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绝大数人用的是右手,只有极少数人是“左撇子”。这一现象是否在动物中存在?动物是否也有“左撇子”? 以前大量的证据表明,黑猩猩、猕猴、凤头鹦鹉、座头鲸甚至蟾蜍喜欢用一侧的上肢、手爪、脚爪或者鳍。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一种称之为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也有这种现象。这种乌鸦分布在澳大利业以东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格兰特坦勒岛上。它们非常聪明,会将树枝精心制作成一个带钩的工具,将它从树上切下,然后用它拨拉出藏在树缝中的蜘蛛、昆虫和蟑螂,进行捕食。科学家发现,与人类一样它们也擅长用右侧的肢体…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6,(8):6-7
科学家最新发现,乌鸦不仅能制造工具,互相打趣,而且还会在自己的家族内以独一无二的方言(口音)“交谈”(鸣叫)。这些现象暗示乌鸦在智力的复杂性方面和人类有可比之处。乌鸦和人类在遗传图谱上位于截然不同的分枝——乌鸦属于鸟类,而人类属于哺乳类。因此,两者的智力在某种程度上相近令科学家迷惑不已。科学家猜测,那些激发人类产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6,(5):5-5
最近,在刚果(金)的一座国家公园的沼泽丛林里,科学家观察到了两头互不相干的雌性野生大猩猩使用工具的情形。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大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当时,一头雌性大猩猩趟进齐腹深的水塘里,然后回到岸上,抓取一根约90厘米长的树枝。接着,它又回到水塘中,并用树枝在水中指指戳  相似文献   

4.
会制造工具的乌鸦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黑猩猩视为动物界中最善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手(仅次于人类)。然而现在一只名叫贝蒂的乌鸦所表现出的奇特才能让黑猩猩也显得逊色不少。据牛津大学动物研究站的科学家介绍,贝蒂能把一段绳索绕成吊钩,而这一技能是黑猩猩所望尘莫及的。难怪一位鸟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7,(8):4-4
科学家宣布,他们最近首次观察到非洲大猩猩竟然会制作并使用工具来抓捕其他哺乳动物。他们至少有22次发现,非洲大草原上的猩猩能够将树枝制成“标枪”来捕猎一种小型灵长类——小森婴。每一次,猩猩都将树枝的一头或两头折段,并用自己的牙齿来磨尖树枝,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4,(12):74-74
最新研究发现,就像木匠用锥子钻孔、用锤子敲打钉子一样,野生的猩猩也能使用最合适的工具来处理手头的工作。科学家拍摄了刚果共和国遥远雨林中一群猩猩的生活场景,其中包括连续6个月拍摄当地的白蚁巢穴情况,结果发现猩猩使用工具的能力高超得令人惊讶。为打破地面上的蚁穴,猩猩会使用短树枝在坚硬的地面上钻洞,然后捡起另一根细树枝作"钓鱼竿"以弄出白蚁。一些猩猩还会把"钓鱼竿"的末端嚼磨得更尖利,以便能抓获更多的白蚁。为了打开地面下的蚁穴,猩猩会选择更长、更粗的树枝,甚至还会像人用铲子挖土那样,用脚踩压树枝顶部。也就是说,猩猩也知道事半功倍地施巧力哦!  相似文献   

7.
路原 《科学之友》2003,(9):24-24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
一只野生猩猩准确地抓住延伸到河边的树藤,然后用树枝做成的长矛来刺捕河中的鱼--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发生的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有幸被科学家的相机捕捉到.动物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不是太奇妙了,即便它们的作品如同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一样简单和粗糙.  相似文献   

9.
一只野生猩猩准确地抓住延伸到河边的树藤,然后用树枝做成的长矛来刺捕河中的鱼——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发生的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有幸被科学家的相机捕捉到。动物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不是太奇妙了,即便它们的作品如同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样简单和粗糙。长时间以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然而,随着科学家的一系列发现,高傲的人类逐渐意识到,这种高级认知能力或许也存在于动物界。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1,(9):7-7
请记住,不要怒对乌鸦,因为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乌鸦会记住威胁它的人的面孔,并采用“责骂”或引领其他乌鸦围攻骚扰者的方式进行报复。  相似文献   

