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使用VOSviewer软件和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构建中外近年基因组学研究文献的共被引网络。通过引文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和网络中的节点突现率、中心度等指标,探测中外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发现国际基因组学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基因组的转录与测序、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中国则聚焦于基因组拼接技术、RNA转录组测序技术、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学的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我国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利用国际的先进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提高对基因组学的研究水平,为其他领域的研究中提供参考并深化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功能器官",随着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肠道微生态与疾病及健康的相互关系及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科技制高点。从2007年起,通过两轮的"973计划"项目资助,使得我国在肠道微生态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肠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及代谢的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肠道微生态与宿主免疫调控网络互作关系及肠道菌群重建等方面,力求较为详尽地介绍我国微生态研究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英国等欧盟国家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残留代谢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动物性食品功能基因组学、动物性食品病原微生物、疯牛病检测技术及动物源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生态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优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环境效应与纳米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尺度的物质进入生物、环境以后,与生命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生物环境效应,是一个新兴的、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科学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纳米尺度物质可能产生的新的生物效应以及对生物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潜在影响。本文认为: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研究必须与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之前,就已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基于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了棉花纤维品质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辐射诱变、杂交、回交、系谱选择等技术培育、挖掘出优异纤维资源384份;利用徐州142棉纤维无长绒、无短绒突变体筛选出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用体外培养方法验证了乙烯、油菜素(BR)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部分次生物质在纤维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7235的BAC文库;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蛋白质的变化,构建了棉纤维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利用抑制扣除杂交方法、基因芯片技术或从纤维cDNA文库中筛选等共获得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199个,并用模式系统和棉花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建立了高效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基因枪轰击3种规模化的快速基因功能验证技术体系;开发了新标记,构建了陆海、陆陆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选择有用分子标记和生化辅助育种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棉花纤维品质分子改良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组公布以来,昆虫基因组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昆虫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带来了革命性转变。本文以昆虫基因组学相关的中外文献与专利为研究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农业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态势,综述了全球及我国昆虫基因组领域SCI论文及专利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序列信息,而理解这些信息的关键是理解基因产物--蛋白质的功能.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解析是揭示生命密码的重要部分.随着技术进步和大量来自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的资金投入,结构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始启动,它的目标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在基因组规模去大量测定蛋白质的结构.这将会改变结构生物学家的研究方式.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流程,从cDNA的克隆到数据收集,大部分将实现自动化.结构蛋白质组学是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目前,结构蛋白质组学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这些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机遇.结构蛋白质组学产生的大量结构信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将给制药行业带来重大变化.近年来,基于蛋白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在制药行业非常流行.同时,它也必将给生物学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微系统和微米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微小和微观群体的高科技领域.微系统和微米纳米技术开发物质潜在的信息和结构能力,使单位体积物质储存、信息处理和运动控制能力实现新的飞跃.将在信息、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和工业等领域导致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大突破.其发展目标在于探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新技术领域和实现产业化,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杂粮黄酒研究开发中存在基础研究薄弱、专用酒曲缺乏、色泽风味差、品质不稳定和生物胺含量较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杂粮黄酒产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杂粮黄酒存在的问题,项目团队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杂粮黄酒酿造过程中微生态结构的变化,同时将微生物与风味物质进行关联分析,探索核心风味物质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核心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1.
张嗣良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5):27-31,13
本文首先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生物反应器生物过程多尺度分析的过程优化技术和基于细胞生理特性与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研究相结合的生物过程放大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根据生物过程环境对生物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提出把环境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一部分,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过程开展全域性(global)研究,即基于生物过程信息处理的生物过程系统工程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反应器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尤其是低丰度蛋白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在调控生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精准鉴定与定量新技术对深入认识蛋白质机器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领域存在的可变剪切和新生肽链组鉴定灵敏度低、蛋白质组精准定量覆盖度低以及纯化蛋白质全序列测定准确度低等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发展可变剪切和新生肽链组的高灵敏鉴定技术、基于高效标记和特征肽段的蛋白质组精准定量技术、基于高效分离的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定量技术以及纯化蛋白质的全序列高准确测定技术等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显著提高蛋白质组分析的灵敏度、精准度和覆盖度,并将发展的新技术示范性用于与生物医药、国家安全和人口健康领域密切相关的耐药菌、耐辐射球菌、人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等的深度覆盖蛋白质组精准定量分析,进而为满足国家重大领域的实际需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加拿大学者安杰拉·坎波的长篇论文《对欧根·维斯特著作的接受和术语学的发展》的主要观点,及西方术语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在术语学的发展史上,欧根·维斯特的著作,一直是各国从事术语学工作和研究的学者们的灵感源泉。维斯特被公认为“现代术语学之父”。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相关领域的迅猛发展,术语学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工作方法或理论导向,它们大都对传统术语学持批评态度,由此引起了激烈的学术争论。安杰拉·坎波以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作为解释模型,有力地说明了现代术语学是一个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更加强大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16-16,18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衔接二向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这种系统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活体检测是防止系统遭受攻击的主要手段。文章探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活体检测技术的概念含义、发展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53-53
近几年来,蛋白质组学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衔接二向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之际,一批科学家迅速集结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旗下,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近20年来,以鉴定和定量复杂体系中基因组编码全套蛋白质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HPP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简略讨论"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01,(4):36-38
一、实验室概况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分子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DNA、RNA、蛋白质和糖等生命大分子的突变和选择成为生物表现型性状进化的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思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进化论及分子系统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8):20-20
蛋白质组学全景式、高通量、大规模的特点,成为揭示重大疾病生理病理分子机制和复杂调控网络的重要手段,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但是海量复杂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已成为蛋白质组学乃至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