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说冯至的散文,人们就会联想到《东欧杂记》,或者还会联想到《山水》。《东欧杂记》是解放以后写的,《山水》14篇(含《后记》)有10篇写于抗战期间,其中只有4篇写于抗战以前。收集得如此之少,似乎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写的散文并不看重,然而,我们却不能这样看待。这些散文,无论数量与水平,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是贵州散文大发展的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南成了抗日救亡的大后方,大批文化人也来到贵阳,或经贵阳去重庆、昆明等地,春先艾、谢六逸等黔籍作家也先后回到贵阳。另外,还有不少流亡学生朱贵州读书,此时贵阳、遵义等地文化空气十分活跃,创办和内迁的报刊达对余种之多,特别是春先艾先后主编的文艺副刊《每周文艺》和《新垒人谢六逸主编的《文讯》都是很有影响的报刊。抗战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抗战之前大为增加。从思想内容来看,宣传抗日救亡,反映抗战现实,是这个时期散文的主旋律。其他有关抒写个人的感受、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袁鹰同志,十七岁(1940)携着处女作《师母》,走上文学创作征程。20年后,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此后,作家不断推出他的“诗质”散文,跻身于”酿造诗境的作家”行列。八十年代,袁鹰的散文又逐步迈向“秋水”境界。本文试图考察作家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探究其艺术贡献。 袁鹰发表他的处女作时,还是中学生。虽然那时他还分不清自己写的是散文还是短篇小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许杰散文选集》,这一本搜集了老作家许杰半个多世纪中所写的散文的选集得以问世,应该说是三中全会春风吹开的花朵。据《自序》说,选集是以抗战后期所编的《困厄集》的旧稿为基础而编成。那时,作者政治上正受到迫害,生活上又处于贫病交加的“困厄”之中。他挣扎着编这本散文集,除了把它当作当时东南文艺运动的一声呐喊,还渴望它能解救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但时乘运蹇,这本集子始终得不到出版。而在十年内乱期  相似文献   

5.
凌渡是《广西文学》的散文编辑,也是我区致力于散文创作、较有影响的壮族中年作家。凌渡的散文,把读者领进了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人觉得好象亲身到了壮乡侗寨、瑶山苗岭,饱赏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旖旎风光,领略了各族人民的奇特风俗,看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近年来,凌渡在《人民日报·战地》增刊、《散文》、《解放军文艺》、《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发表了不少散文,最近编就散文集《故乡的坡歌》,今年四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首届《回族文学》奖颁奖仪式在新疆昌吉市举行,获奖作品《散文二章》的作者张军民是首届《回族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唯一的汉族作家,也是唯一的本土作家.纵观张军民的文学写作史,以散文的方式倾心记述玛纳斯县独特的人文地理面貌,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这种本土化的散文叙事风格是张军民文学写作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正是从这一立论入手,把张军民的文学写作,放在新疆汉语文学写作史这一背景下,对张军明散文写作中本土化的文学内涵,本地化的文学视角,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等特点进行了分别评述,并对其文学写作的不足之处也有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F0004-F0004
李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新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他于1948年生于江西永新,1967年从吉安师范毕业后,“干过教育、宣传、文博、文秘、文艺、党史研究、外事接待、下乡蹲点等各种各样的事儿”,1993年担任《新余日报》业务副总编,2001年起任新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虽然没有大学文凭,却长期坚持笔耕,成果甚丰。他素以写作路子宽广、创作态度严谨而著称。自1978年开始业余创作,迄今己在《人民日报》、《文学报》、《羊城晚报》、《江西日报》、《中华散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学》1998年度发表的少数民族作家的部分散文作品进行评析。就当前“散文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无序状态,以及少数民族作家在此环境中所坚守的几个散文创作主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少数民族作家的散文创作没有怨气、牢骚气和小家子气,而是着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较深层的思索,进而表现出的是一种清正之气。  相似文献   

10.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观天地间”那样高远的意境。以诗为文,这是杨朔散文的最显著特色。作家本人在《东风第  相似文献   

11.
老舍以小说家、戏剧家著称于世,也许正因为他的小说、戏剧太出名了,以至人们只知道他在小说、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殊不知他的散文不仅有一种新颖的美感力量,更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从抗战前的“想北平”、到抗战时期的《吊济南》、《我的母亲》,再到解放后的《我热爱新北京》,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如果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老舍的散文作品排列起来,不难发现苦闷、忧郁、昂愤、狂喜的审美意识及发展轨迹,是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散文是以人与城市的生态关联为表现重点的散文。作为城市生态散文的代表作,英国作家海伦·芭布丝《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是作家居家园艺生活与城市自然观察的诗意记录。作品表现现代人的生态意识与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展现伦敦的野性魅力,描绘城市生态的多元意象与多维景观,为当代生态散文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最早创作中国现代散文的作家中,瞿秋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早在1920年3月至8月,他就在《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上,发表了题为《心的声音》的一组散文。1922年和1924年,他又先后出版了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无论是题材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9):130-130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成于明清。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很多,其知识的深厚、胸怀的旷达、艺术修养的高超,为他写出大量优美的游记散文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政治家有不少优秀亭台记散文。据《苏轼文集》统计的亭台散文主要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灵壁张氏园亭记》、《书临皋亭》、《临皋闲题》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这些亭台散文的分析.了解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九江、南昌沦陷后,吉安成了江西抗战的中心,吉安抗战文化随之兴起和繁荣.本文主要从散文、诗歌,木刻、绘画,戏剧、杂技,音乐、电影,报纸、期刊,图书馆、书店等方面论述了吉安抗战文化的概况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丝》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家主要发表散文的文学刊物,对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散文在语丝派作家们的笔下,无论是从创作主体的精神实质角度,还是从散文文体的构建方面来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威先生》一直被作为暴露抗战初期国民党文化官僚的作品看待。时过境迁之后,把这部作品放在作家本人的系列中去考察,可以发现《华威先生》还饮食了国民性批判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评徐治平的《散文诗美学论》朱慧珍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体。尽管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过类似散文诗的作品,但理论家、作家们不是将它归入散文,就是归之于诗。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散文诗”的提法,散文诗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散文诗”一词是舶来品,它于1...  相似文献   

19.
女性作家徐晓的散文集《半生为人》隐含着作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尤其是对青春、生命和爱情的深切体验,徐晓在以散文的方式为青春寻找证据、为生命寻找给养、为爱情寻找定义的过程中,不仅阐明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动,还诠释了散文写作应该关乎道德与责任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0.
老作家杨绛在新时期以来,写了很多散文,如《干校六记》、《丙午丁未记事》等。这些作品,记述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见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对劳动和生活赞美,也表现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