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制备了两种磁性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 cm波导式测量线在8 GHz~14 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苯胺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大.对Mn-Zn铁氧体复合聚苯胺,当浓度为0.23 g/cm  相似文献   

2.
掺杂磁性材料的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两种磁性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HGz-14GHz频率范围内,测量有关数据,用多点拟合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曲线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磁性材料与苯胺的反应质量比例,从而可以调节复合聚苯胺的电导率,进而调节其电磁参数,最终可以达到调节反射系数R,并找到最大R值及最大吸收频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导电导磁复合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制备了两种磁材料与聚苯胺合成的材料,采用3cm波导式测量在线8GHz-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这类复合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苯胺在吸收剂中的浓度对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掺杂聚苯胺的微波吸收特性及参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浓H2SO4掺杂本征态聚苯胺(PAn)所合成材料的电损耗很小、磁损耗较大(相对于HCI—PAn).FeCl2掺杂浓H2SO4-PAn材料可合成磁损耗较高、基本上有利于吸收微波的材料;更令人注意的是,将HCl—PAn与浓H2SO4-PAn—FeCl3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合成出平均衰减为13.37dB、最大衰减为26.7dB、密度为0.7g/cm^3、频宽为10.34~14GHz的很有利于吸收微波的材料.同时.比较了有机酸掺杂聚苯胺DBSA—PAn与HCI—PAn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复合轻型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吸波涂层,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9.2GHz测量其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对吸波涂层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当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50%,涂层厚度为1.7mm时,吸波效果最好.其吸收峰值为34dB,大于10dB的有效带宽,达11GHz.  相似文献   

6.
纳米Fe3O4/BaTiO3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研究了纳米Fe3O4和BaTiO4及其复合体系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吸收性能,并分析了其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电磁参数及吸收峰的位置,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的吸附频带变宽。单一组分的纳米Fe3O4和PaTiO3都有2个吸收峰。在复合体系中,多个吸收峰发生重叠。这2种材料的微波吸收能力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而规律不同,当频率低于14GHz时,PaTiO3的吸收能力大于Fe3O4的吸收能力;当频率高于14GHz时,Fe3O4的吸收能力大于BaTiO3的吸收能力。因此,将这2种材料复合,产生协同效应,材料的整体吸收能办提高,有效吸收频带拓宽。当样品的厚度为2mm,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3:2时,反射率为10dB的有效频宽可达2.7GHz;当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2:3时,反射率为10dB的有效频宽可达4GHz。  相似文献   

