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常常不能从被告人处得到经济上的赔偿,导致每年百万计的刑事被害人陷入困境。从世界各国的做法及联合国通过的宣言中可以看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防止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后再次受到伤害的根本措施。实施这一制度,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这一制度,应当采取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还可以有条件的实施刑事和解政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但司法实践表明,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权利的丧失,程序权利也未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应通过保障被害人的司法信息知情权、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扩大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被害人救助制度等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3.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刑事受害人在我国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得到国家补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尚未建立相应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导致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与维护。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立法的大势所趋。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遭受犯罪侵害的人,其生命、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如得不到救助,其生活将难以保障,心理所受创伤难以抚平。因此,我国应当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针对需要国家救助的刑事被害人,国家应当给予刑事被害人以经济救助和精神抚慰,以使刑事被害人尽快走出被害阴影,同时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但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时应当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正义公平原则;救助与损害相适应原则;救助有限原则;以赔偿为主,救助为辅的原则;国家为主,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因遭受犯罪损害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的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救济方式,且应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可行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主要考虑补偿的方式、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基金来源、申请补偿期间及主管机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法理念下的恢复性司法原则和诉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被害人权益在刑事司法中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透射出刑事诉讼机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生。本文从恢复正义、人道主义、法经济学、目的刑论多维理论论证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可行性;通过分析英美国家、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补偿制度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的实践探索,相互印证,勾勒出我国具有建立该项制度的现实可能性,为我国尽早构建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诸多瑕疵,这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使得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虚化.因此,应赋予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对等的诉讼权利,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最终实现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均衡,彰显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是司法实务特别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法院的审判,在执行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案件审结后的执行因素,力保刑事被害人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国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尽管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因而,除极少数被害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外,绝大多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尽快建立起刑事被害补偿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是司法实务特别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法院的审判,在执行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案件审结后的执行因素,力保刑事被害人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国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责任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由于第22条之规定较为原则,势必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境。就我国而言,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涉及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建立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专家证人制度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必须在救助对象和范围、救助的实质条件及其限制、救助资金的来源与管理、救助的标准、救助的程序、救助的监督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马颖  段文明 《科技资讯》2008,(9):233-234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导致多名无辜的被害人丧失生命,许多家庭由此陷入困境。为了弥补不幸,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救助方面的试点成效显著、随着我国财力日渐增强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这些都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刑事损害补偿制度,也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一定程度物质损失,该物质损失,由于犯罪人无力赔偿,或由于案件尚未侦破,犯罪人尚未捉拿归案,而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