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试论鲁迅序体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鲁迅的序体文,除了在形式上和文体功用上对古代序文体的继承外,更重要的是注入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关怀,以及在此基础上创造的新的表现方式。在序文体的发展延续上,鲁迅的序体文是现代序文体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
《滕王阁序》即《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这篇赠序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及骈文能手王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以骈文的形式描写了滕王阁的雄伟体势及阁中宴会的盛况和阁外斑多姿的秋景;借以抒发自己奔放起伏的情思,给骈体文注进了新的血液。千百年来,这篇骈文象一朵开不败的奇葩,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被誉为名篇。 《腾王阁序》(下简称“序文)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除了它丰富的内容外,高超的艺术也是它使读者为之倾倒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该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元遗民戴良,与宋濂同乡、同派、同门,散文成就颇高其文内容或阐述诗学思想,或以文存史,或叙写山川名胜,价值不容忽略就文体而言,戴良散文可分序体文、记体文、题跋文及其它诸体文等类,均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散文史上,戴良应该有他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的赠序文在内容上主要有言劝慰、作勉励、表称美三类,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情系于文,意蕴深厚;巧于构思,随人赋文;善用比喻、类比、对比、渲染等手法,这些都统一在"六一风神"这一独特的美学风范之中。其赠序文完全脱离了赠诗之依附,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且从中可以略见其作为一代之"精神导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胡丽萍 《科技信息》2008,(13):223-223
赏析《指南录后序》一文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文天祥在文中表现出了他的爱国热情,民族气节,爱憎分明的感情,舍身成仁,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思想内容可谓丰富而深刻,为表现这一思想内容,运用了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色从三个方面加以赏析。 1.序文从头至尾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对民族深挚的热爱,忠贞不二的强烈感情。 2.用质朴准确的语言、文辞表达胸中激越强烈的感情,使文章气势磅礴.流利通畅。 3.行文简略扼要.叙事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本文可以说是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颂为汉代重要文体类别,上承先秦告神、颂美宗庙祭歌,下启魏晋后世颂美之文,无论形式、内容,押或文学观念都处于转换变更期.汉人颂体文类辨体意识显得相当模糊.出现将颂与诗、赋、碑、赞等文体称名相混情形.此中情形,既有前代颂体文学创作与观念影响因素.也与汉人颂体创作复杂生态有关.汉代颂体文类意识的模糊与创作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之前某些特性,即文体现念的含混性与文体创作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寿序文是在明朝才产生的一种文体,并且在吴地颇为盛行,但是一直未能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归有光首先重视并大量创作寿序文,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极大地开拓,从而使得这种地方性的较为通俗的文体得以跻身于士大夫正统雅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0.
明抄本《辨音纂要》作者不详,一函四册,开篇为"序"。研读这部韵书的序文及其所列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辨音纂要》这部韵书的表面音系特点及韵书性质。"序"中体现出《辨音纂要》声母为三十母,韵目七十六个,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并未派入三声。我们可以认定,《辨音纂要》属于《洪武正韵》一系韵书。  相似文献   

11.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古文观止》是清初科举政策影响下产生的蒙学教材,《古文辞类纂》则是在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下为提倡古文“正统”而产生的。基于两书选文情况判断,《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的文体分类相似,但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在分类上比《古文观止》更为详细。就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看,《古文观止》为迎合统治者需要,选文的文风偏向于典雅醇正,选入少量骈文,为八股文写作服务;《古文辞类纂》则是姚鼐用来宣扬自己的文统、道统,借古文彰显自己的主张的。基于吴楚材、吴调侯与姚鼐对道统的不同理解,《古文观止》以选文体现纲常伦理,而《古文辞类纂》则不对六经文章妄加评议,实际上均是推崇程朱理学的体现。二书的成书时代影响编者的编选目的,这是导致两种古文选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创作个性在其作品中的集中反映,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风格对作品的重要性要求译者应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但语言文化的差异又使得风格的传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译文风格实际上是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结合。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尽最大可能地传达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歌德和席勒同是18世纪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论过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内容:一是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歌德世界观和创作的两重性;二是明确肯定席勒的早期创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前者“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后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同时对“席勒式”的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两种不同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形成的以刻画精微、形神兼备为尚的鲜明画风,把中国美术史上的写实性绘画推向极致,耸立起以写实为追求的时代丰碑。它的形成是前代写实性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厚积,同时也与特定历史境遇中时人对万物之理的孜孜追求无不关联。这种写实性画风形成与嬗变的过程,也正是画者打通物我之分,对自然规律和外物精神的感悟和表述。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之后的湘乡派与儒家道统、文统日渐疏远,以薛福成最为显著。薛福成的散文脱出桐城派的巢穴,以自由畅达的文字比较中西文明,论证除弊兴利的救国方略,启迪了晚清维新志士,推动了新文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把文章统绪问题看得高于一切的中国古代作家而言,"文各有体",是进行文学创作时需要遵循的一条最为基本的原则,这与汉语书面表达对语言形式的特别关注有直接关系。然而,"文各有体"只是汉语文学文本形态的一个方面,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其形式包括作为核心文本的诗与文之间的平行互渗,核心文体与边缘文体之间的互渗与影响,以及新文体对旧文体形式的吸纳与包容。  相似文献   

17.
崔瑞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19-21,45
历代人们对潘岳评价不高主要是基于对其“人文不一”的不齿,但并非潘岳的所有作品均有此特点。本文以《关中诗》为例,通过分析作品推演原因:人品低下却有非“谄事”之作;《关中诗》真实反映了作者思想;潘岳之人品低下在当时应如何理解;“人文不一”在潘岳的咏物和非咏物之作中应区别分析,进而得出对潘岳需要重新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风格体现在每位作家的笔端、每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探讨翻译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既忠实于原作者、原著的特色,同时又体现译者的风格,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反映在译文中传达给读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表现风格是综合运用各种风格手段所形成的气氛和格调,是对一切言语交际的产物──话语的气氛和格调从多角度多侧面的抽象概括。表现风格有多组相互对立的类型,是处于最高层位的共性风格,它既可以用来概括语体风格、民族风格、对比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个人风格,而又存在于这各种风格的话语之中,任何话语都附着这样或那样的表现风格。表现风格的成因既有制导因素,也有物质因素。各种表现风格的生成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土族文学史》的编写、分期及其文学观、文学史观等问题。《土族文学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土族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特别是对土族民间文学的《格赛尔》以及史诗、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出编者的整体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填补了土族文学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