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区分质子和中子情况下利用严格可解的Nilsso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研究了中子数为N=94同中异质素链的性质.首先系统地计算了其结合能和奇偶能差并与相应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此时对力强度公式.接着计算了偶偶核的转动惯量并与相应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同时给出了对其转动惯量贡献最大的轨道.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偶偶核158 Gd的基态处于不同角动量J=0,1,2,…,12时的价核子对占有率.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但可以合理描述N=94同中异质素链核的结合能和奇偶能差,也可以合理描述偶偶核第一激发态的转动惯量和偶角动量价核子对为主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框架下研究了U(5)-O(6)量子相变中的有限核系统的结构演化.通过与传统序参量-四极价核子对数占有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检验了单极核子对转移强度在基态量子相变(形状相变)和激发态量子相变演化中的临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激发态量子相变的主要特征在有限核系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而核子对转移强度不仅可以作为有效序参量来检测原子核基态量子相变,也可以用来检测与基态相变对应的激发态量子相变,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重核系统的集体振动谱中存在激发态量子相变现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在截断的壳模型态空间中计算基本矩阵元的方法,基矢是由核子对构成的这些核子对可分布在多个非简并轨道上,考虑了角动量耦合为J=0′和2′的能量最低的核子对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了Ne同位素的基态性质,并和实验比较,发现当质子是偶数时,核的性质有规律地随中子数的变化而变化,由此间接证明了偶数核子对另一类核子无直接影响;同时,也检验了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在该区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考察对电磁场角动量的两种定义:用坡印亭矢量定义角动量以及横场定义角动量表述为自旋、轨道角动量之和:和. 两种定义在自由场中虽然积分后结果相同, 但带来了不同的角动量密度, 而在相互作用场中两种定义甚至积分后的结果也不相同. 以氢原子为模型的静态场, 通过推导和数值计算, 确定两种定义带来的角动量差别. 横场定义中电磁场自旋、轨道角动量分量相消, 而对电子自旋没有贡献;而传统坡印亭矢量定义通过数字计算积分得到一个不为零的小量. 揭示两种表述本质上不同, 而横场定义下静态电磁场不提供角动量贡献显得更为合理. 同时引出对在核子内有夸克胶子更强的耦合, 也在更小限度范围内的胶子场角动量的研究, 我们的观测对胶子场在核子自旋上的贡献给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单-j模型,精确求解推转哈密顿方程,系统地研究了奇核子和偶核子系统的顺排角动量及其涨落。并将结果与流行的HFB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HFB处理方法中的不当之处,进而客观地评价了推转壳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3相互作用,对69N i、70N i基态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进行计算.从核子的半径、价核子的激发能以及中子和质子的密度分布,得出结论:在69N i7、0N i第一和第二激发态都可能存在中子晕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有限位的海森堡XX模型的基态,讨论了对纠缠和局域极化的一些性质.结果表明:基态是由具有最小总自旋0(偶量子位)或1/2(奇量子位)的微观态所组成,局域极化和微观态在基态中所占的比率密切相关,比率越小的局域极化越强,比率相同的则局域极化也相同:基态的对纠缠是所有本征态中最大的.当量子位比较小的时候,态的简并将会减小对纠缠,量子位的奇偶性对对纠缠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量子位的增加,位数对对纠缠的影响越来越小,奇数位链的对纠缠极限约是0.3412,偶数位链的对纠缠极限约是0.3491.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多j组态对排列模型,考虑包含对力,四极对力,以及四极形变场的系统哈密顿量,通过变分计算,定出了多j组态对排列内禀态,并计算了这些态中的四极矩。最后研究了对力参数给内禀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排列内禀态中,耦合成总角动量为0,2,4的核子对占主要成分,表明了在研究变形核时,引进s,d,g玻色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球形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PK1,相互作用,对209Pb基态及激发态进行计算.从核子的半径、价核子的激发能以及中子、质子和最后一个中子的密度分布,得出结论:209Pb在激发态2g7/2可能存在一个中子皮结构,而在激发态3d5/2、4 s1/2和3d3/2可能存在一个中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11.
原子核的低能集体谱依赖于它的核子数。本文在没有用动力学对称性假定的IBA框架中讨论了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从振动能谱向转动能谱的过渡主要是由价核子数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推广一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观方案研究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IBFM)的微观基础。结合广义的 Dyson 展开理论与修正的 Jancovici-Schiff代换,我们把玻色子费米子描述处理为价核子描述的中间性步骤,IBFM 取为确定集体态子空间的近似。用此方案研究了~(157)Gd 和~(159)Gd 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定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稀土Fe基3:29和1:12型磁性合金化合物显示硬磁性特征,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永磁材料的可能性.研究其磁性机理有助于理解其磁性的本质.本文发展了传统的磁价模型,并将其适用性由强磁合金拓展到亚铁磁性的弱磁性合金.利用发展的磁价模型系统研究RFe12xMx,R3Fe29xMx和R2Fe17xMx(R=稀土元素,M=第三掺杂金属元素)稀土合金化合物及其渗碳和吸氮化合物的磁性.理论与实验相符.研究表明:稀土Fe基3:29和1:12型合金化合物的磁性与稀土磁矩相关.合金的弱磁性源于合金内部存在的亚铁磁性.渗碳或吸氮处理,导致合金内部亚铁性-铁磁性转变.导带中的sp电子对于磁性的贡献与重稀土的极化、碳和氮原子的俘获密切相关.发展的磁价模型甚至可以根据稀土化合物的结构式对其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热组分模型系统研究了SPS能区每核子能量200 GeV下p-、d-、O-和S-nucleus等非对称碰撞系统的末态强子的净质子分布和带电强子的快度分布特征,讨论了非对称碰撞系统在中心区、射弹碎裂区和靶碎裂区粒子分布情况.中心区域形成集体流达到热化.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核子-核子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函数,采用Glauber模型,计算出核-核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参与者数、碰撞区域内的旁观者数、带头粒子数以及平均核子-核子碰撞数,获得了核-核碰撞的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方程,与PHOBOS合作组√SNN=130 GeV的金-金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的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折叠光学模型理论,把核子的光学势通过折叠积分,构造出了氘核的光学势.以d+24Mg反应为例,比较了核子光学势取唯象普适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参数Ska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用普适核子光学势和基于有效Skyrme力得到的微观核子光学势所构造出的氘核光学势所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偶偶核166Hf高自旋态的微观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用一种在截断的态空间中研究偶偶核高自旋态的理论方案,以偶偶核^166Hf为对象作了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案很好地描述了稀土区偶偶核高自旋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板内核子膨胀模型;给出了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Fe,Sn等核平均结构函数与氘核结构函数之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