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眼有致”。文眼,或是诗眼、词眼,在诗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必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刘熙载的所谓“注”指的是“伏笔”,“顾’:指的是“照应”。这“伏笔”和“照应”的地方就是“文眼”。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最冷的时候,我的半年大学生活要结束了。盘点一下,发现关于大学的传说都是流言,我的许多憧憬都落了空。据说,在大学图书馆里,会有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你怀里的“托尔斯泰,会跌出来,他两眼闪出青碧火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书。”  相似文献   

3.
关于杜宇的故事,历史文献有记载,民间有流传,历代文学作品也有反映,其禅位于鳖灵的传说更是为儒家所称美。故事在流传中出现很大的反差,其禅让的真实性值得探究。综合各种文献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出结论:鳖灵是蜀国的相,为取代杜宇,只能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杜宇“禅让”的传说,不过是开明氏统治者为了说明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制造的假象。  相似文献   

4.
景观是社会与自然共生的重要场所,城市景观更是一方民众生活水平之体现和地域文化之表达。其中,地方传说因传播之深远、记忆之深刻成为景观建设重要的文化依托。文水世泰湖是汾河流域遗留的湿地之一,也是先秦史籍记载中“十薮”的唯一遗存——“昭馀祁薮”。其原本是一片滩涂,在生态改造中融入了当地遗存的大禹传说和天后岛传奇故事,在此基础上建设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湿地亲子乐园,成功转化为兼具文化吸引力、生态亲和力和娱乐生产力的湿地文化景观。在世泰湖景观建设与传说资源的耦合背后,蕴含着文水人民共同的地方文化记忆和美好生活愿景。  相似文献   

5.
流血的石龟     
在福建省闽候县青口镇青圃村,数百年来流传着一个传说:村中一只石龟会在阴雨天里流下鲜血!每逢电闪雷鸣之夜,那石龟便血流如注,到天明之时自动恢复正常。虽然亲眼见到石龟流血的人不多,但村里的老人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石龟”为什么会流血?即便真的流血,为什么数百年来血流不尽?“石龟流血”的迷团就这样笼罩了青圃村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在传说故事中,鬼魂出现之前,总是会有一阵让人不寒而栗的阴森寒风突然刮起。  相似文献   

7.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5):F0002-F0002
3月23日,成都分院与西藏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在成都召开了2009年度院区合作资金项目评审会。会议由成都分院院长彭字行研究员主持。分院相关研究所与西藏有关单位共同申请的“西藏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编制”、“拉萨河上游矿业开采对水质安全影响研究”、“便携式高效率制氧机的研制”和“拉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生物技术研究”四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建议立项支持。  相似文献   

9.
祁建 《少儿科技》2009,(1):17-18
在各地,有关被列为世界四大自然之谜之一的“野人”的传说有很多,如中国的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山的耶提(雪人)、北美的沙斯夸之(大脚怪)等。“野人”这个称呼为习惯语,一些科学工作者也称之为“奇异动物”。或许,真的像某些学者所猜测的那样,野人的祖先是原始人类中的一支;或许,野人只是一种并不那么真实的传说。无论如何,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神农架野人和雪人的传说吧。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07,(12):28-29
蒙古戈壁沙漠上流传着一个离奇的传说——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此外,这些巨大的虫子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慢地吞噬……大象把它称为“死亡之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是”“兹”“之”是古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近指代词。“兹”“之”甲骨文中已见,“是”始见于西周金文中。甲骨文中“兹”“之”已表现出句法功能上的对立性,两周金文中,加上新出现的“是”,三者形成了严格的句法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即“是”主要充当前置宾语和复指前置宾语,“兹”主要充当定语,“之”主要充当一般宾语。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在指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格位”倾向。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动漫》2009,(11):28-29
古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长翅膀的人”。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会飞的人类。直到几年以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仍不懈努力,希望揭开其神秘面纱。根据美国秘密档案记录,世界上有一些人的确曾经见过“飞人”。  相似文献   

13.
刘疆 《大自然》2012,(4):18-20
在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有一处被称为“仙人井”的奇妙地方,位于沙塘村委会皇来村西北约1千米、横拦文龙溪的一片天然石堤上。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倒圆锥状螺旋纹石坑,颇似专为取水而开凿的一眼眼石井,但长期以来,没有人能说清其成因,因此被当地村民形象地称为“仙人井”。在他们看来,只有传说中那些无所不能的神仙才能留下这些奇观。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亦真亦幻的传说,甚至还有人找到了与传说一致的“证据”:石堤的迎水面匕各有一个l米大小的“巨人”的“手印”和“脚印”。遗憾的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这些印痕早己破碎不全,残存部分已模糊小清。这些石坑因此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592*型“险避魔箭”故事的典型文例,莫一大王的故事在岭南广泛流传。若从文献记载和民俗历史入手,可以考知它是包括古代内地主流汉文化和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比如莫一大王的名号、坟山、宅树等都有其“王气”、“天子气”征兆,王者之气又与其赶山造海、朝往夕返的“法力”展示互为因果,共为表里。只是在尊王攘夷的极端传统里,这样的叛逆性僭越者终被除灭,当然他还永远存留在民族的现实感悟和历史记忆中。  相似文献   

15.
闻一 《世界知识》2008,(23):60-61
在这块“飞地”上,会不会出现导弹基地。从这个经济特区会不会发射出针对波兰、北约和美国的导弹,在这个自由之港上空的蓝天上会不会出现硝烟……  相似文献   

16.
《龙之传说》终于跟玩家见面了! 首先登场的就是新职业舞者、“时波之勾玉”与“商队的袭击”这几个新任务,其中“时波之勾玉”任务更是与《龙之传说》中的梦幻水龙装备拥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龙之传说》的任务世界吧!  相似文献   

17.
“文眼”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吐露,也是课文内容精华之所在,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文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今天迅速流行开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人们对宇宙的起源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找到确凿的证据,即便是目前学术界认可度最高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亦是如此。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大爆炸”似乎就是宇宙的本源,这与媒体对学说的解读和传播密不可分。“大爆炸”理论会不会再成为一个传说?公众又该以何种心态来对待新兴的科学理论呢?  相似文献   

19.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20.
鷫鹴 《世界博览》2013,(17):70-72
害怕却又想要去追寻,人们面对灵异传说往往有此态度。也因此,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吸血鬼城堡”、“鬼屋”、“鬼酒店”才会挤满了前来练胆或是准备夜遇艳鬼的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