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大步骤实现移民火星梦据美国媒体报道,为了给将来的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欧洲宇航局和法国太空局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在南极进行多种“人类适应太空”实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3.
月球大营救     
2040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探索的空间越来越大。整个宇宙间,飞行着无数的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甚至有几座新建的太空城市,里面居住着几百位太空生活体验者。虽然人类还没有在除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发现类似的生命体,但已经可以初步实施外星移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月球、火星等距离地球较近的星球上将出现人类的工厂、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听起来颇为科幻,但是人类移民火星已被多次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由SpaceX的创办者和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所提出的,移民火星、将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计划。火星,我国古称"荧惑",在世界各国古代文化中都与战争有关。但是火星对人类的神秘吸引力却自古有之,从未减少。人们一直坚信火星上曾有过智慧生命,或者也许现在就有生命藏匿在不为我们所知的地方。火星人也许是科幻小说中出现最多的地外智慧生命。火星多样的地貌、季节性变化的极冠以及火红的颜色,无时无刻不引发人们对这个神秘世界的无尽遐想。人类对火星的好奇,使它成为除地球外人类了解最多的天体。自半个世纪前太空探索时代伊始,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超过40颗探测器,其中三十多颗到达火星,约半数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收集了大量关于火星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NASA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到的怪异黑色条纹已经被证实是由火星上的液态水形成。无论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这一发现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林森 《科技潮》2003,(8):50-51
今天地球资源的匮乏已是众所周知,找寻另一个可供人类生存的栖息地,已经迫在眉睫。前一阶段,欧美三辆火星车齐赴太空,再次引发了人类探索火星生命可存在性的热潮。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太空旅游越来越成为可能,科学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移民太空了。太空移民采用一夫一妻制我们知道,即使人类的寿命能达到几百岁,我们还是无法到达遥远的星球。于是,科学家们大胆地提出了“移民恒星”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文化播报     
<正>NASA宣布首次在火星发现存在液态水的证据美国宇航局(NASA)日前发布消息称,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此前有评论认为,火星表面如有流动水,可能意味着火星地下也有水。如果最终得到确认,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这一发现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今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迄  相似文献   

9.
<正>霍金说:地球200年内毁灭快快移民外星球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霍金说:"人类已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美国“旅居者”火星车降临火星,燃起了人类登上这个红色星球的愿望。2003年6月2日和10日,欧洲宇航局的“小猎犬号”火星探测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勇气号”火星车相继升空,并预计于今年年底和明年初登陆火星。有关火星的话题不断升温,其中,载人登陆火星探险的话题也被科学家提上了议程。为了给载人火星飞行做初步考察准备,美国NASA、欧洲宇航局和法国太空局的科学家们即将在南极洲进行多种“人类适应太空”实验,以测试人类在“失重、孤独和幽闭”极限状态下可能会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一旦实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适应未来…  相似文献   

11.
正如同古人不惧艰险,长途跋涉,前往未知的他乡,如今的人们探索太空也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人们设想在月球建立基地,移民火星,找到另一个如地球一样宜居的星球,并为此付出艰辛努力。吃、穿、住、行是生活中的小事。爸爸妈妈帮我们安排得好好的,同学们不会觉得它们是问题。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就不一样了,这看起来很平常的四件事直接决定了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待多久、走多远。《火星救援》,想必许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2,(9):9-9
经历了长达8个半月的太空旅程,美国“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于8月6日在火星表面着陆!此次成功的火星登陆行动及该火星车的尖端配备,彰显了人类火星探索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13.
火星是太阳系中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被科学家誉为"袖珍地球"。火星独特的空间位置、气候和地质状况决定了火星成为空间探测头号目标。探测火星承载着三个使命:寻找水资源;探索火星生命;征服外太空的梦想。人类探险火星不仅要面对失重时心理、生理的挑战,还要面临食物、水、氧气再循环和燃料补充,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就是在飞船上安装旋转飞碟提供人造重力。巨型飞碟就是太空中的航空母舰,抵御太空中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WE NEED YOU火星需要你NASA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夙愿,私人航空企业SpaceX公司甚至宣布要在2026年就达到这一目标。虽然大家都对火星热情满满,但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现在的大多数成年人到那时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恐怕不再适合参与路程长达数千万千米远的火星之旅,所以实现梦想的希望自然就寄托在了新兴一代,也就是你们的身上!为了鼓励孩子们参与太空探索事业,NASA仿照20世纪六十年代为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正火星殖民1月2日,据"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消息,火星殖民计划候选人初选完成,共从全球20万移民申请者中筛选出1058名候选人。荷兰独立太空发射公司"火星一号"于2012年6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殖民火星计划。该公司计划在2023年4月将首批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此后每隔两年再派出2到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这样到2033年,将至少有20名地球人生活在火星上,这些宇航员都将在火星永远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动漫》2007,(12):26-27
人类探索太空绝不仅仅是为了移民太空.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自己,因为直到今天,无论从字宙的起源还是人类的起源.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太空也有许多奇怪的现象,而以下十种现象尤为科学家所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登陆月球,探访火星,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但这些都比不上送架望远镜上太空实在,“哈勃”便是这样一个望远镜。16年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惊喜,可如今,“哈勃”老矣,找个接班人已经是火烧眉毛的事了,谁能成为新一代的耀眼明星呢?最有资格的继承人,便是“詹姆斯·韦伯”太空  相似文献   

18.
白玫  晓杨 《科技潮》1994,(10):38-41
以美国为首的太空学家正紧锣密鼓地探索火星,预计2017年人类将能登上这个红色的星球。世界上最大的空间开发集团、行星学会执行会会长路易斯·弗里德曼说:"虽然我们并非一定要将人类送往火星或别的什么星球,但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类科学发展的职责。"征服火星计划,是一项需要施展人类迄今所积累的科学、艺术和工艺技术等一切成就的伟大星际开发工程。诱人的棕红火球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火星是最引人注目和天文学家研究最多的一颗行星。它与地球几乎同时在距今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火星上的气候曾一度如同地球一样温暖宜人,也曾有过湖沼、河流甚至海洋。探索火星,对  相似文献   

19.
小舟 《今日科技》2008,(6):51-54
火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很近的行星,几十年来,人类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征途上前赴后继。火星一直是美国太空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过去40多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虽然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在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有的着陆后葬身火星,但也不乏十分成功的例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5月25日宣布,  相似文献   

20.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2,(3):71
19世纪的太空画媲美NASA照片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近日公布了一组由19世纪太空艺术家特鲁夫洛所创作的太空画,其中一些画的精确度堪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拍摄的太空照片媲美。近太作的天空在特鲁夫洛生活的年代,太空摄影技术还十分落后,拍出的图片模糊不清,于是哈佛大学天文台雇佣特鲁夫洛创作太空画。他通过高倍望远镜观测太空,共绘制了7000幅太空画,为当时的人们展示出了较为清晰的天体形象。为了表达对特鲁夫洛的敬意,火星和月球上分别有一座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