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公交车调度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高峰主一段时间内的各站车上人数和民需车次,求出了高峰期发车时间间隔和所需车辆数:一个工作日内平均发车时间间隔和平均所需车辆数,高峰期外的发车时间间隔;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公交公司派到该践线上的最少车辆数,该模型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郭茹 《科技信息》2014,(8):80-81
本文针对公交车调度问题,在车辆载客限制、乘客等待时间等约束条件下,以公交公司运营的公交车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将公交车运行时段分为早高峰、平峰、晚高峰,进而计算出发车时间间隔。由于考虑到乘客和公交公司的利益,对发车时间间隔做出调整并计算出公交车的平均满载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不均匀发车间隔的公交时刻表,主要用于优化高铁站的接运公交时刻表.首先,考虑高铁到达客流的分布情况,采用正偏态分布的威布尔分布拟合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和后续等待时间构成的乘客换乘总时间.其次,分别以乘客换乘总时间最少、使用公交车辆总数最少为目标,考虑最大可用公交车辆数、公交最大发车间隔、公交最小发车间隔等刚性约束条件,建立了时刻表与公交车辆调度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求解公交系统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不均匀发车间隔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接运公交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相比,不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最多可使乘客换乘总时间降低9.7%,并且可以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多种合理的时刻表与车辆调度方案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快速公交系统中出现的串车和大间隔现象,提升系统通行能力,对影响系统通行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高峰期影响系统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是车辆的停靠时间,而停靠时间中乘客登车时间的占比最大,波动性也最大.借鉴放车调度和载客放车调度,提出了载客半放车的调度方法,通过对上客流的适时截止来控制车辆停靠时间从而降低车辆满载率.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高峰期车辆停靠时间,提升系统通行能力,并为缩小发车间隔、发掘系统运能潜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纯电动公交时刻表和车辆排班计划整体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线路的纯电动公交车辆运营时刻表和车辆排班计划的整体优化方法,以发车间隔平滑、使用车辆数少和充电费用低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包括不同时段发车间隔范围、可用车辆数量的限制和纯电动公交续航里程约束在内的多个约束.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基于多目标优先级寻找模型的最优解集合.案例表明:和现有的运营计划相比,模型能够平滑发车间隔,减少使用车辆数,充分利用非高峰时段充电以降低充电费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时对公交运行过程描述不够全面、未充分考虑乘客时间成本的问题,提出了考虑乘客时间成本的城市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首先,在详细分析能够体现公交车辆运行特征的不同时段与站间的运行速度、站点停站时间、上车人数、下车人数、滞留人数以及新增候车人数等变量或参数基础上,建立车辆运行约束和乘客人数约束,将包含等候时间和在车时间的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作为出行成本、车辆平均满载率作为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以乘客出行成本与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然后,使用软件Pycharm中scikit-opt代码库调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北京市848路公交上行线路早高峰8:00—9:00时段为例,求解其理论最优发车间隔,结合运营实际确定实际最优发车间隔及总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乘客时间成本后的发车间隔较实际发车间隔,乘客平均出行成本降低9.09%,公交企业载客成本上涨0.57%,乘客与企业总成本下降约3.01%,提出的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NSGA算法的公交车辆调度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车辆调度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促进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在乘客与公交公司利益博弈的基础上,基于极小极大思想,考虑公交车车辆容量的限制及城市道路信号控制的干扰因素,建立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进行模型的求解.以河南省焦作市的公交线路为例进行验证,优化结果显示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相对减少48.3%,公交车的全日平均满载率下降了3.8%,公交服务水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关于公交车辆调度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既考虑了乘客的利益又兼顾了公交公司的利益,在对乘客的利益作考虑时,得出乘客的等待时间和长短是衡量乘客利益大小的合理指标;在对公司的利益,在对乘客的利益作考虑时,得出乘客的等待时间的长短是衡量乘客利益大小的合理指标;在对公司间段上,各站点的上下车人数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由此建立起关于发车时间间隔的动态模型,可以得到该线路所需总车辆为66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公交车辆调度方案,即起点站发车时刻表,为了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也给出了一些收集数据的建议,并且在本模型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于确定的行车路线,利用随机变量描述公交线路中的行车时间,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利用随机过程的知识建立乘客的排队模型,各个站点的队长可用泊松过程在相继到达车辆的时间间隔上的增量来描述。