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稿启事     
《知识就是力量》2009,(8):80-80
我刊自去年开辟“我看中医”口述栏目后,受到读者欢迎,已成为我刊又一特色。本栏仅刊登口述体文章。内容均系患者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对中医的感悟与认识.以期为其他患者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在中医现状令人担忧之际,我们辟此专栏,借患者之口宣传中医,以便于广大读者了解中医,走近中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父亲的病》等文章里,通过切身的感受和比较,对当时少数中医的医道和医风作了尖锐的抨击,“取消中医论”者借此“说话”,说鲁迅先生是反对中医的。而鲁迅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是怎么看待此事的呢?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发表谈话如下:我父亲并不反对中医,反对的只是庸医。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医     
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佑护中华,但今天,这门医学却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呵护了。镜头一:中国中医科学院来自美国的大卫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医的发祥地中国,竟有人要取消他仰慕多年的中医。其实,取消中医论早已有之。近代已降,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先是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随着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在华创办西医院,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新中国初期,中医也走过“弯路”。此次“取消中医”的甚嚣尘上,不禁使人们惶惑:中医,真的要退出医疗卫生事业的舞台吗?…  相似文献   

4.
我开始接触中医药是在40年前。那时,我在接受“再教育”,除了开推土机,下班后没有事情可做,我母亲怕我荒废了时间,教我学中医,用双手为师傅治病。第一个患者是我所在单位车队队长的妈妈,60余岁,哮喘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用药没缓解,晚上跪着打瞌睡。我用母亲教我的用手点穴调整五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批判王斌思想自去年七月党中央作了关于中医政策的指示以后,半年多来各地医务工作者展开了学习,并着重地批判了过去对待中医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在那些思想中,王斌的思想是最突出的,影响也最大。王斌在他的一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医药卫生组织形式与思想作风”论文中(载1950年“东北卫生”杂志,第1卷第9期)竟以“封建社会与封建医”、“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医”为标题,企图说明中医是“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封建医学”,企图以此证明今日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医生治疗的安慰  相似文献   

6.
邯郸东方中医皮肤病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大型专科医院。本院为“秉承传统。发扬光大、开拓创新”的宗旨,在中医中药治疗皮肤顽症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院长郭长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药学院,1994年在她的主持下,完成了邯郸市科委下达的“中药内服外涂治疗白癫风”的科研成果,荣获邯郸市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之争:需要反思的与值得回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学之友》2007,(1):84-85
新闻背景:近来,一场围绕中医的存废之争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卫生部已针对所谓的“万人签名取消中医”的行为公开发言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并坚决表示“反对取消中医”,但还是有人从各方论证中医的“不科学”与“不安全”。譬如科普作家方舟子撰文质疑中医药的疗效,并称“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是“伪科学”;而以揭批伪科学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公开表示“支持批评中医”,并坦言“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  相似文献   

8.
中医与养生     
当“SARS”来到的时候,很多中医,让病人把那些草根儿树皮一类的中草药煮完了,喝下去,就成功地治疗了“SARS”。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众多医家们精辟论点。比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看到了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提出“自然、社会、心理、生物”天人合一中医整体医学,“非典”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空气通畅,身体健康。保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历来以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代代相传至今。也是现代医学的保健思想,中医养生强调顺其自然。自觉遵循自然法则。在医学生态学上有着积极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我是“知力”的忠实读者,我第一次与“知力”晤面是在一次偶然去邮电局报刊零售点时发现的,我一见到它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了。现在算来已有两三年了,我与“知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特辑”最为我欣赏。其他内容也涉及面十分广泛,真令我既长知识又长见识。我祝愿“知力”办得更好,更丰富,为传播知识尽一份力。河南陈东东我是“知力”的一位读者,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订阅且期期保存完好。每当与一天的行政工作打完交道,手捧“知力”,畅游知识的海洋,其乐融融。如今,我的儿子也8岁了,“知力”又成了我启迪儿子智慧,解答他“十万个为…  相似文献   

11.
我爱中医,因我的家得到中医太多恩惠. 银针延伸了我的家族 按我的祖父口传,我的曾祖父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南京失陷后被俘.当时七岁的祖父与全家一起被曾国藩关押在一个小船上.曾全家乘大船准备去北京邀功领赏.  相似文献   

