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沿岸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干,迭加东西及北西向断裂,将沿岸地壳切割成活动强度不同的七个断块区及稳定性各异的二十个断块亚区.各断块近代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沿岸断块活动的热震效应、能态转换与深部构造密切相关.强震区,低热场区,近代拗陷区与深部莫、康氏面隆起区,重力高值区相对应.广东6级以上的强震都分布在沿岸活动性强、稳定性差的近代断陷区的边界上.断块应力分布和断裂活动方式随断块组合形态与分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位不同而异.区域稳定程度还受断块介质、结构条件、构造发育程度、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制约.沿岸M≥4(3/4)的中强震70%发生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内.  相似文献   

2.
陈丽  李皓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3-33,32
通过对苏通大桥区域地质背景、基岩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的综合勘察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性工程地质资料,对苏通大桥场区基岩地质提出了新认识并提出了四条控制性断裂带。基于上述认识,简析了有关桥场区断裂活动与地震作用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万金塔地区位于德惠断陷西缘断垒带,其构造特征及变形机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综合区域地质、钻井及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万金塔地区构造样式、断裂系统特征、断裂活动期次及应力场进行分析;选取贯穿研究区的两条地质剖面,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复原,重塑构造演化史;基于断裂控藏作用,采用权重加权平均算法建立相应数学评价模型,提出"三参数评价法"定量评价深大断裂活动程度。研究表明:万金塔地区历经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调整,构造叠加复杂,形成深部断陷期基底断裂及浅部反转期叠加断裂两套断裂系统。其中,沟通深部和浅部的深大断裂性质呈分段变化特点,在逆冲走滑地区断裂活动程度相对较高,控制了平面上CO2气藏的富集,反之,在远离活动程度高的深大断裂、二期褶皱构造叠加断裂影响小、靠近沙河子组烃源岩灶的地区可能存在有机烃类气藏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引入灰色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建立了灰色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区评价考虑了介质结构、活动断裂、地震、工程地质等因素,共7个指标,采用模型运算,将本区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及次不稳定3个区和8个亚区.控制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断裂的活动性和断块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地质构造分析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地质构造格架和特征对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起着控制作用。文章通过区域构造、断裂研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地形变及历史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电站的区域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坝区现今构造上属一相对稳定“安全岛”。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地质测绘、地震勘探及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震地质、历史地震、地形变测量等资料,对测区内郯庐断裂的活动性及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为拟建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广西海岸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认为,1.新生代以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围限的断块间的差异活动,控制着区内地质和地貌的发育。与北东向断裂相比较,北西向断裂具有较新、活动性较强的特点;2.地震主要分布在地貌反差较大的盆地边缘和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3.全新世以来,断块之间在垂向上表现为整体抬升,水平方向上的活动性减弱,因此区内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1765年沈阳51/2 级地震的深、浅部地质构造条件、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震中附近的长白乡-观音阁断裂( F6) 及依兰-伊通断裂、浑河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并与辽宁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进行了构造类比。认为 F6 的现代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应力条件一致, 浅层地震探测、断裂破碎带发育特征和测年数据、断错地貌特征等均显示 F6 在第四纪晚期仍有活动, 现代微小地震活动沿 F6 呈条带状分布。F6 在 5~6 km 或更大的深度上与浑河断裂等具有复合交叉结构, 在平面展布上具有斜列状结构, 断裂段的长度约 20 ~25 km 左右,具备孕育和发生51/ 2 级左右地震的条件。判定 F6 断裂是比依兰-伊通断裂和浑河断裂等区域性断裂具有更强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断裂构造, 是 1765 年沈阳51/ 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来可能最大发震震级为6. 0级;利用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建立了按500 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采用泊松概率模型,计算得到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50~200 a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等定量参数。该成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分析及工程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茅东断裂带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特征,结合离散元模拟实验,分析了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构造反转及断裂活动特征,探讨了茅东断裂带作为断陷盆地在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反转构造特性及正断层反转控震机制.结果表明:(1)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促使盆地中先存正断层再活化以及浅部地层褶皱变形,但盆地中先存断层总体仍保持正断形态;(2)构造反转过程中,应力应变汇聚易优先发生在基底断层面上,并逐渐向沉积地层中传播,最终在浅表触发构造形变;(3)茅东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群,以茅东断裂等控盆边界断裂(基底断裂)活动为主,沿着该类断裂,应力应变汇聚明显,具备中、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断陷内其他隐伏的次级先存断裂也存在活动可能性,且断块间地层在压扭应力场下存在应力应变汇聚,同样具备浅源小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