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类学的"江河"包含着"长时段"、多层次的人类生产活动与文化创造,也是观照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尚佳范式。文章在珠江水系—百越古道的整体性背景上,以"水""域""人""家"为文化结构维度,对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右江流域文化的地方性、走廊性、交融性和共生性。右江的江河水系联通了"水"—"域"—"人"—"家"的文化生发脉络,生动诠释了"江河文化"作为"家园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触击球战术是众多棒球战术中的一种,而往往这种战术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种战术。本文对"牺牲触击""上垒触击""抢分触击"在比赛中的运用做了详细叙述,总结触击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语文概念的认识一直存在各种模糊不清的观点。"语言""文字""文学""文明""文化"等是与之关系密切的关键概念,研究这些概念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语文"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风雅颂》是阎连科为数不多的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是知识分子形象和其所代言的精英文化的一曲无奈的挽歌,也是当下文化现状的绝妙讽刺诗。作品主人公因不能随"风"入"俗"而失去现实生存的空间,超拔儒"雅"的精神和其所称"颂"的理想便无可附着,不得不在狭隘的梦想"诗城"中非理性地自由着、堕落着。小说的表层故事不无概念化之嫌,其实是作家文化迷惘的象征化叙述。小说中"风""雅""颂"符号化的反复,无对话的倾诉式叙述,无呼应的、被指为"疯"的行为模式等构成诸多象征性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包括使用语言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同时强调心领神会;它偏重于"领会""意会"。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沟通时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它侧重于"言传"。由于中美文化语境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彼此之间难以理解、交流困难。  相似文献   

6.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波 《科技资讯》2012,(21):244-244
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其中"的""地"在博白地佬话中用"嗰1""嗰2"表示,文章讨论这些结构助词在地佬话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富宁土戏历史悠久,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厚重而丰满,无论是壮家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还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社会道德等,都能从富宁土戏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并展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富宁土戏文物中的"六益戏神木偶像""索乌减免税赋执照碑""沈土司祠堂硬山顶山墙下碱须弥座""古剧本《玉其宫》"就是承载壮族历史文化最好的实物证据,也是研究富宁土戏发展的重要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了"文化""现代"的概念,分析了"现代文化"的内涵。认为"现代文化"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大众性和融合性、自觉性和反思性、先进性和现代性、可塑性和可建构性、变迁性和动态性、多元性和竞争性七对特性。指出了"现代文化"的两种来源,以及"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的"中国特色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以其"言志寄情""意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成为了赞美爱情、讴歌生命、祈求吉祥、热爱自然的隐喻象征符号,她是经过历代"真""善"和"美"的积淀、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1.
南朝齐梁间,士族讹滥文风登峰造极,并危及政权稳定.寄望于王权起用的孤贫之士刘勰,必然对之深恶痛绝.儒经权威关于以“质”为主,“质”、“文”兼顾的主张,为刘勰矫讹翻浅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南齐王朝的频繁尊孔,也鼓励刘勰宗经矫讹.这种“托古改制”模式,虽然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给《文心雕龙》带来许多历史局限.刘勰等古人“托古改制”的教训,对改革深化期的中国,也不无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2.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袁枚对于“情”的认识明显比前人更深刻,在重“情”方面也大大超过了他们。不过,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仍然注意不够。他们往往只是从“性灵”的角度来论述他的诗学理论,使他的诗论中“情”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之内,而忽略了其中创新的内涵。其实,袁枚诗论中的“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情”代“志”;以“情”求“性”。袁枚的这种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17.
姜亮夫先生在楚辞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当代少有的国学大师,而《屈原赋校注》是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著作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楚辞》注本之一。对姜先生的《屈原赋校注》进行一番梳理,探讨其校勘的体系,综合研究的特点和考证细致的治学精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屈原赋校注》的价值及其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华  胡凯 《科技信息》2010,(27):199-199,20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道家思想的勇退"出世"、释家思想"行出世之道,怀入世之心"以及中国"和"文化的生命关系思想,对现代生命教育有重大启示。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学问。本文主要从儒道释生命哲学和"和"文化生命关系两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化学分原》是传入中国的第一本分析化学译著,其中的一些化学名词术语与现今译名已具有相似的或甚至完全相同的表述形式.通过对《化学分原》英文底本、中译本、化学语汇、现今化学名词词典中化学名词术语的比较分析,研究了这些化学名词术语在这一时期的演变规律.有一些化学名词术语沿用了当时的原始译法,但化学名词术语的确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文中的汉字译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编纂的《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订补》均失收吉安地区古代诗人龙仁夫、刘诜、刘彦章、李珏及其诗作,实属档案工作疏漏。现据《全宋诗》编纂凡例精神,对入元前即有诗作后来仕之及入元隐居不仕的四位诗人及其诗作搜罗补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