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河南省暴发成灾,其发生范围之广,虫口密度之高,危害程度之重都是历史上仅有的。据统计,棉花受害面积5100万亩次,毁种绝收50余万亩,减收皮棉1.98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3.86亿元,使秋季农业生产严重受损。一、发生危害情况 1992年,棉铃虫在我省为大发生年,其中二代为特大发生,其发生危害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生早、盛期长、世代虫态重叠。二代棉铃虫棉田卵始见期一般在6月初,较常年早10-15天,落卵盛期持续10-25天,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  相似文献   

2.
孙天文 《河南科技》1992,(5):4-5,28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2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10大病虫害,即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轻发生年发生面积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可损失产量1-2成,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产量损失4-5成,部分地方甚至造成绝收。综合分析20年来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清楚地看出,病虫发生程度的轻重,是随着小麦产量的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牧厅秋冬季棉铃虫的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赵留记,郭艳春省植保站今年,我省棉铃虫仍是一个大发生年。虽经防治,控制了危害,但是棉田和寄主作物上四代棉铃虫的残虫量仍然很大,再加上五代棉铃虫完全代的出现,给明年的棉花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积极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地处中原,适生作物种类繁多,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发生面积约3.5亿亩次。常年需农药3.5—4万吨,百余个品种。而我省农药工业规模小,农药供不应求,难以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蓑蛾、吊死鬼,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一九八二年前后点片发生,危害泡桐树。一九八七年,蔓延到全省,泡桐重点生产区的周口、商丘、平顶山、许昌、郑州、洛阳等市、地暴发成灾。据统计,受害株数达1.5亿株,占全省4亿株泡桐的37.5%。每株树多者有虫上千头,少者也有几百头,蚕食桐叶,严重地区桐叶吃光后还吃幼树树皮,并危害间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棉花害虫的发生危害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突出表现在: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抗药性发展迅速。掌握其特点,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对控制危害、保证棉花丰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一、棉花害虫发生的特点 1.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过去我省棉花上的害虫主要有棉蚜、棉铃虫和棉红蜘蛛,常年发生面积3000万亩左右,损失棉花1200多万公斤。自1985年以来,棉花害虫常年发生面积达5000万亩,防治后损失仍达200多万公斤。棉红铃虫在豫东、豫北和南阳棉区迅速回升,年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野燕麦(Arena SP)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据记载,世界上有55个国家发生,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因野燕麦危害的损失1.5亿美元;苏联有1,500万公顷受到严重危害。目前我国约16个省,计5,800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 1.加强监测。要特别注意监测转Bt基因棉没有抗性的棉蚜、棉盲蝽、棉红蜘蛛等害虫,及时掌握发生的虫情进行防治。棉铃虫随着棉株的生长,毒杀作用降低,要特别注意三、四代棉田幼虫存活量。一般掌握棉田百株三龄幼虫达10-15头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2.保护天敌。由于转Bt基因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害虫天敌种群增加,化防时要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蚍虫啉、虫螨克、  相似文献   

9.
<正>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8月-9月如遇多雨天气,危害更为猖獗,一般造成棉花损失在10%以上,怎样提高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11.
李世林 《河南科技》1995,(11):8-8,10
我省治理棉铃虫的根本出路河南省农科院情报所李世林近年来、由于我省棉铃虫的生态条件适宜、抗药性剧增,造成连年暴发,其危害严重程度是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对我省棉花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特就我省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提出治理办法如下:一、我省棉铃虫大暴...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70年代末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河南省发生逐年加重,并多次大面积流行成灾。常年发病面积都在1千万亩以上,年损失小麦1-2亿公斤左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在4千万亩以上,损失小麦3-5亿公斤左右。发病面积和损失小麦数量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灾害性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小麦白粉病流行成灾的原因,并且为生产及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对河南省的24个主要推广品种(占全省推广品种80%以  相似文献   

14.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每年棉花、烟草种植面积达1亿亩以上,需求农药量达1.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农药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害虫产生抗药性,虽然药量逐年增加,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化学农药对土壤和环境也有负作用。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生物农药的优势,克服化学农药的负作用?焦作市生物农药厂两年多来,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索。焦作市生物农药厂,位于焦作市博爱县张武村,主要生产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等生物农药。该厂1988  相似文献   

16.
<正> 病虫草害是小麦高产的一大障碍。近些年来,我区平均每年发生各种病虫草害约600万亩次,造成损失5800万公斤(包括经过防治挽回损失),最多达12014万公斤。根据我区病虫草害为害程度、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中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业,作为农业领域的一个新兵,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河南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1997年全省花卉生产面积仅3.5万亩,1998年生产面积8万亩,产值6.5亿元,到1999年底达36万亩,产值8亿元,2000年已达40万亩,产值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在从事花卉生产的各类企业千余家,从事花卉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专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仅鄢陵县的花卉生产大户就有10080户,专业村112个,其发展速度之快,位于其它农物之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更新换代,我省花卉产品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产品呈多样化,已由盆景和小盆花发展到鲜切花、盆花、观赏植物、草坪和传统盆景五大类,初步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花卉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蛴螬危害怀山药较重。据调查了解,重点地块的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在32头以上,最多处1米平方内竟挖出63头蛴螬。使怀山药的产量和质量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 1986年以来,经四年选用辛硫磷、敌敌畏、呋喃丹三种农药防治蛴螬。其中分层定量施用呋喃丹的方法,连续四年来均获得了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方法职下: 一、结合挖刨怀山药时进行第一次底层施药。亩施药量为2.5-3.5公斤,药剂均匀地撒在58-68厘米的深层土壤中,形成根下的毒土层。二、翌年春耕地时,第二次施入呋喃丹。亩施药量为3.0-3.5公斤,施药的深度在37厘米左右的土壤中,把药均匀地撒入土壤里,形成根区的毒土层。关键环节是第二次施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重大自然灾害特征和防灾减灾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北旱涝地震重灾区、受不稳定东亚季风环流的控制,以旱、涝、病虫害、洪水、地震等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率高,危害大,因而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高发区(四川、河南、河北)之一。历史上我国危害最大的旱、涝灾害均发生在中原地区。据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民政救灾款项高达7675万余元,占全国总数的1/10。平均每年耕地成灾面积高达552.8万亩,成灾人口2318万人,减产粮食48.4亿斤,倒塌房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