11.
聪明的乌鸦     
一只乌鸦用一截树枝做成一根一头尖的木棒,它将木棒插到一个树洞里,然后开始耐心等待……在西南太平洋上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半热带雨林里,有一只乌鸦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条深藏在树洞里的毛毛虫。树洞既深又窄,显然它无法够到这条毛毛虫。于是它就飞到附近的一棵树上,用嘴折下一截小树枝,并将上面的叶子和嫩枝除  相似文献   

12.
青云 《科学之友》2003,(6):25-25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乌鸦,它们在偷窃另一只乌鸦的食物时会本能地改变行为,前提是另一只乌鸦是其亲属。当西北鸦试图从其亲属处偷窃食物时,它会采取一种消极的做法;而当它想偷窃与其没有亲属关系的乌鸦的食物时,它会变得很积极。据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发现鸟类存在这种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说,许多鸟儿都比人们想象的聪明,它们的智商绝对超过狐狸赶上黑猩猩!别不信,就说乌鸦吧,它常常将自己无法咬开的坚果放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等飞驰的车辆呼啸而过,坚果壳就被压烂了,然后趁着红灯的机会,衔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快朵颐.聪明的乌鸦对交通法规无师自通,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但你可知道,鸟类家族中的"傻蛋"也不少,它们的行为傻得保证让你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4.
若你是一个生活在南方乡下的小孩子,则一定在田野间目睹过那些"会行走的树枝",而在"玩弄"这些树枝时,心里一定会问,怎么会有动物长得和树枝一模一样呢?"会走路的树枝"属于一类十分有趣的昆虫,它们的头很小,而且胸部、  相似文献   

15.
<正>在越南首都河内东北150千米外的森林里,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世界上第二长的竹节虫。它的长度是23厘米,腿脚展开后的身长是54厘米,仅次于在婆罗洲发现的"世界最长竹节虫"(其腿脚展开后的身长超过56厘米)。科学家捕捉竹节虫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根棍子敲打树木,直到竹节虫掉落地面。竹节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擅长模仿树枝或树叶,甚至能模拟树枝在风中摇曳的动作。竹节虫的交配期很长,一些竹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9):5-5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小小的亚马孙树蚁(蚂蚁的一种)竟然能制造陷阱,伏击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昆虫。这些蚂蚁将植物纤维咀嚼成黏膏,然后将黏膏涂在一根布满小洞的树枝上,最后再用一种真菌加固这一树枝陷阱的表面,这种真菌是蚂蚁在自己的巢穴中培植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小小的亚马孙树蚁(蚂蚁的一种)竟然能制造陷阱,伏击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昆虫。这些蚂蚁将植物纤维咀嚼成黏膏,然后将黏膏涂在一根布满小洞的树枝上,最后再用一种真菌加固这一树枝陷阱的表面,这种真菌是蚂蚁在自己的巢穴中培植的。  相似文献   

18.
慈乌返哺     
在很久以前,人们并不讨厌乌鸦。可后来为什么讨厌它呢?这里边有一个故事。传说在树林的百鸟群中住着老乌鸦和小乌鸦母子俩,当小乌鸦找了一只漂亮乌鸦做伴侣后,老乌鸦的厄运降临了。小乌鸦夫妻不给老乌鸦吃饭喝水,使之活活饿死。当它们在老娘尸体前假哭时,树林里的百鸟都大骂起来。小乌鸦见百鸟都在骂它们,就气急败坏地想把白孝布扯下来。谁知不但没扯下来,反而绕在脖子上怎么也弄不掉了。以后乌鸦的脖子上都有一道白羽毛了,这成了它们不孝敬老人的标志。从那以后谁都讨厌乌鸦,不愿听乌鸦鸣叫。与此相反,我国古代还有一个乌鸦反哺…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智能(AI)是当今时代的流行语,技术专家、学者、记者和风险投资家都在使用这个词。就像许多从学术领域进入大众领域的词汇一样,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但这并非是公众对科学家不甚了解的经典案例,科学家常常也会像公众一样误解人工智能(AI)。我们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6):5-5
科学家最近发现,狼正在帮助清道夫动物适应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分析过去50年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冬季气候状况,科学家发现,近年来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公园里的雪量一直在减少,冬季结束得越来越早。对公园里的清道夫动物来说,气候变暖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是,从1995年开始,这种灾难已不复存在,因为就在这一年,狼被重新引入黄石公园,而在此之前这座公园里已经一连25年不见狼的踪影。在狼回归之前,公园里的大乌鸦、熊、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