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2,27(9):561-561
昆虫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在卵黄沉积完了之后,即由滤泡上皮细胞分泌沉积一厚层卵黄膜,就在此时,卵母细胞吸水,而显著膨胀起来,卵母细胞随即开始进入卵壳的形成阶段,在大约两天的时间里,由滤泡细胞程序性地分泌出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固化而成卵壳,卵壳上有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孔道;在卵壳上还分布有气孔,是卵及  相似文献   

2.
关于鸡卵壳的结构,早在1935年斯特瓦特(Stew-art)就作过较详细的研究,以后又有不少学者作过与卵壳有关的工作,学者们一般认为卵壳不仅起保护卵内含物的作用,也是胚胎发育所需钙的来源,雷恩(Rahn)等1979年对卵壳与呼吸功能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3.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5,30(2):145-145
昆虫的卵壳,是滤泡细胞所分泌的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固化而成的。当卵壳沉积完成时,卵母细胞就被完整的卵壳包被起来,卵壳的表面则由滤泡细胞的内表面压印成特定的依种类而各异的花纹结构特征,在卵面上形成受精孔区和在卵面其他部分形成气孔分布特征。近年来对一些昆虫种类的卵壳表面结构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但  相似文献   

4.
关于鸡卵壳中乳锥(mammillary cone)的结构,泰勒(Taylor)和雷恩(Rahn)等已作过阐述。他们认为,乳锥是在鸡卵形成后期由母鸡血液中的钙沉积在壳膜外壁所形成的,它是蛋壳中碳酸钙的结晶中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卵母细胞在完成卵黄沉积之后,接着由滤泡细胞分泌和沉积一层卵黄膜,随后滤泡开始行使分泌卵壳蛋白的功能。在滤泡细胞连续分泌的时相中,程序性地合成和分泌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面,凝聚硬化而成卵壳。当卵壳沉积完成时,卵母细胞就被完整的卵壳包被起来,卵壳的表面则由滤泡细胞的顶膜压印成特定的依种类而各异的花纹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鳄鱼不是鱼     
鳄鱼的身世鳄鱼大家都非常熟悉,动物园里有,电视里有,画报上也有,不过,好多人只会将它和名牌皮具联系在一起。其实,鳄鱼如同章鱼一样,名不副实,它根本不是鱼——鳄鱼是我们对鳄目动物的俗称,属于爬行纲,即通常所说的爬行动物。爬行纲是体表有角质磷或硬甲,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出现,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现存种类只有鳄、龟、蛇和蜥蜴等。羊膜卵使这些爬行动物在个体发育初期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而像青蛙之类的两栖动物必须在水中产卵,继而在水中孵化,蝌蚪也要在水中  相似文献   

7.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6,31(12):941-941
一、引言 昆虫的卵母细胞在卵黄沉积完了之后,接着由滤泡细胞分泌卵黄膜前体物质包围卵母细胞,形成一层卵黄膜,随后滤泡细胞合成和分泌出卵壳蛋白,依次沉积于卵母细胞外,凝聚固化而成卵壳,昆虫卵壳多呈片层状结构,不同种类的昆虫卵壳结构特征、生化性质和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5,(10):59-59
有些爬行动物,例如鳄鱼和毒蛇,都是臭名远扬的猎食者.但你是否知道,大多数爬行动物也是猎物呢?包括鸟类和小哺乳类在内的其他动物,会寻找爬行动物的卵和幼仔.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5,(19):59
有些爬行动物,例如鳄鱼和毒蛇,都是臭名远扬的猎食者.但你是否知道,大多数爬行动物也是猎物呢?包括鸟类和小哺乳类在内的其他动物,会寻找爬行动物的卵和幼仔.  相似文献   

10.
鲨鱼的困境     
毛斐 《大自然探索》2003,(10):46-47
鲨鱼的繁殖鲨鱼有三种繁殖方式:第一种为卵生,跟其他鱼类一样,受精卵外包卵壳产出,每次排卵数目极其有限。卵呈布袋状或螺旋状,通常产出后被固定于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缝中。第二种为卵胎生(非胎盘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胎仔以卵黄囊或卵巢所排入子宫的卵为营养,最后以胎仔形  相似文献   

