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定位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得到了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美国电信电子行业协会和世界各大通信公司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基本定位方法,分析了在移动通信系统内实现移动台精确定位的主要技术难点和提高精度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永平  周虹 《广东科技》2000,(12):15-17
应美国商务部(DO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美国个人通信工业协会(PCIA)的邀请,信产业部、国家科技部的有关部门组团于2000年9月-10月期间赴美国考察.考察团此行主要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PCIA全球无线通信展及研讨会.随后访问了摩托罗拉公司芝加哥部,并与多家美国通信公司和机构进行了技术交流和业务洽谈.考察团还专程拜访了美国商务部(DO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听取了相关的讲座和报告,并就美国的通信产业政策、无线频率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中国加入WTO后美国通信技术和产品、电信服务对中国市场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考察报告将从PCIA全球无线通信展回瞻、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美国通信产业政策及加入WTO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关于信息咨询业务的思考等四个方面对本次考察活动进行一系列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郭志刚  周敏 《科技信息》2012,(2):263-264
本文介绍了信集闭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语音通讯系统辅助信集闭系统管理的思路,将信集闭系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完全实现到位的管理,通过无线语音通讯系统的辅助,实现简单、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使得移动信息接入逐步成为生活的中心.未来,无线频谱接入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技术引领的重中之重.从2008年到2011年,全球移动数据连续四年实现翻倍增长.到2020年,全世界连接到移动网络的设备数量预计增长到500亿.届时,无线技术将扩大和催生更多的无线业务,在全球将产生约4.5万亿美元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得无线频谱的商业接入产生空前需求.也就是说,频谱的短缺将会影响美国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无线ATM网络的技术的频率接口。分析了无线ATM(Wireless ATM)的网络体系结构、信元格式、协议分层,并着重讨论目前研究得较多的关键技术:物理层(PHY)技术、多址访问控制(MAC)协议、差错控制、位置管理和越区切换控制等。并总结了ATM Forum、ETSI对无线ATM标准化的进展情况和国际上正在开展的无线ATM研究项目以及现有的无线宽带网络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美国费城提出"无线城市"概念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间,"无线城市"风靡全球,中国无线城市建设及相关应用亦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技术构架不断发展、商业模式有序完善,突破了种种发展瓶颈的中国无线城市产业正稳稳驶入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王勇  丁淑娟  万振梅 《应用科技》2005,32(12):51-53,56
在无线ATM网络中,无线信道的高误码率和突发特性要求对无线ATM信元有较强的误码保护,提出了一种适应于无线ATM系统混合纠错方案:用级联码保护语音信号,及BCH/混合Ⅱ型ARQ保护图像和数据.分析和仿真了这一混合纠错方案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上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信元信息错误率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信元丢失率.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6,(11):30-30
北京赛福同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地点在北京,由海外注册(维尔京群岛)的德信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该公司是一家以无线通信终端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并独立为国内外手机市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产品方案的设计。公司于2005年5月5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相似文献   

9.
无线激光通信(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又称自由空间光通信或大气激光通信,是近年来出现的通信热点,它是以大气或者自由空间为媒介,让载波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有效信息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无线激光通信有无线电通信的便利性,同时也继承了光纤通信的绝大部分优点,尤其是大通信容量的特点。它凭借着传输速率高、方便灵活、保密性好、抗于扰性强等特点脱颖而出,在民用和军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兴的通信技术。文章主要介绍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无线激光通信关键技术技术,以及国内无线激光通信应用的现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顾丹 《华东科技》2009,(10):36-39
自2004年美国费城在全球首次提出“无线费城”计划以来,“无线城市”的概念日渐升温,成为政府推进城市信息化和运营商寻找业务增长点的重要选择。目前全球已有近600个在建或是已商用的“无线城市”,旧金山、多伦多、莫斯科、新加坡、台北、香港等城市相继加入部署行列。这些城市大多采用了在热点地区利用WiFi Mesh或WiMAX+Mesh的技术和组网方式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无线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战术无线ATM信元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M技术是基于信道质量非常好的光纤信道提出的,在野战地域通信网战术无线环境下,为了采用ATM技术来支持综合业务,并为各类业务提供相应的QoS保证,必须对ATM信元结构做出一定的优化改造,首先介绍了几种被采用的无线ATM信元结构改造方案,然后针对野战地域通信网战术环境,对信道丢失率和净荷差错率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流行的网络级仿真工具OPNET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无线蜂窝系统中 ,当采用下行波束赋形技术时 ,所有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满足给定的信噪干扰比。由于信噪干扰比的大小与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有关 ,故平常所用的技术 (如空间相关矩阵特征值分解技术 )都必须再加以额外的功率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下行波束赋形与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算法 ,这种算法不但能够调整权系数以使所有用户具有相同的信噪干扰比 ,而且可以使用户的功率辐射最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忠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成为一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3月5日,“第十一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颁奖暨2008北京技术市场工作会”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科院计算机所发展处、德信智能手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中介机构和研发单位榜上有名。第十一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  相似文献   

15.
曹明秀  金林 《科技信息》2009,(17):102-103
ZEM模块是一种无线嵌入式模块,ZEM系列在应用中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主要应用于远程控制、无线遥控、个人网、遥感与遥信、PC机外围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在电子称重系统中ZEM系列与称重传感器、串行存储器、双算运放大器、键盘及显示等元件构成整个电子称重系统。优化了传统的电子称重设备,使得称重精度更高,量程更大。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蜂窝系统中,当采用下行波束赋形技术时,所有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满足给定的信噪干扰比。由于信噪干扰比的大小与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有关,故平常所用的技术(如空间相关矩阵特征值分解技术)都必须再加以额外的功率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下行波束赋形与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算法,这种算法不但能够调整权系数以使所有用户具有相同的信噪干扰比,而且可以使用户的功率辐射最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以太网通信资源和GSM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调制解调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并在监控计算机建立短信息功能,来发送手机短信息,以便通知技术人员设备发生的状况。该远程监控系统改造在实际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无线蜂窝系统中,当采用下行波束赋形技术时,所有用户所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满足给定的信噪干扰比,由于信噪干扰比的大小与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有关,故平常所用的技术(如空间相关矩阵特征值分解技术)都必须再加以额外的功率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下行波束赋形与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算法,这种算法不但能够调整权系数以使所有用户具有相同的信噪干扰比,而且可以使用户的功率辐射最小。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技术三大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了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已是一项日益引起人们研究兴趣的技术.将简要论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兴起、研究现状、未来发展以及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军事等领域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方 《上海信息化》2011,(11):82-85
对全球电信业而言,2G尚未走远,3G正值青春年少,4G却脱离襁褓快速成长起来。美国信息专家斯科特·施奈德在《无线新世界:如何在4G革命中竞争》一书中写道:第四代无线技术(4G)比以前体验过的所有无线技术速度更快,也更具冲击力。它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无线生态系统",从而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状态、娱乐方式以及未来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