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RAPD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昆虫分类学主要从昆虫形态特征着手,是进行昆虫分类的主要方法,但形态分类的方法在较低的分类阶元中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同传统分类学方法相结合,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的技术基础,分析了PAPD简便快捷、费用低、灵敏度高、对模板纯度要求不高、能充分反映模板的多态性等技术优势;同时指出了该技术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不能对纯合体杂合体加以区分、存在共迁移问题等不足之处;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RAPD技术在同翅目、蜚蠊目、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分类鉴定及昆虫系统发育分析中的应用.本文认为,PAPD技术扩展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的应用范围,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昆虫分类学研究的水平,并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RAPD标记在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RAPD原理,对DNA谱带的数据分析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列举了几种常用于RAPD产物分析的软件包,探讨了几年来RAPD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分类、物种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在物种起源和演化上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展望了RAPD在濒危物种保护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螯蟹属在形态学、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同工酶、RAPD和mtDNA技术在绒螯蟹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提出遗传学分类标准的建立是绒螯蟹属分子分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几种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发展迅速。综述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真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 t 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rDNA序列分析,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 lified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AFLP)在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RAPD技术进行西瓜种质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西瓜品种及自交系为材料,研究RAPD技术在西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适合、引物选择正确的情况下,RAPD技术完全适合形态标记相同的种质资源的西瓜材料的遗传鉴定.同时对不同引物的西瓜RAPD产物的共有性片段和特异性片段的不同类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RAPD技术及其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 ,主要技术流程和优缺点 ,及其在食 (药 )用菌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了RAPD技术在食 (药 )用菌品种间的鉴定与分析、遗传育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学及其稀有药用真菌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认为RAPD技术确实是DNA分子水平上研究食 (药 )用菌一种简便、高效的分析手段 ,将会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木RAPD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RAPD该标记在国内外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研究、品种分类鉴定、DNA指纹分析和性状遗传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指出随着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分子标记技术将使林业生产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金丝桃属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及用RAPD分析的技术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低pH值高盐法获得高质量的金丝桃属植物总DNA,从8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对4种金丝桃属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共产生了330条DNA片段,其中218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66.1%.结论 RAPD分析揭示4种金丝桃属植物之间的DNA指纹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能为金丝桃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昆虫学研究中同工酶电泳及PCR-RAPD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同工酶电泳技术和随机扩增的多态DNA(RAPD)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意义,以及我国昆虫学研究中应用该类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展望了该技术在我国昆虫学研究特别是诸如半翅目等类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原生动物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同工酶、PCR、RAPD、序列测定及核酸原位杂交在原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确定品种(系)的遗传关系,品系纯度的鉴定,物种进化,基因定位,目标基因早期鉴别,遗传图谱的构建等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RAPD和SSRP-PCR技术分析雏蝗属(Chorth ippus F ieber)白纹雏蝗(C.a lbonem us Cheng et T u)、夏氏雏蝗(C.hsia i Cheng et T u)、小翅雏蝗(C.f a llax(Zub.))和北方雏蝗(C.hamm arstroem i(M ir.))的遗传关系,9条引物对98头个体产生131条清晰、稳定的谱带.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小翅雏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0.2542),白纹雏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0.1911).N e 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用N J法对N e 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白纹雏蝗与夏氏雏蝗聚为一支,小翅雏蝗与北方雏蝗聚为一支,两支再相聚.聚类图所显示的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学结果相一致,说明RAPD和SSRP-PCR技术在雏蝗属种间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主题。实验动物遗传背景分析、品种或品系的鉴定、引种和繁育均需要一定的遗传标记辅助完成 ,分子遗传标记作为一种有效精确的监测手段 ,突破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同功酶标记等表达型标记的局限性 ,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物种的遗传变异 ,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RAPD技术是 1990年被首次提出 ,由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 ,在生物类群种属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物种亲缘关系的确定以及种群遗…  相似文献   

14.
苔藓植物RAPD应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枝青藓为材料优化RAPD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对11种苔藓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苔藓植物RAPD反应(25μl体系)的最佳条件为,Taq酶,1.0U;Mg2+浓度,2.0 mmol/L;dNTP浓度,0.2 mmol/L;模板DNA,60 ng;引物浓度,10 pmol.用40条引物进行扩增筛选,有6条引物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共扩增出77条带.通过SPSS11.5分析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说明RAPD技术可用于苔藓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用40个随机引物对杉木属的两个种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Hook)和德昌杉木(CunninghamiaunicanaliculataD.Y.WangetH.L.Liu)进行了RAPD分析,在两个杉木种中共获得了182个RAPD位点,其中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达到53.84%.两个杉木种的遗传相似度S=0.64418,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355802.杉木与德昌杉木的遗传相似度略低于我们所作的大陆其它杉木种源区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从两个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来看,将德昌杉木单独定为一个新种是不确切的,作者赞成将德昌杉木认定为一个地方居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从RAPD看肿节少穗竹的分类地位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APD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oedogonatum)与4个近缘竹种的关系。通过对RAPD数据的转换统计和数量分类运算,得到了有关的相似系数表,再根据相似系数表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初步结果显示:肿节少穗竹在DNA水平上,与本研究所用的同属及其邻属——酸竹属(Acidosasa)的其它物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文中还对肿节少穗竹的分类地位、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和酸竹属的关系作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正> 本文是根据1945——1948年、1952——1956年、1961——1964年以及1979——1980年调查采集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共记载维管束植物191科,780属,1815种,39亚种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85属,269种及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及33亚种或变种。至于前人报道的武夷山植物,由于文献不全,一般不予列入。关于分类系统的编排,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狭罗斯系统。  相似文献   

18.
嵩草属(Kobresia Willd.)植物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种内变异式样的复杂性,至今仍被认为是分类学上的"困难属".因此,对于该属系统学其他方面的证据,尤其分子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选用21个RAPD随机引物调查了15种嵩草属植物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5种嵩草属植物聚为3类,认为嵩草组和异穗嵩草组的建立是比较自然的,而单穗嵩草组的划分并不自然.此外,分子结论并不支持前人发表的K.maquensis为独立新种,建议降为K.setschwanensis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