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漆春亭 《科技信息》2007,(34):199-199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认为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流派,且太极拳最能反映武术的总体特征。并阐述了武术的分类情况,为传统太极拳与现代太极拳的分类解析作了铺垫,从而为在现代社会有针对性、更好地发展太极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易学包罗万象、含义众多,"三易"说(简易、变易、不易)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说法,万事万物的发展均遵循其规律,武术亦是.试以传统太极拳为对象,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运动,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教材中的简化太极拳,都会因慢条斯理、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厌倦和烦躁。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太极拳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本人对太极拳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自产生发展以来,不断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养生文化,同时与中国古典武艺相脱离,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以健身和修身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的太极拳已不太适应武术竞技体育比赛,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武术.因此,太极拳应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以健身和修身为主体的东方健身体育,为其更加自由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理论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技击是太极拳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弱化太极拳技击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阻碍了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强化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技击文化思想和攻防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校园太极拳教学,是传承太极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传统武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遗漏或忽略,以太极拳教学为例,从文化本源切入,将传统文化中相关理论与太极拳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太极拳教学按照传统文化理论中事物生成路径来安排教学过程的理念,并论证其具体操作和可行性,以及其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该书由我校体育系武术教师、1984年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大会金奖获得者罗红元、古岱娟合著,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欢迎.全书分理论篇与训练篇,理论篇主要阐述有关太极拳阴阳范畴的几对关系、内劲的产生机理及其运用、太极拳推手原理等问题.训练篇阐述太极拳全面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讲述了太极拳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套路(陈式一路和杨式太极拳)等属于自制阶段的练习,以及推手的基本技术、战术等属于制人阶段的练习.书中还附有作者的父亲和老师、太极拳家罗基宏先生的部分拳照及有关太极拳理法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8.
杨式太极拳作为武术拳种的一个流派,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武术拳种或者太极拳对外交流传播的成功典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的成功传播进行调研,运用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对其传播成功之处进行阐述,分析其成功之道,为其他武术拳种的传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在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太极拳的对外传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太极拳在文化、健身、表演、技击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是太极拳对外传播的核心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太极拳乃至整个武术的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太极拳对外教学的原则、手段、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为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元宝  张照金  王荣美 《科技信息》2009,(14):250-250,253
太极拳是一项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好的健身、防身和养身功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合理利用太极拳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和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以"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传授太极拳的原理与技术,发展个体身体素质,促进其生理、心理、机能水平的提高。优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弘扬武术运动,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开始。深入分析当前老年人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培养老年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提高身体素质,对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解析对太极拳技法的新理解,探讨与思考太极拳技法特点的对立性、统一性又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为更好的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文化起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谒是晚唐岭南著名诗人,“与曲江公岿然并存,其诗当不下人矣”(明代香山学者黄佐语)。学界对邵谒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有《邵谒传校笺》。其中有二点不准确之处,故予以纠正,并作二点补充。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之精粹,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经常习练太极拳,可以流通气血,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怡养心神,延缓神经大脑的衰老;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内脏器官机能;节节贯穿,增强肢体关节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试析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出现使太极拳比赛日益规范化、系统化,而且对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极拳竞赛套路由多种流派的动作贯穿在一起,这就要求演练者既要表现出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又要适应舒展大方、连贯协调的赛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探讨历史悠久的太极拳及扇文化着手,论述了两种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具体结晶——太极扇,阐述了太极扇的内容、风格特点,它的健身健心价值、娱乐艺用价值及传统文化价值。同时,阐述了武术应该与时俱进,在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明世宗朱厚熜登位不久,因在"大礼议"中与杨廷和各执一端,张璁上疏《正典礼第一》支持朱厚熜,驳斥杨廷和之论。张璁认为杨廷和要求朱厚熜继嗣其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的做法,违背了天道人伦。因为兴献王朱祐祐与朱厚熜之间才是天然的父子关系,所以朱厚熜不能继嗣朱佑樘,而朱厚熜身为朱祐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亲堂弟,则可以继承其皇位。张璁以经论礼,指出儒家的《礼记》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两种经典对礼法的规定,才是判别朱厚熜应该继统还是继嗣的根本依据。对张璁这份奏疏的义理进行解读,可以看出礼法对明世宗初政的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休闲结合而派生的休阑体育,是体育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体育的社会功能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转换.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休闲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形式,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全民健身运动拓展了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层促进休闲体育的多元化和层次化;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体闲体育形式,将在中青年群体中得到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的强化,将使武术、太极拳等独具我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得到更快的普及.为了促进我省休闲体育的发展,作者提出了培养体闲体育意识、规范自发的休闲体育组织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往往被定位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陈大声的《滑稽余韵》中大量对市井景态和市民众生相的描写,被人们肯定为“不可多得的认识古代市井社会的奇文”。其认识价值在:呈现了明中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面貌、展示了明代中期逐富重利的社会趋向、反映了明代士人交往下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