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西北某路段黄土高填方边坡工程项目,运用PLAXIS 3D软件建立多级高填方边坡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填料、填土边界、坡度以及卸载平台的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边坡在分步填筑情况下各级边坡坡顶、坡面、坡脚的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分析了各级边坡最危险点的分布规律及整体边坡变形趋势.结果表明:填料黏聚力、内摩擦角是影... 相似文献
2.
山区城镇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削山填沟工程广泛分布,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与边坡稳定性是安全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梯田式填筑—降雨时序作用下沟谷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托地质资料建立梯田式填筑数值仿真模型,然后通过试验确定填筑体的力学参数,分析梯田式填筑过程中边坡内部响应规律,最后在降雨时序作用下模拟高填方地基多场非完全耦合变形规律,并将此方法运用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扶贫产业园项目。研究表明:填筑体随含石量增加,粘聚力总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内摩擦角相对变化不大,饱和作用下试样抗剪强度具有显著弱化作用;填筑时步过程中,填筑层对边坡变形影响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范围;降雨时序作用下,填方区降雨影响深度为距地表12 m范围附近,结合测斜长期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相似。研究成果能为削山填沟高填方边坡风险评估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全面研究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规律,本文通过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了黄土的蠕变效应,分析了含水量及压实度对黄土蠕变的影响,选取不同的模型来拟合黄土的应变与时间关系,并且运用FLAC 3D计算了黄土高填方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初始荷载越大,黄土蠕变稳定的时间越长;Burgers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试验曲线各级荷载的变形和时间的关系,适合作为压实黄土土体蠕变变形的模型;高填方的沉降稳定期约为3~4年,工后沉降主要集中在填筑完成后的1年,而且填筑体高度越大,工后沉降稳定期越长。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黄土丘陵沟谷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削山填谷造地规模较大.结合兰州某黄土高填方工程实例,简述了黄土高填方工程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从三面、两体、两水出发,通过介绍黄土高填方交(搭)接面、原地基、填筑体及疏排水的处理措施,讨论地基处理及填筑施工控制指标,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延安地区黄土高填方填筑体在高应力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控制含水率和压实度的高压固结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压实度、固结压力对重塑黄土的变形特性的影响,以及各压缩指标与含水率、压实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从减小压缩变形的角度考虑,该高填方工程填筑体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大于最优含水率的2%以内;(2)在该高填方工程填筑时应注意控制压实度在93%以上,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填筑体的沉降量;(3)孔隙比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减小;(4)判别出该类黄土为中等压缩性土,减小含水率和增大压实度,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的抗压缩性。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是我国黄土滑坡分布最密集、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面积的挖填方会改变场区的地下水渗流场,从而影响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本文以天水地区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详勘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对马兰黄土高填方边坡的渗透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填方前原始地形的影响,凹陷地形易于汇水,地下水流动受阻,易形成积水区,使地下水位抬升高度较大。随着时间的累积,地下水不断浸泡地基土,使其强度劣化,加之毛细水上升作用使地基发生湿馅和湿化沉降,易在边坡坡脚等富水区产生蠕滑变形,并牵引边坡后缘发生滑移拉裂,发生渐进式破坏而引发较大规模的边坡滑移。通过物理模拟,得出该地区马兰黄土高填方边坡受地下水影响产生的变形滑移模式为“渐进后退—牵引式滑移”。 相似文献
8.
大平坡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92-95
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大平坡高填方地基为高液限粘土其下岩溶发育,通过对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加快了高液限粘土的固结速度,缩短了地基固结时间,提高了地基压实度和承载力,从而减少了工后沉降量,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和降雨会影响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问题,采用地震动力计算、完全流固耦合计算和强度折减计算,对正在使用的黄土高填方边坡进行分析,并对边坡土体位移时程、加速度功率频谱、吸力、有效应力和最小安全性系数进行分析,研究地震和降雨入渗条件对正在使用的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对黄土高填方边坡表层土体作用大于填方基底土体作用;降雨入渗对边坡土体的影响范围为表层土体和浅层土体;降雨入渗使得边坡表层土体的吸力和有效应力减小,而使浅层土体局部吸力增大;降雨过程中边坡表层土体有效应力减小,浅层土体有效应力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地震后降雨入渗引起边坡最危险滑移面区域发生改变,降雨速率和降雨持续时间均对最小安全性系数有影响,降雨结束后边坡最小安全性系数降低.该研究为三维条件下地震和降雨入渗对正在使用的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500kV变电站的工程实践,总结了高填方地基处理的方法、步骤、试验、检验以及高边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治理的过程,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真空击密法加固后饱和吹填砂性土室内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滨海饱和吹填砂性土地基进行高真空击密法地基处理试验,然后对加固后的原状土进行室内试验,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地基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饱和吹填砂性土经过高真空击密加固后,干密度明显增大,含水量和孔隙比显著降低;强度指标显著提高,可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压缩模量显著增大,且压缩模量与孔隙比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逐级加荷条件下考虑瞬时变形的固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软土地基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软土地基逐级加荷,条件下考虑瞬时变形的修正双曲线固结计算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一次加荷,也适用于逐级加荷。模拟结果表明,其数学处理方法简单,回归精度高,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作用在部分充以粘性粹体转子上压力的显式表达式,讨论了上述转子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统一了Hendricks和Christenson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认为对于给定的粘性阻尼,只要适当选取外阻尼数值,就能调整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4.
库区某梁桥高填方桥台在施工过程中及通车后,个别墩台发生纵桥向位移病害,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病害成因,并对该桥梁病害处治进行了实践研究。最后总结提出库区高填方桥台的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对双向复合地基的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薄板变形的有限差分法理论和Winkler 弹性地基模型,对水平-竖直向增强体系进行合理假定,并考虑复合地基中碎石桩的双向排水作用,提出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以及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反映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以及荷载大小、网及桩间土的刚度、复合地基置换率、散体材料桩体的双向固结作用等因素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工后沉降的影响.用文中计算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