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在我国古代称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四渎中的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流经河南、山东,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济水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探求精神与王屋山上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通。河南的济源,山东的济宁、济南、济阳都从济水而得名。济水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贤相名将、文人墨客不乏其人。自古就有帝王在王屋山设坛封禅祭天、济渎庙祭祀河渎神灵的盛事。  相似文献   

2.
王屋山与济水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古以来,王屋山就有着悠久的道缘历史,高道频频活动于此;国家规格的济渎庙祭祀礼仪彰显了济水崇拜的至高地位。二者相伴而生、互相映衬构筑了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济水祭祀文化,堪称中国山川祭祀文化的历史缩影。《济渎庙北海坛祭品碑》反映了唐初以来附祭北海的礼制传统。“五项陈弊”的革除,折射了较为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5.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7.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8.
济水祭祀文化,在中国山川祭祀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后汉乾祐二年<陇西公奉宣祭渎记>碑刻反映了在战乱纷争不休,皇朝更迭频仍的五代动荡时期朝廷祭祀济水的经过,有着较为特殊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碑刻文化内涵、碑记人物的浅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五代后汉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大明诏旨碑》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内,刊刻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一道圣旨。圣旨内容是朱元璋称帝后,对国家祭祀的名山大川、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进行改定,反映了明初的礼制改革情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碑文由明初著名书法家詹希元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学院位于济源市学苑大道,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占地4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二亿一千万元。现有教职工406人,分别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中高级职称160余人,各类在校生57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金元时期,全真道在济源广为传播.从相关史料来看,金大定时期,王重阳及弟子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在洛阳一带传播全真道教,其间有可能到过济源;判定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到过济源的证据尚不确凿;唯有泰和年间,全真道士王志祐在王屋山传道有确切文字记载.有元一代,全真道达到鼎盛.高道张志谨、周颐真、卫志隐、宋德方、单志静、解志通、秦志安、李志全等在济源广收弟子,修建道观,传播道教,影响深远;全真掌教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祈志诚、张志仙、完颜德明等都曾到过济源.元代全真道立观度人,在济源新建、重修了大批道观,如阳台宫、紫微宫、龙翔宫、太清宫、洞云观、长生观、太山庙、香山湛母祠等,成为传播全真道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济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遗存较多,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化发展起步晚,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均,企业规模小,还存在着缺乏规划、投入不足、文化消费层资低等问题。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应该着力通过项目带动、品牌文化旅游拉动以及消费水平提升等举措,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济源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碑记与史料分析纠正了河南济源旅游胜地五龙口因五条引沁河渠而得名的谬传,研究推断其名应与唐宋时期五龙口曾经存在过的一座五龙庙有关,同时也与古代的五龙信仰以及唐代朝廷祀典变迁有关,表明河南济源具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下旬,济源市政协组织考察团,来到陕西周至县的西安楼观、四川大学及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等地进行道文化产业开发专题考察。建议我市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6.
延庆寺舍利塔在济源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佛教文化在济源地方传播兴盛的见证,有着较为特殊的文化内涵。舍利塔文物建筑价值较高,为古塔建筑类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