7.
PAN和MnZn铁氧体复合基质手性材料电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导电聚苯胺与MnZn铁氧体的复合物为基质,以碳纤维螺旋体为手性掺杂体,制备了复合手性材料.用微波圆波导法在8.5~11.0GHz内测量了手性材料的旋波性、圆二色性及电磁参数,分析了MnZn铁氧体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8Ba0.2MnO3 粉体,并与纳米Ni 粉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制得复合材料样品.测量样品在2~18 GHz 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并计算微波反射系数,分析不同组分对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比单一组分样品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当La0.8Ba0.2MnO3含量为62.5%时,材料微波吸收效果最佳;当样品厚度为2 mm 时,大于10 dB 的吸收频宽达到3.6 GHz,最大吸收峰值为24 dB;当样品厚度为1.8 mm 时,大于10 dB 的吸收频宽达到3.3 GHz,最大吸收峰值为44 dB;LaMnO3在A 位掺杂Ba2 ,其电磁性能将发生变化,再与磁性纳米Ni 粉复合,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综合作用能使体系的微波吸收效能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9.
W型Ba_(1-x)La_xCo_2Fe_(16)O_(27)的微波吸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镧掺杂W型钡铁氧体Ba1-xLaxCo2Fe16O27(x=0,0.1,0.2,0-3)样品。用XRD和SE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粒径进行表征,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该样品在2-18GHz微波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磁损耗角正切及得出微波反射率与频率的关系,探讨该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与电磁损耗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稀土镧掺杂能改善微波吸收性能,在x=0.2时,样品微波吸收效果最好;当样品厚度为1.90mm及x=0.2时,吸收峰值为16.2dB,10dB以上频带宽度达4.0GHz样品的微波吸收来自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共同作用,磁损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纳米Fe3O4/PANI复合体系的微波电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原位化学反应生成法制备了纳米Fe3O4/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样品在2~18 GHz范围的微波电磁特性与吸收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组分对电导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颗粒尺寸约12.7 nm,Fe3O4在复合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35%左右时,电导率最大,密度相对较低,微波吸收率最高,吸收峰值为-21 dB,-10 dB频宽大于4 GHz,样品同时具有电损耗和磁损耗.可见,通过优化设计,纳米Fe3O4/PANI复合体系可以成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1.
掺杂Mn-Zn复合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掺杂Mn-Zn复合聚苯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ZIF-8与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和碳化法得到ZnO/RGO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手段,对制备的ZnO/RGO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物相进行表征,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通过反射损耗(RL)公式得到不同厚度样品的RL值.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700℃的样品在2~18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吸波层厚度为4mm、频率为17.2GHz时,RL小于等于-10dB的频率宽为1.0GHz(16.8~17.8GHz),此时的RL达到最小值-22.9dB.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雷达吸波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由羰基铁粉和导电聚苯胺(PAn)复合而成的新型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其微观组成是羰基铁粉表面包覆聚苯胺;复合吸收剂0.9mm单层吸波涂层在6~18GHz范围内吸收量达5dB.通过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拓宽频带和增强吸收.这种材料重量较轻、耐腐蚀、频带宽,有望开发成为实用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4.
按相同比例制备了两组掺杂Mn-Zn铁氧体复合聚苯胺吸波涂层.一组放入外磁场中磁化,一组放置在空气中,然后将两组样品分别放入3cm波导测量线中,在9.2GHz的频率点处测量其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吸波涂层在外界磁场处理后,涂层获得较高的各向异性.从而影响到涂层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经磁化处理的吸波涂层的吸波效果优于未磁化处理的吸波涂层,这给出了一种增加吸波涂层吸波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碳纳米管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特性的实验结果出发,分析探讨了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机理,并得出结论:界面极化吸收、多重反射和散射以及螺旋型碳纳米管的手性微波吸收是碳纳米管的主要本征微波吸收机理.碳纳米管的结构缺陷能增强极化效应,从而增加介电损耗;碳纳米管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比表面积大)、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有利于其微波吸收.碳纳米管的电容率值远大于磁导率值,碳纳米管是一种介电损耗型吸波介质.  相似文献   

16.
PANI包覆单一铁氧体的结构和吸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铁氧体的复合颗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观测了复合颗粒的形貌、结构和性能.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0.5~20 GHz频段内测试了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掺入质量分数为15%的Li0.45Zn0.1Fe2.45O4时,复合颗粒吸波性能最好,其-8 dB带宽达5 GHz,最大损耗为26.1 dB,且面密度最小为0.28 g.cm-2.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六角晶系BaZnCoTi-W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对其微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发现这种材料在6~30GHz全频段内吸收衰减小于-8dB,同时出现了3个吸收峰,而且相关性能参量都满足实用要求.初步认为3个吸收峰分别由畴壁共振、自然共振以及电极化共振吸收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a new type of high performance microwave-absorbing material, polyaniline/montmorillonite doped with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The microwave-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rist time.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DBSA) as dopant and emulsifier. The struc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FT-IR, and its results denoted that PAni-DBSA/MMT is a typical intercalative polymer/layered silicate(PLS) nanocomposit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MT layers and PAni chains enhances the delocalization of free electrons in PAni chains.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permeability and reflection loss (R.L.) of microwave of a 2.00 mm thick samples containing 50% by weight of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and PANI?DBSA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2?18 GHz r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is capable of absorbing 2.0?18 GHz microwaves, and the reflection loss was less than -10 dB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1?12.5 GHz, while 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was -15.8 dB at 11 GHz.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is dissc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