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科技》2014,(1):10-11
“嫦娥奔月” 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阳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嫦娥”抱“玉兔”,九天再揽月,科技创新今日再续传奇。嫦娥三号任务不负众望地圆满完成。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大步,更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前沿科学》2013,(4):F0002-F0002
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在落月后的12天月昼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圆满完成了两器互拍、月面行走、对地成像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0,(20):4-5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从嫦娥四号的“诞生”到地月空间的旅行,从着陆在“永不可见”的月球背面到月球车迈开脚步,嫦娥四号跨越40万公里的新精彩,是“嫦娥人”用拼搏与汗水换来的。随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传回地球的高清照片中,着陆器和月球车身上各自的五星红旗,在深邃的太空背景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从嫦娥四号的“诞生”到地月空间的旅行,从着陆在“永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8.
正"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嚣,去年12月2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一、嫦娥三号是什么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二、嫦娥三号的使命嫦娥三号携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月球车,在成功突破月球软着陆后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操作  相似文献   

9.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2014-12-11至20142014-12-20)1预定寿命期内工作全完成嫦娥三号着陆器开始超期服役[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圆满完成第13个月昼的全部预定工作,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截至14日21:14,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已满1周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实现了精心护航嫦娥三号着陆器月面安全工作1年的预定工程目标。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视点     
《科技潮》2007,(12):6-7
“嫦娥一号”首幅月面图像公布;两星系挽臂旋转 演绎“太空华尔兹”;月亮女神发回新照 蓝色地球浮出月平线;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三号”;我国建成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雪龙”号开始第24次南极科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月31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向全国科普宣传部门赠送“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模型仪式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3.
这是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一刻。嫦娥三号被长征火箭顺利推上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提供的各种类型几十台发动机,以完美的表现,再次铸就了中国人民“奔月梦想”的新的里程碑。人们欢欣鼓舞,拍手相庆。  相似文献   

14.
太空资讯     
“嫦娥”敲定今年探月中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最近表示,中国首个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今年春出厂,并且随时可以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有关部门亦争取在2010年前和2020前实现“落”和“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发射于2018年12月8日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过26天的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将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环境,开展一系列地质考察和天文观测。嫦娥工程是我国首个月球探测项目,也是首个深空探测项目。嫦娥四号原本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任务,如嫦娥三号没有成功,则将再次挑战相同的探测。由于嫦娥三号任务  相似文献   

16.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7,(11):10-27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登月梦想。如今,梦想真的实现了。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探月的序曲,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自主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始。中国自主打造的这位“婀娜仙女”——嫦娥一号究竟有什么“神功”?那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她的娇美容颜和飞天舞姿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搜新吧     
嫦娥二号将于2011年前发射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据介绍,探月二期工程中的嫦娥二号将于2011年前发射,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将在2013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     
正"嫦娥奔月"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嫦娥""玉兔"互拍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在地面的控制下,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随后,"玉兔"告别"嫦娥",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前往更远的区域巡视勘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嫦娥三号探月卫星运行过程,主要探究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中着陆目标区域的选取。根据不同地域所拍摄照片像素点数值大小不同的特性,通过构造、计算平坦系数并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找出相对平坦区域,根据路径最小原则,选取嫦娥三号的最佳着陆地点,并给出相应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