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西藏地区近代婚姻家庭制度自成体系,颇具特色,它对现代藏族地区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肜肜 《奇闻怪事》2009,(10):21-22
中西婚姻家庭制度在婚姻基础、家庭结构、成员关系、家庭伦理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其深刻的文化根源需要从自然、经济、政治的背景予以探讨。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文化的根本不可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 198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制定一部新的婚姻家庭法已摆上了中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为此,笔者试图从婚姻法的角度对婚姻无效、配偶权以及夫妻财产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婚姻家庭法应增设婚姻无效制度、配偶权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4.
淮艳梅  袁庆锋 《科技信息》2011,(17):213-213,238
无效婚姻制度,包括可撤销的婚姻制度,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中英两国婚姻立法制度的对比,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角度,以婚姻无效制度为例对中英婚姻家庭制定法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解释中英立法语言特点和作用,以及扩展解读中英立法语篇背后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198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制定一部新的婚姻家庭法已摆上了中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为此,笔者试图从婚姻法的角度对婚姻无效、配偶权以及夫妻财产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婚姻家庭法应增设婚姻无效制度、配偶权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新设制度,离婚冷静期的立法目的在于减少草率离婚,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然而,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规则存在不完善之处,相关外部的配套制度规定尚不健全,同时该制度暂不为部分社会公众所接受.对此,可以采取默认适用规则、区分适用规则与调解制度配合适用,并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离婚自由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一些激进知识分子抨击了旧婚姻家庭制度对妇女、对人性的摧残,提出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由的主张,既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也对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同时,针对离婚问题的特殊性,一些人还就离婚自由对社会生活的复杂影响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了理性的婚姻家庭原则,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1980年婚姻法典已颁行了15年之久.随着我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婚姻家庭领域内发生厂很大变化,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婚姻家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关婚姻家庭制度方面的法制急待完善.本义就如何完善和修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初浅看法.一、加大对结婚登记管理制度的法律调整力度,严格对违法婚姻作出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无效婚姻的蔓延。1949年1月12日民政部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并在该条例中明确了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监督管理的情形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应增设亲属制度、亲权和监护制度,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  相似文献   

10.
《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制度和夫妻财产制度弥补了原婚姻法中的不足,更好地适应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与原婚姻法相比,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婚姻从表象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是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充分认识婚姻的社会性,理智地将婚姻中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统一起来,对婚姻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性恋群体在很多社会已经被当做正常人来看待。但是正常人的婚姻自由权也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认为应赞同同性婚姻但反对同性婚姻家庭抚养子女。这也就是说,不赞成把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等同看待。依据不伤害原则对该主张给以进一步的说明和论证。简言之,同性婚姻并未伤害社会,纯属当事人的私事,但是同性婚姻抚养子女则对社会有所伤害。  相似文献   

13.
“新婚姻法现象”不仅是一个立法事件,更是当前我国婚姻家庭关系领域内伦理道德矛盾的集中反映。一部法律的修订并不能解决所有矛盾,我们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新问题,加强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遴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婚俗习惯与法律调整现实,以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为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部分婚俗习惯得以在法律中留存的理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少数民族婚姻立法的发展与走向是法学思维理性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是最能体现性别关系的社会基本形式。与稻作文明相联系,壮族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关系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即都是男性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壮族妇女的地位高于当地汉族妇女。从神话传说所透露的远古信息来看,到了人猿揖别之后,壮族的婚姻家庭才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与此相应的两性地位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无论从“双轨制”运行的婚姻制度,还是从不成熟的父权家长制来说,都存在较多“性别平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2000多年前句町国时代壮族先民婚姻形态的考证,对桂滇边驮娘江流域30万壮族人中当前仍盛行的女娶男嫁婚姻展开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壮族男娶女嫁婚姻起源的探索,以及对20世纪上半叶仍普遍存在的壮族女子走婚制(即不落夫家)的论述,来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勾勒出20世纪初壮族社会中三种婚姻形态并存的历史画面,并试图通过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衬托出人类婚姻史的模糊轮廓。  相似文献   

17.
士族的"国婚"问题一直是唐史学界感兴趣的题目。"国婚"的实质是李唐皇室与士族的门第之争,而争锋的焦点莫过于二者之间门第与礼法的差异。皇室艳羡士族门风的儒雅而愿与之联姻,士族则通过联姻皇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身的辉煌。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士族的礼法门风为本来不守礼法的皇族所提倡并践行。  相似文献   

18.
从北宋真宗到南宋孝宗的两百余年间,韩亿家族在举业、仕途、学术上等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婚姻、同事、交游等方式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在努力提高个人政治、文学、思想修养和家族社会政治地位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言传身教,家法谨严,德业双修,成为当时士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保障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基本要求,没有离婚自由,婚姻自由就失去了应有之意和存在的根基。有必要在法治的视野下审视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实现真正的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20.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