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量测工作是监视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眼睛,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新奥法构筑隧道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就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基于梅花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实际,对该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设计,结合隧道围岩变形典型代表性断面监测数据,进行数学回归分析;采用速率和累计位移双重控制标准探讨了梅花山隧道围岩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土隧道施工的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渠巨华 《甘肃科技》2006,22(2):121-123
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和变形具有多变的特点,采取量测手段,跟踪掌握围岩应力和变形,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隧道施工和监控量测工作要放在首要位置,准确掌握围岩沉降、收敛规律以及支护压力,便于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同时也为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依据。本文介绍了黄土隧道施工监测的目的和常用的监测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监测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肖兵 《科技信息》2011,(11):282-282,297
卧牛山隧道进口地处古滑坡体,且埋深很浅,为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量测工作非常重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用现场量测的数据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检测。经过数据分析处理。预测和确认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顺序和施做二次衬砌时间。同时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隧道采用信息化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通过施工现场监测可以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并且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相似文献   

6.
魏亚妮 《科技信息》2007,(16):363-366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是监视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重庆市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观音庙隧道新奥法施工情况,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对围岩变形特性进行总结,同时并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数据和结论来指导施工,如不同围岩类别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等。希望通过对观音庙隧道洞身段围岩的总结分析,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和建议,对今后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万新 《甘肃科技纵横》2012,(2):106-107,92
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平西段第I标段徐家庄隧道进口监控量测的经验,介绍了监控量测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监控量测方法、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实践证明,隧道监控量测为施工提供有关围岩稳定性、支护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工时间、围岩级别及支护参数的调整、施工方法的改变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摩洛哥王国OUM-RRR,BIA水电整治项目TANAFINIT水工隧道因其开挖断面小、围岩类型变化大,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保证整个工程按时、安全完成,我们在施工中引入测量监控技术,测量监控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特征之一,采用此技术可有效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全面预测围岩的实时位移、沉降,进而准确地指导隧道在施工中采用相应的开挖及支护方法,同时对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得以最大程度的准确预测,为保证施工安全、调整掘进进尺和施工作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信息依据。本文拟以某较破碎段地质围岩类型为例,探讨了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实施及应用,说明隧道监控量测对施工过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永强 《甘肃科技》2014,(11):112-114,134
围岩判释和监控量测是进行隧道围岩评价的主要方法,在隧道施工中,有部分隧道施工者不重视两者的结合,给隧道施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工期浪费。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围岩判释与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关系和重要作用,并说明如何采用围岩判释和监控量测技术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0.
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韩家岭单洞四车道隧道工程实例,对超大跨隧道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分析,判断围岩与支护衬砌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与室内模型实验、现场监控量测的有关结论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判断超大跨隧道支护衬砌参数是否合理、施工开挖方法是否可行。实践证明,该隧道的支护衬砌参数与开挖方法是可行的,为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喷锚支护是指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并通过对围岩的监控量测指导设计与施工,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一部分,从而合理地利用围岩的地承能力,以保证围岩稳定的隧道修建方法.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采用喷锚支护进行设计和施工,由传统的整体式衬砌设计中的定值参数法改变为以新奥法原理为基础的动态信息设计方法,.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法及工艺、机具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结合郴州市樟树岭隧道对如何在不良地质条件隧道的施工中应用喷锚支护技术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时,利用围岩周边变形和拱顶下沉量的观测值可对隧道周边岩体内的应力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围岩稳定性以及支护的合理性进行监控,这对安全施工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崇遵高速公路风梅垭隧道的实时监控,研究了隧道围岩的稳定状况,实时确定了合理的二次衬砌施工时间,成功避免了施工中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监控量测技术在乔庄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可预测预报围岩变化,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对济邵高速公路乔庄隧道的拱项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喷层应力、钢拱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与否的参数进行跟踪量测.量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30d左右,围岩基本上趋于稳定,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施作二次衬砌:隧道洞口的地表基本没有沉降,说明浅埋段采用管棚注浆技术是适宜的.通过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成功避免了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围岩自稳性差,变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通过监控量测充分掌握围岩变形机理,实现动态化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方案是软质围岩隧道施工的关键。以采古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制定过程为例,阐述如何根据围岩实际特性制定软质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渝隧道围岩收敛位移量测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渝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集涌水、岩爆、塑性变形、高地应力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了新奥法监控量测指导施工,特别是围岩收敛量测,并及时将量测散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将得出的信息反馈于施工,以了解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重点介绍了通渝隧道围岩收敛量测的方法及其数据回归分析的原理,并对量测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通渝隧道一般在开挖后35 d左右或围岩的当日变形速率小于0.1 mm/d起,隧道围岩变形即进入基本稳定期,并且当围岩变形都达到最终变形的80%以上,可进行二次衬砌,即二衬的合理时机为开挖后35 d左右,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阶段施工困难,监控量测等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有力措施。某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地处湘西南地区,洞口偏压、围岩软弱,进洞阶段适逢雨季,洞口开挖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剥落,洞口地表开裂,截水沟压溃,严重影响隧道安全和稳定。将监控量测纳入隧道施工过程,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指导施工,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出口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连续的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唐守华 《科技资讯》2007,(16):81-81
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判断围岩衬砌是否稳定,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本文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Weibull曲线拟合模型在隧道监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预测围岩的最终位移等,进而有效地指导隧道设计与施工。本文采用Weibull模型作为回归函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实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与其它几种常用回归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Weibull模型作为回归函数,回归方程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度最高,误差范围更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隧道围岩变形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准确预测围岩变形量和确定二次衬砌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MMF生长模型在隧道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围岩变形的量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观测数据趋于平稳时,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最终值和变化规律,对于二次衬砌的施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找到恰当回归函数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采用MMF四参数生长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回归曲线,找出了岩体变形量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