品系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筛选出适于海涂、松嫩盐碱地、北方荒漠地、宁夏与四川坡荒地的菊芋新品种(品系)并完成新品种认定;集成“南芋1号”等菊芋在海涂盐渍土、干旱荒漠盐碱地、荒坡地等非耕地低成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不同类型非耕地菊芋的播种方式、种植制度、收获及土壤中贮存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杂交蔬菜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是利用实施单位自主研发的育种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培育适宜市场及生产需求的大白菜、甘蓝、番茄、甜椒、黄瓜等主要蔬菜作物新品种,并根据上述作物品种的特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杂交种子标准、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适宜育繁、销售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白山林区无黑木耳代料栽培优良菌种,栽培管理技术粗放、不完善、产量不稳定及栽培过程中易遭杂菌侵染导致栽培失败等系列难题,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汇同敦化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5年的努力,从杂交育种入手,通过野生种与段木栽培种杂交并进行细胞胁迫培养选育方法,选育出了适宜长白山林区代料栽培的黑木耳系列菌种5个,该系列菌种的主要特点为抗杂菌能力极强、丰产。其中“丰收2号”菌种表现最为突出,抗杂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3):59-59
中梨1号(别名:绿宝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82年用日本梨“新世纪”作母本,中国梨“早酥”作父本,通过人工远缘杂交方法,经历20多年的努力所培育的成熟早、外观美、品质优、适应性强、可白花结实、耐贮运、综合性状超过日本“水晶”梨和我国广泛栽培的“早酥”梨的新品种。它改变了我国现有早熟梨品种单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6):17-18
建立豫生4号甘蓝品种实用、可靠的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立10亩高产样板田15个,30亩a亩产达到5300公斤;在甘蓝生产区示范应用豫生4号10万亩,比一股生产田增产15%以上;建立豫生4号优质高产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单产在50公斤以上,比现有方法提高20%;繁育应用杂交良种1万公斤,研究建立杂交种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商品菜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8-79
1技术内容 建设饲草高梁新品种“晋草4号”繁育基地,建立饲草高梁新品种生产及示范基地,与畜牧养殖企业联合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饲料短缺,草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高梁所”)近年来研究育成了农田刈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4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62-62
“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与其它纯白色平菇新品种进行的品比试验表明,“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各实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名列前茅。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平菇新品种。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8-29
本项目转化的内容是对“安豆1号”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安豆1号”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利用“安豆1号”加工研制大豆油脂、浓缩蛋白、饲料新产品,形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14.
福云20号原称“福云5820”,它与福云6号(GS13033—1987)、福云7号(GS13034—1987)和福云10号(GS130351987)等3个国家优良品种一样,均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年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种为父本,通过自然杂交,于1958年秋,从母本树上采籽播种而得的第一代有性群体(简称福云58型)中,通过1959~1962年单株观察分离,并用无性繁殖法选育出的无性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立足湖南丘陵地区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南方砂梨产业基地为目的,通过开展无公害环境质量评价,运用核心技术——“名优砂梨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对选育的8个砂梨新品种进行中试,批量地生产得到国家认证的砂梨绿色(有机)食品,其产量和质量高出同等条件下的日本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疆香梨、葡萄树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体系”重点研究了新疆香梨、葡萄树的营养规律、栽培土壤的供肥能力模型、土壤的丰缺指标、肥料的利用率等技术问题,提出果树土壤诊断推荐施肥技术方法,并优选出香梨、葡萄树专用肥配方,为指导新疆香梨、葡萄树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9-30
1集成了旱地燕麦栽培技术 1.1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的燕麦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课题育成“晋燕12号”、“晋燕13号”、“品燕1号”、“白燕9号”、“白燕10号”、“冀张莜11号”、“新燕麦3号”、“坝莜6号”、“冀张燕1号”、“冀张燕2号”、“蒙燕1号”11个新品种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晚熟和极晚熟桃品种中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较少,个大质优的中华圣桃、中华寿桃、二十一世纪等品种抗寒性又差,遇到冻害损失巨大,造成晚熟和极晚熟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很小,不利于桃树的周年供应。基于这些因素,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地方桃优异资源品系秋蜜系列进行资源普查、调查筛选、多点嫁接、性状观察,研究新品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品系的花粉和DNA进行分析鉴定,成功选育了“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3个新品种。并进行了与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摸索出了长枝修剪、套袋、铺设反光膜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在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等地进行区试,优良性状稳定。2006年12月,3个品种通过了河北省新品种的审定,并正式命名为‘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20.
借助影片《007:大破量子危机》,一座造型古怪的ESO生态酒店出名了。现实中,这座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酒店鲜有人住,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科学家们的“避风港”。酒店建筑师菲利普.奥尔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对《007》并不感激,他表示:“《007》把ESO酒店拍丑了,这座沙漠绿洲其实远比电影里更迷人、更坚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