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武建 《科技资讯》2011,(8):117-117
结合金竹山隧道隧道软弱围岩涌水段的塌方处理,详细阐述了塌方发生过程、塌方原因和塌方处治措施,采用本文措施,最终成功的渡过了坍方段,为该类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同时该隧道发生了多次坍方,为软弱围岩涌水段塌方处治提供了可以借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事故,如何超前采取预防隧道塌方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发生塌方的原因及塌方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隧道塌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次塌方由于隧道周边岩体破碎、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围岩为全风化性为主,围岩整体性极差;存在明显的地形偏压;加上地下溶洞水的作用,引起上部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隧道上部失稳、坍塌。针对上述分析,我部逐步进行初支变形段处理、地表裂缝回填夯实处理,坍方段洞内处理,地表注浆加固处理等措施,成功的处理了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铂 《甘肃科技》2014,(3):97-99,83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塌方机理的分析,总结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技术措施及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以及坍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冉思荣 《广东科技》2014,(10):120+69-120
以白勉峡隧道YK235+689~YK235+709段初支塌方处理工程为例,阐述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方案,介绍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原理、结构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中隧道工程是公路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溶洞塌方情况,就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非常大的危险和财产损失,也给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时的溶洞塌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并且合理的溶洞塌方的处理方案就是很重要的工作了。本文便对隧道溶洞的简述、隧道施工时溶洞塌方的原因分析以及隧道施工时溶洞塌方的处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隧道工程施工时溶洞及塌方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武贵东 《科技信息》2011,(8):325-325
本文以东峪隧道塌方为例,分析了隧道塌方原因,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隧道结构断面、隧道支护结构、隧道围岩压力以及隧道施工工艺等,介绍了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总结了塌方处理经验,对于相同类型的隧道施工以及塌方事故的预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某长大软弱围岩隧道的一处坍方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坍方的原因,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明铜 《科技信息》2012,(27):369-369
铁尺梁隧道地处海拔高(3085m左右),地质复杂的岷迭山系地带,地质条件主要为:中厚层状泥岩砂岩夹千枚岩,裂隙水发育,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发生了塌方。通过对塌方体进行临时支护、清渣、重新加强支护、二次衬砌等处理措施,达到了安全、保证质量、经济的目的,现本人就自己的一点施工经验对同类条件围岩隧道的塌方处理浅谈一点意见,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这8个主要因素作为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并对这8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在对红岩寺隧道孕险环境及风险诱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突变理论模型对红岩寺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但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及控制措施,且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关门"式塌方灾害;针对发生的"关门"式塌方采用超前小导管与管棚相结合的注浆法处治方案,施工中遵循了"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处理原则,成功完成塌方段治理,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瑾  李清芾 《科技资讯》2010,(14):34-34,36
对高坡冲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现场塌方的实际情况,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把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  相似文献   

13.
浅埋双连拱隧道的塌方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事故,如何采取有效的塌方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安全施工来说尤其重要,文章结合铜黄高速上坡双连拱隧道工程塌方处理实例,介绍了浅埋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塌方的预防、处理方法,实践表明该塌方处理方法合理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箐隧道位于滇西红层区域,隧道的最大埋深为687m。在施工中克服了滇西红层区域地形、地质、水文特点复杂多变,多涌水(实测最大涌水量高达1800m3/h)、多塌方(大小塌方共计十余次),并针对原结构设计中未考虑外水压力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计算、工程类比,先后提出多种处理方案,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滇西红层区域隧道施工地形、地质、水文特点复杂多变,多涌水、多塌方等不良地质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该隧道施工中处理地下涌水和塌方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牛海民 《科技资讯》2010,(30):37-37
本文分析了清水河隧道塌方的原因,介绍了塌方处理方法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蒙 《科技信息》2009,(14):278-279
本文结合南山隧道塌方的实例,介绍了采用锚杆、网、喷砼、护拱、注浆堵水联合处理塌方的方法及施工效果,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软流塑地层地铁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某位于软流塑地层的地铁隧道施工中洞内拱顶塌方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这些综合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地表道路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陈志斌 《广东科技》2014,(12):107-108
隧道洞口因地质条件一般较差,比较容易发生灾害,造成塌方,将对隧道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已完成的结构物和设备损毁,也使后期治理更加麻烦,以致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结合新村隧道洞口塌方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洞口失稳原因,并据此制定了塌方的处治方案,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程艳军  焦苍  王娜 《科技信息》2006,(11):214-215
本文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过程和情况,深入分析了产生隧道塌方的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塌方处理施工技术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天台寺隧道进口洞口塌方事故的原因和采取的处理措施,说明了在隧道施工中认真分析地质和加强监控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该工程采用大管棚施工进洞是切实可行、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