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陈如开 《科技信息》2008,(9):359-360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法研究了连续和纵向间隙连接的单搭接接头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纵向间隙存在时,应力峰值发生在间隙端,随着间隙越大,应力集中越明显;间隙的偏心距越大,应力集中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一座带桩基础U形座式桥台的连续梁桥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时程方法,研究主梁、桥台和台后填土相互作用对桥梁结构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探索地震作用下容许桥台背墙进入弯曲屈服或背墙底剪断对桥梁支座位移、桥墩延性需求和桥台单桩弯矩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以桥台背墙的屈服弯矩、台梁之间间隙和墩高为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容许桥台背墙进入弯曲屈服相比,容许桥台背墙底部被剪断工况中的支座纵向位移、桥墩位移延性需求和桥台单桩弯矩明显减小;增大桥台背墙屈服弯矩可减小支座位移,桥墩位移延性需求随桥台背墙屈服弯矩增加呈现先逐渐增加再趋于稳定的趋势,桥台单桩弯矩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减小伸缩缝间隙的大小可减小支座纵向位移,但可能会增大桥墩位移延性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型钢轧机广泛采用半闭式机架,其中的主要构件H瓦座的强度计算,现在广泛采用的理论计算是按固定端处理导出的,本文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合适。因为H瓦座在机架的安装配合不可能达到没有间隙的紧配合。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又考虑了实际情况,认为按可动铰支座进行受力分析和理论计算是合理的。建议采用本文所导出公式计算H瓦座强度。  相似文献   

4.
一种叠层橡胶支座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一种叠层橡胶支座进行伪静力试验,研究加载频率、剪切变形率、热老化对叠层橡胶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等效阻尼比等支座动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频率、加载振幅对支座刚度和阻尼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在支座刚度计算中应当考虑这一因素。老化试验表明该叠层橡胶支座在建筑结构使用期内具有足够的耐久性,最后提出了该叠层橡胶支座的赐度计算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5.
在不可压弹性体小变形弹性理论下,建立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纵向压力下的数学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求得了该问题的解析解,给出了全局应力场及位移场。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纵向压力下的危险区属于三维受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6.
木文从一维电磁埸方程的解出发,推导考虑直线异步电动机纵向边端效应的附加电阻公式;讨论附加电阻在高速直线电机、次级静止以及同步速时的特征;以低速电机附加电阻的算例列出其计算步骤;用考虑纵向边端效应的等值电路计算样机的机械特性,并与不考虑纵向边端效应的机械特性计算曲线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车用柴油机硅油减震器轴系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柴油机危险谐次转速下的扭转振动特性图谱,根据这些图谱可以预测轴系有关参量改变时的扭转振动状况和曲轴自由端的最大振幅变化。文中分析了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时扭转振动的自由端振幅超过允许限的原因。提出了轴系的最佳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桥梁位移监测方法传感器数量有限、监测信息不全面以及监测成本高等问题,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为对象,研究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的大跨桥梁结构纵向位移监测方法.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IW模式影像,建立了适用于大跨桥梁纵向位移监测的In SAR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了全桥1 723个相干目标的纵向位移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大桥纵向位移主要由热膨胀引起,采用In SAR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全桥纵向位移,且支座处纵向位移与结构温度的相关性模型与该桥支座位移传感器建模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石公路工程概况,结合大石公路20m预制箱梁架设施工,对施工中采用的各种临时支座进行了对比,设计出了施工简易、成本更低的钢砂桶临时支座,阐述了该临时支座的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板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在强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支座滑动进而产生桥梁碰撞、甚至落梁的问题,基于ANSYS平台建立了某板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峰值速度(PGV)的比值(fg)对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滑动效应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对不利地震动输入方式.