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观测表明,大中城市的行人交通呈现复杂多变的性态.最近,作者经缜密策划,组织了两组行人交通实测,获得了各类实测数据,包括步速、步幅和步频等.该文描述这些实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由此概述我国大城市的行人交通特征.实测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行人的基本数据与国外的情况略有差别,但步速、步频的分布同为Gauss分布,平均步速为1.24m/s,平均步频为1.96steps/s.这些实测结果完善了国内行人交通特征的基本数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九峰山人行悬索桥为观测点,采用视频记录与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 2 236个行人样本的实测数据,进而统计得到人行悬索桥上的行人步行参数(步频、步幅和步速)的分布特性和统计值,并给出了人行悬索桥上的步频-步速、步幅-步速和步频-步幅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得到以下结论:1)在人行悬索桥上,全部行人的步行参数都服从正态分布,即步频~N(1.726, 0.258)Hz、步幅~N(0.596, 0.094)m、步速~N(1.013, 0.260)m/s,它们的合理性也在某工程实例的应用中得以验证;2)人行悬索桥上的行人步行参数的均值(标准差)要小于(大于)其他行走环境所统计得到的行人步行参数的均值(标准差);3)中国人的步频和步幅的均值(标准差)都小于(大于)西方人的步频和步幅的均值(标准差).因此,在设计我国的人行悬索桥时,不能直接采用其他人种和行走环境的行人步行参数的统计值,而应采用适合于人行悬索桥的步行参数.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的受益对象,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各受益主体的受益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札幌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站和莲花路站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距离的关系.同时,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可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理论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的距离成反比关系;且车站离开市中心越远,对周边房价的直接影响范围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车站分布对客流吸引、乘客出行时间、工程、运营和沿线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布局等的影响 ,对上海与东京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及运营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应尽量避免人为刻意追求按预定大站间距进行车站分布的现象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基本理念 ,并提出了结合运营组织方式进行车站分布的新思路 .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的"十"形结点换乘设施为研究对象,根据车门至站台梯组的走行距离确定了换乘客流到达时间分布,在考虑设施断面上下游的流密速基本关系及梯前区域、换乘平台、楼梯客流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分时段客流迭代构建了结点换乘设施行人拥堵分析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各车门下车换乘人数和站台行人设施布置方案已知的情况下快速分析多向客流的换乘客流量不同组合下"十"形结点换乘设施的行人拥堵情况。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任务是以安全准时、方便迅速、热情周到的客运服务原则为乘客进行服务。在此过程中车站的客运设备设施起着能否实现车站正常运营、保证乘客安全出行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车站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该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客运设备设施的构成进行适当的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解为交通效益和集聚效益,并建立可达性提高计算模型进行量化.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的16个车站为例对可达性提高计算值和住宅价格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例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约为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年可达性提高的5倍,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前后就已经释放;各个车站因自身的区位及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对其影响范围内房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幅度分布在2%~18%之间,并呈现郊区大、市中心小的趋势.该方法可以为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发利益还原及车站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线路和车站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它交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依据可达性一致原则,建立了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范围计算模型,并给出详细算法及案例分析.针对城市居民出行并非全部都以市中心为目的地这一现实情况,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可达点的概念并分别赋予权重,解决了既往研究中只取单一目的地的不足;根据车站周边每个交通小区的实际人口结构对出行时间价值进行细化处理;根据实际路网形态计算接驳距离,使之更加接近实际的走行距离;给出求取车站接驳范围的详细算法,并对算法优化进行讨论;最后,利用广东省某市的预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接驳范围与车站周边的道路情况、出行分布以及竞争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相关,并不是简单的圆形区域.该模型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已建或规划车站确定客流吸引范围提供计算方法,从而为客流预测及接驳交通设施衔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仅要考虑城轨车站建设的经济性,而且应满足未来城轨车站的客流需求。因此,为准确把握城轨车站的建设规模,该文通过对车站客流进行调查,总结乘客乘车的站内行为,分析城轨客流的时间、空间特征,在论述车站的功能、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车站客流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计方法,对于城轨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特点的行人设施客流分配,首先将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与结点客流方向引入最短路径识别,将其嵌入连续平均法,建立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的客流分配算法.然后,利用C#和Matlab语言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客流分配软件,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结点客流方向获取方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考虑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的城轨站行人设施客流分配;与TransCAD、VISUM相比,软件符合行人流线网络特点,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失效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使得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换乘站点失效下网络脆弱性分析对于保障系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外部公共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分析换乘站点失效后的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对乘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建模;从运营服务网络性能下降的视角,提出了网络脆弱性定量评估指标;对路网拓扑...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因不同车站所处区位及交通特征差异巨大,有必要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车站进行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配套设施部署,对提高地铁系统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一种消错决策方法,研究并建立了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的车站分级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地铁3号线为案例对29个车站进行了站点分级。结果表明,以选取的"高峰小时客流量""高峰时间不均匀系数""线网节点介数"等5个车站分级指标,将案例中全部车站动态地分为三个等级。该研究结果论证了地铁车站安全态势分级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运营单位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地铁线网进行针对性监管部署提供理论及方法依据,使之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引导选择,交通改变生活,高速铁路将带来快捷、安全、舒适的长途交通选择。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特征介于机场与传统火车站之间,既需要便捷的大运力集散交通系统,也需要人性化的换乘空间。文章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对策、交通需求、路网规划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轨交通转变下的广州火车站地区城市形态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在有轨交通转变下广州火车站地区城市形态的发展,提出以火车站枢纽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并着重讨论“核心枢纽区”、“枢纽外围区”这两个具明确特征的空间圈层的发展。同时对广州火车站地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基于百度地图应用程序接口,设计了收集辨识轨道交通站点范围内关注点的查询收集系统,实现了收集关注点信息自动化。通过优化交通小区单元化识别方法构建了出行预测模型,对A市某轨道交通沿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轨道新线进行短期的交通发生与吸引预测,有助于提高交通生成基础数据的收集效率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对铁路信号系统和城轨信号系统在发展现状、设备布局及应用、联锁方式、信息传输方式、测速测距等多个方面做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两者的异同;通过比较总结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更精尖.得出了高速铁路应在技术上借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并进行改造和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