11.
严绍颐 《科学通报》1964,9(2):167-167
研究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特征及其变化至少具有下述二方面的意义:(1)可以作为胚胎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卵黄蛋白质的分解和特异性蛋白质合成的指标之一;(2)也可以作为鉴别各类动物胚胎中不同遗传型蛋白质代谢活性的一种标志。近年来,由于滤纸层析法的进步,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了相当的开展。就两栖类方面来说,自Holtfreter等首先证实不论在有尾两栖类还是无尾两栖类的卵中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之后,不少学者都已在好几种两栖类卵中作出了不同的游离氨基酸图谱,其中陈培生等还进一步发现了它们在不同胚胎时期和胚胎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汪筱林  赵资奎  蒋严根 《科学通报》2012,(31):2899-2908
记述了产自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早期赤城山组的恐龙蛋化石新类型,依据蛋化石个体较小,近圆形,蛋壳柱状层可为3层,其外层由石笋状或珊瑚状排列的次生壳单元组成等特征,分别建立2个新蛋属,1个新蛋种和1个组合蛋种:始丰石笋蛋(新蛋属,新蛋种)(Stalicoolithus shifengensis oogen.et oosp.nov.)和石嘴湾珊瑚蛋(新蛋属,组合蛋种)(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 oogen.et comb.nov.),通过进一步对比,产于广东南雄盆地上白垩统坪岭组的艾氏始兴蛋(Shixingoolithus erbeni Zhao,1991)也应归入石笋蛋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新蛋科:石笋蛋科(Stalicoolithidae oofam.nov.).石笋蛋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恐龙蛋化石类型的组成,而且其特殊的蛋壳结构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蛋壳生长和形成模式,为进一步讨论羊膜卵卵壳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3.
英国年青学者S.M.Willadsen研究成功一种能在良好条件下冰冻牛和绵羊胚胎的方法。为此,他成为此项世界科学研究中第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以一种独创的方法,分离多产牛的最初二个胚胎细胞(分裂球)来得到双胎绵羊。他从供者绵羊身上取出2个细胞期的胚胎,然后将其储存在富磷酸盐的盐性缓冲溶液中。借助微型外科仪器,胚眙周围的透明带被撕裂,吸入并分离2个分裂球。每个分裂球重新进入事先排泄的透明带内。然后,每一对分裂球插入一个袖口状琼脂保护套膜内。在分裂球循环的第一、二天,袖口状琼脂保护套膜转移到受者绵羊的输卵管内。在输卵管里,由于补偿透明带损失的琼脂的作用,那时的每个分裂球就象卵一般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胚胎化石——寒武纪大爆发的历史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崇玉 《科学通报》1998,43(17):1793-1794
在动物学中,通常把动物个体发育中从受精卵到孵化的这一阶段称为胚胎.现代胚胎学系研究生物胚胎的学科.而化石胚胎学在以往的古生物学研究中尚未被重视,其原因在于除脊椎动物外,无脊椎动物的卵及胚胎个体微小,且无矿化的外壳包封.因此,它们难以保存为化石,更难以为研究者所发现和认识.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少数几例无脊椎动物卵化石仅为微小球状体,缺乏可鉴定的特征[1].胚胎化石更为罕见,已报道的一例为中寒武世的微小球体.其表面具多边形结构,该结构被解释为节肢动物胚胎的囊胚细胞[2].但是,这一报道由于化石数量较少,且保存质量较差,未能反映…  相似文献   

15.
()陶庆华  ()丁小燕 《科学通报》1998,43(24):2638-2641
非洲爪蟾胚胎的背腹轴是在受精以后建立的,受精引发的皮层转动使卵中的母性物质得以在空间上重新分布,并因此造成不同的分裂球之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早期胚胎不同分裂球中与背腹轴建立有磋的基因chordin和Xur-3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早期胚胎分裂球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差异与胚胎背腹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非洲爪蟾胚胎的背腹轴是在受精以后建立的.受精引发的皮层转动使卵中的母性物质得以在空间上重新分布,并因此造成不同的分裂球之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早期胚胎不同分裂球中与背腹轴建立有关的基因chordin和Xur-3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早期胚胎分裂球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差异与胚胎背腹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娥英 《科学通报》1986,31(13):1040-1040
昆虫胚胎中蜕皮周期的描述促使一些学者去研究胚胎蜕皮是否与幼虫和蛹的蜕皮一样也受激素的控制。Lagueux等1979年指出飞蝗整个胚胎发育期卵中游离蜕皮甾类的变动与胚胎表皮沉积期紧密相关。我们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柞蚕胚胎发育期的游离蜕皮甾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2,(7):73-75
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大约3亿年。在地球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巨型爬行动物,但其中只有少数起源于爬行动物黄金时代的巨兽一直繁衍到今天。下面来看看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五种最巨大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19.
爬行动物     
《科学之友》2005,(19):56
与鱼类、两栖类、鸟类、人类以及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爬行动物也属于脊椎动物.那爬行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有何区别呢?与鱼类和两栖类不同,爬行动物的繁殖不需要在水中进行.它们身体上覆盖的鳞片有助于防止水分的散失.此外,大多数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繁殖后代.有些爬行动物是卵生的,有些则从体内直接产出后代.  相似文献   

20.
正乌龟胚胎似乎可以通过在卵内移动并寻找热点或凉点来影响其最终的性别。在某些龟类中,若温度较低,卵会孵化出雄性,而温度较高,则会孵化出雌性。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单一性别比例增加。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乌龟可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来应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