在相对不利地震动输入下,引入拉索减震支座进行减震研究,并对该支座的拉索刚度和初始间隙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fg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地震动频谱特性,板式橡胶支座的滑动能力与支座位移随fg的减小而增大;在相对不利的fg较小的地震作用下,拉索减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限位能力,合理设置拉索刚度和初始间隙能有效防止桥梁碰撞、落梁等灾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合材料三维Hashin破坏准则和相应刚度退化理论,使用基于强度理论的脱层损伤预测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船体梁中垂和中拱状态下考虑脱层损伤模式的总纵极限强度. 提出使用折减因子对不考虑脱层的复合材料船体梁极限强度进行折减,以获取考虑脱层损伤模式的复合材料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铁盾构隧道混凝土被硫酸盐侵蚀实际工况,建立了能够考虑接缝细部构造、表面混凝土及螺栓等且接缝截面可离散为不同类型受压区的纵缝接头正弯矩力学模型。采用全积分形式进行混凝土本构关系运算,适用分析混凝土被硫酸盐侵蚀后接缝面混凝土压碎、螺栓屈服以及接头极限状态。结合数值计算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力学模型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弯矩作用下,混凝土被硫酸盐侵蚀对纵缝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表面边缘混凝土接触之后。随着硫酸盐侵蚀时间的增长,纵缝接头极限弯矩不断减少,但减幅较为平均。同时,各变形量最大值也随着侵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但减幅各自不同。随着硫酸盐侵蚀厚度的增大,纵缝接头极限弯矩及各变形量最大值均不断减少,且减幅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在ABAQUS中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RC)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位置去除板格,研究整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框架梁、柱塑性铰开展和内力情况,得出整浇楼板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板筋减少、梁负弯矩端实际抗弯能力降低,节点负弯矩端的梁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正弯矩端时,因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分配系数发生改变,梁负弯矩端分配的弯矩增大使塑性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楼板处因楼板在结构平面内的约束作用减弱,通过影响柱顶侧移和反弯点高度使柱顶、柱底弯矩发生改变,并影响柱顶扭矩,从而影响框架柱端的塑性铰开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波浪和砰击诱导应力物理相关性的随机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反映砰击与波浪诱导应力的物理相关性以及波浪诱导应力的非规则性对组合极值的影响,依据砰击诱导应力相对于非规则波浪诱导中拱应力峰的时间延迟特性,以及砰击诱导应力的高频振荡特性,分别确定组合中拱和中垂峰值.数值结果表明,所导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且能合理地反映结构阻尼和砰击发生率对组合极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端横梁弯曲和支座变形对斜主梁提供的弹性抗扭支承和竖向弹性支承以及斜主梁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导出了考虑支承刚度以及剪切变形影响的单跨斜梁温度次内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个简单算例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支承刚度、斜度以及剪切变形对斜主梁温度次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端横梁抗弯刚度的变化会引起斜梁温度次内力的急剧变化;斜主梁的温度次内力可以通过改变端横梁的抗弯刚度进行有效的调整;当斜度等于0°时,剪切变形对次扭矩的影响达到最大,为10.6%。  相似文献   

16.
钢框架梁柱栓焊连接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钢框架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组件法",借鉴已有对各组件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计算抗弯承载力时考虑了包括钢梁柱屈曲、混凝土局部受压、腹板抗剪、栓钉剪切等因素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足尺试验中组合截面应变分布特征,用两种方法推导出栓焊连接组合节点正负弯矩承载力公式。与现有试验数据的比较说明,公式可以较准确且偏保守地计算节点抗弯承载力,方便于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虑剪切变形的基础上,采用奇异函数来表示阶梯梁的抗弯刚度和剪切刚度,给出具有弯矩联结和剪力联结的阶梯梁弯曲变形的通解,并结合实例计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变截面梁(轴)变形的平均弯矩数值解法,用于计算悬伸段为变截面多支承轴的变形。其求解过程概念明确,程序简单,适于电算,解答较精确,便于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船舶纵向下水弹性计算方法和结构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证船舶下水过程中的结合安全,提出了一种船舶弹性下水计算方法,考虑船体的弹性弯曲,船底结构局部弹性变形,墩木与滑道的弹性压缩,用有限地方法计算任一下水位置时船体的姿态和变形,通过系列计算了可预报下水全过程中船体总弯曲力矩,切力及每一对支墩反应的数值与变化,并进而实现船体总强度与局部强度的校核,文中介绍了一个计算实例并对下水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中给出三种情况下的弹性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形变势能公式的简化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