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可以”具有助动词和形容词两种用法:做助动词时一般能和除能愿动词以外的大多数动词搭配,还能和一些单音词形成较为固定的搭配;做形容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不高,其被动和消极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表示过去和完了的词语,同时随着动作、状态的实现与完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陈述语气。下面分析一下汉语的“了”和日语的“タ”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间的这一联系,正确地进行翻译。 汉的语态助动词“了”,大致分为两种用法:表示动作的完成,通常以“了_1”表示,“了_1”一般用在其动词后、宾语前;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用“了_2”表示,用在句末,有一些语法书称其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5.
一、时和体的基本概念英语动词的“时”(Tense)(也有译为“时制”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动词的“体”(Aspect)(也有译为“方式”、“体貌”等)是说明动作在某一时间里进行的方式或情况(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的语法形式。“时”指明动作或状态是在哪个时间内发生的,而“体”则着重于动作情况的说明,故“时”和“体”是动词的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不应混为一谈。但“时”和“体”两者都与动作有关,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和“体”常可结合使用,一个“时”可  相似文献   

6.
“ゃる”和“くれる”是日语中常用的授受动词。表示授受关系时,不但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补助动词使用。“ゃる”的主要意思是“给(对方)什么”或“给(对方)干什么”,“くれる”的主要意思是“(对方)给说话者什么”或“(对方)给说话者干什么”。以上授受关系,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等场合,“ゃる”要被“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所代替。即“ゃる”的敬体形式为“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くれる”的敬体形式为“くださる”。这样一来,日语授受动词“ゃる”和“くれる”在语言表达上,要比汉语表达授受的动词“给”复杂的多。这就给学日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不便和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ゃる”和“くれる”的用法,就会影响学习日语的进程。因此,关于“ゃる”和“くれる”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否掌握日语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动词“be”的用途很广,变化较多,出现频率很高,可以说没有它几乎不能成文。因其活跃程度非其他任何动词所能比拟,故把它称为特殊动词(the peculiar)。除一般常见用法外,本文仅就其部份特殊用法作一简略探讨。 1 作半助动词(Semi-auxiliary)。在“主语+be+to V…”结构中它有情态动词意义,与不定式动词构成谓语,有以  相似文献   

8.
英语进行时包括现在进行时(The present continuous)和过去进行时(The pastcontinuous)两种。现在进行时是由基本助动词be的现在形式(am,are,is)加-ing分词构成,表示动作或过程在现在某一时间内在进行。而过去进行时是由基本助动词be的过去时(was,were) -ing分词构成,表示动作或过程在过去某一时间内在进行。在法语中表达和英语同样的意思可以用etre en train de faire(正在做某事)等少数词汇手段来表示。如:ie suis entrain de faire devoirs.(我正在做作业。)j’etais en train de faire devoirs hier soir.(昨天晚上我正在做作业。)除此之外,法语中动词没有象英语动词所具有的那种构成方式。但它是如何来表达相应的英语进行时的意义呢?本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缪辰  魏巍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157-157
英语动词进行体除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外,还有许多意义功能。本文从认知原型范畴指出进行体的意义和用法。对进行体进行原型化分析,有助于认清各种用法隐藏的认知规律,弄清各用法间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中,“着”的用法跟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特殊用法表现在,“着”可以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也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潍坊方言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本文以“着”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强调句小结     
强调句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用助动词do(does/did)+动词原形来表示强调。例如: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否定式看起来好象极简单,只用なぃ、ぬ、ませ、す就可以表示。但实际上日语的否定式相当复杂。从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在日译汉时如果稍不注意也会弄出笑话来。日语中除了用否定助动词なぃ,ぬ表示否定外,还有形容词なぃ也表示否定,推量助动词まぃ、终助词な也表示否定和禁止。对存在动词ぁる和形容词进行否定时用形容词なぃ表示。这时なぃ本身有两种汉语意思,对ぁる表示否定时就译成“没有”,对形容词表示否定时就译成“不”,而不译成“没”。例如:  相似文献   

13.
在动词谓语句里,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所以,它的结构位置是在动词谓语后面。如果由于表达的需要把宾语提到句首或动词谓语前面,那么这个宾语就不成其为宾语,而成为别的成分了。例如: 1、学生们做了功课。 2、功课学生们做了。 3、学生们功课做了。 4、学生们把功课做了。 “功课”,在例1里是宾语,在例2里是主语,在例3里是主谓词组的主语,在例4里跟“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相似文献   

14.
重叠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它是汉语词形变化的一种形式。在汉语中,重叠这一手段可用于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本文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后的语义变易以及适合于它的语言环境。一、重叠式动词的语义变易重叠动词除了保留原形词的意义外,新增了一些附加意义。概括起来,重叠式动词的新义体现为四种。1、表动作时间的短暂,具有了“短时量”这一新义。例:(1)吃了饭我们走。(“走”表示“离开”,只表达动作行为本身,没有时量表示。)(2)吃了饭我们走走。(“走走”表示散散步,除了具有动作行为义之外,增加了动作持续时量的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英语中,used to结构属于情态助动词范畴,常被用来表达过去的某种习惯性的或重复性的动作,其语法意义与情态动词would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均可与动作动词搭配,表示过去的习惯,但现在这种习惯已不复存在。句式结构中常含有明显的与现在对照的意思。例如: 〈1〉Our postman used to knock loudly on our door;now he merely slips the letters through the let-  相似文献   

16.
孙瑞雪 《科技信息》2012,(23):19+51-19,51
补助动词「てみる」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本身就是有助词「て」和动词「みる」所构成的。其意义很单纯,表示尝试的意义。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其意义及用法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和性质。从语用学的角度,就是要将日语中的语言现象放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进行分析,理解,最后得出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含义。本文是将日语中补助动词「てみる」放在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研究日语补助动词「てみる」的意义和功能。「てみる」从语法的角度来讲是表示尝试的意义,在本文的研究中要探究「てみる」解释为尝试的原因。同时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てみる」的"结果期待性"和"体验性"双重含义。由于在日语教学中对于「てみる」的解释一般只看到"尝试"这层意思的用法,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不能单纯的拿"尝试"这层意义进行分析理解,因此探索「てみる」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场合下的意义及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且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也比较有限;另外"以"还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这两类用法是其方所用法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俄语被动结构是谓语用带-ся动词或被动形动词短尾形式表示的一种句法结构。它从承受行为动作的客体出发表示主体、动作、客体之间的关系。行为动作客体用第一格表示,主体用第五格表示(可缺省)。当俄语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时,由于两种语言表示被动意义的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地用汉语的"被"字句对应,还要考虑到具体意义、使用语体、表达习惯等因素,选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一般认为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有”的否定式,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是实义动词;另一种是副词,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经常作状语。本文通过大量语料的研究发现“没有”还有一种用法,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又由副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经常出现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20.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 床上躺着一个人。 (2) 地上堆着许多白菜。 (3) 天上飞着一只鸟。 (4) 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