12.
文静、内向的小靖来咨询室找我,看见她腼腆的样子,我感觉她又有心理困惑需要求助。在高一时她曾因异性交往障碍前来咨询过,还参加了“牵手你、我、他——异性交往技巧训练”的团体辅导。“小靖,读高三了压力很大吧?”我主动问。“是的”。她肯定地点点头。“今天找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试探着问。“杨老师,有一件事我感到非常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她十分严肃地对我说。“碰到了什么难事,是高考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冲突?”我无法肯定地问。“不是高考压力,但它确实已影响到我的学习,我真的很着急。”她像是要哭出来了。“那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医目前的生存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与现代医疗行政制度的冲突。建国初期,西医从业者人数仍然不多,“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解决了实际问题,却使中国医间的矛盾变得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14.
知力之友     
“知力”给我带来了力量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去年在学校阅览室认识“知力”,便被它深深吸引。它内容丰富,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读后令我大开眼界,我觉得它是我们青少年不可多得的优秀科普杂志。今年订阅了贵刊后,我认真读了6期,觉得扩版后贵刊办得更好了。我尤其喜欢其中的“特辑”、“本刊专栏”、“大视野”,还有中间精美的彩插。  相似文献   

15.
前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王斌以资产阶级的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武断地否定祖国医学遗产。否认中医的客观科学知识,以宗派主义来对待中医,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他在1950年担任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的时候,在“东北卫生”杂志1卷9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医药卫生组织形式和思想作风”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衣,宣传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根本地歪曲并破坏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医政策,严重地  相似文献   

16.
也谈“离子气体话筒” 尊敬编辑您好! 我是图书馆的职员,很喜欢看“我的发明设想”栏目。看到这些设想就仿佛看到了祖国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其中的“专家评点”更让我感受到贵刊的殷切期望和拳拳真心。不过,让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栏目中只设了“专家评点”,却少了“大众心声”。可否让读者和广大科  相似文献   

17.
针刀医学是一门将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年轻的、崭新的、极富生命力的学科。它的诞生缩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为中西方的思想统一找到了共同点,架起了中西医沟通的桥梁,填补了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空白,从而提高了中医学的地位。由于“小针刀”的出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并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例如,用中医的整体和客观认识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就颇具代表性,这一理论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变性孪缩、结疤、粘连和堵塞”是其病因病理。小针刀恰好能够在微创伤及保持组织结构的完好状况下施治,以求解除病因得以根治之目的。一项新器械或仪器的发明总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小针刀”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8.
六 “你知道我第一次来火星是什么时候? “比我早了两年?我记不清楚了,我连自已是什么时候来的火星都记不清了。老啦,老啦。” “整整二十年” “那我就是十八年了。姑娘十八一只花,你说该摘不该摘,哈哈。” “行啦,就你老的那样,还想着姑娘呢。哪个姑娘会看上你这个糟老头了。”  相似文献   

19.
镜头之一: 我正走在校园中,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拦住我说:“杨老师,我有事请教。”她一边说一边四处张望,似乎搞得神秘兮兮的。“什么事啊?你在看谁呢?”我不解地问。“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每天来我办公室问问题,但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呢?”我问。“我不是担心她的学习成绩,而是今天她对我说:‘老师,我终于看到您了,两天没看到您,我快要疯了。我只有每天看到您心里才比较踏实, 不然就难受。’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她每天来办公室,不是为了学习问题,而是为了看到我。”  相似文献   

20.
八 “我想通了。”我对“聊天”开口时,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女孩娇好的面容。 “想通了?那太好了。”他感到十分兴奋。“你决定怎么办?” “听将令。”我简单地冷静补充。 “我不是什么‘将’,也谈不上什么‘将令’,大家一起商量。”但从后来他对我说的话来看,显然证明了他早有计划。“先说说你的想法。” “我还没来得及有什么想法。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抢他的‘网兜’,既然你说他没能耐自己研究。” “不错,但是我们必须出其不意。”他说。“我们不可能接近他,一旦他发现我们的企图,就会使用那东西而逃跑——再说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晚上也很少出来。”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还不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