在不同的发车间隔假定下,考虑每个站点在相继到达的车辆间隔内,平均排队长度与发车间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发车时刻表的编制是公交运营调度中的重要工作,为简化公交公司设计发车时刻表的过程与难度,平衡发车运营过程中公交公司与乘客的利益,提出了考虑运营与服务平衡的单线公交时刻表优化方法,将时刻表的制定流程简化为每班车发车时刻的确定。分别建立模型计算发车运营成本与期望服务价值,模型中对各站点乘客累计等待时间的计算考虑了车辆到达各站时刻滞后于发车时刻的情况,以两者加权后的值相等为目标,迭代求解各班车的发车时刻;以佛山公交309线路高峰时段为例进行求解,所得优化后的时刻表与现状运行时刻表相比,公交公司运营成本降低了3.65%,乘客等车时间成本降低了3.53%,且公交公司与乘客成本均衡,定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公交车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与PC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公交车调度系统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仿真公交车的运营,得到了该条线路上公交车在首站的全天发车时间表。该结果具有很好的合理性、真实性,为公交车的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此方法可以推广到类似的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交车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学海  刘永建 《河南科学》2009,27(6):653-659
针对多目标多变量的动态特点,把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为一个数学规划模型,建立2个多目标规划模型.考虑到乘客等车时间的限制,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从乘客与公交公司的利益出发,设定一系列的指标,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调度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d a design of the drivetmin system of an electric bus with ultraeapacitor (UC) as the only on-board power source. The system includes three main parts, namely, UC bank, motor and the converter, vehicle management unit (VMU). Analyses results in detail on the funetional design and ex-periments on work bench of each part were also presented, which validat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Furthermore, driving results in field of the bus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drivetrain sys-tem. The bus has very good dynamic performanees and shows a promising applieations prospeet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route buses system.  相似文献   

14.
软件无线电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和高度可编程的特点,被认为是继模拟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之后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在了解传统无线电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首先简单介绍了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演化过程:数字无线电、软件定义无线电、理想软件无线电以及虚拟无线电.然后,详细总结了目前软件无线电硬件体系结构的两种常用实现--流水线式、总线式结构的特点.最后,引入目前研究的新方向--交换式及基于工作站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王明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45-2848
设计了一个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的主控制系统,系统中包含红外探测器和可见光探测器,以及二维伺服单元等.主控制系统采用u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TMS320F2812作为硬件平台,实现多任务运行,通过多总线保持与控制系统内各单元以及多个上位机通信.该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多任务的实时响应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信息融合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公交车调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条公交线路上各时段、各车站的上下车乘客流的调查统计,采用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在兼顾公交公司和乘客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建立了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求解,制定出公交车调度时刻表。最后针对一条实际的公交线路进行应用验证,并对实际的结果加以统计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电弧光保护采用中低压母线故障产生的电弧光和过电流作为判据,其原理简单、动作可靠迅速、且具有故障点定位功能,该保护已应用于220kV马庄变电站10kV母线,能够避免或减轻母线故障对开关柜及变压器的损坏,为中低压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尽量满足乘客和公交车公司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将所给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每个时段发出的公交车将乘客进行重新划分,然后由各时段内站间最大运送乘客数量求出该时段的最少发车次数,进而求出需要的最少车辆,并对所求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结合离合器的模式切换,设计了发动机已启动和未启动时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对于发动机未启动的模式切换,考虑离合器滑磨功和驾驶员需求,提出了在挡启动发动机和空挡启动发动机的控制策略.在转矩恢复时利用电机对发动机转矩进行补偿,考虑驾驶员需求、电池状态和整车控制策略,制定电机补偿发动机转矩的策略. 通过台架和实车试验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