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不仅是当地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方式,更是我国文化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陕北民歌的生态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威胁。如何减少或消弭陕北民歌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建立文化强国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闽西民歌是闽西民间艺术的一个部分,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人民的生活情趣及艺术追求,是闽西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闽西人民人文精神的展现,是闽西地域性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师声乐教育地域性声乐文化的应用实践,有利于闽西民歌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徽州云肩艺术作为徽州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徽州民俗技艺和传播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刺绣工艺发达,绣品不乏佳作,在地域文化和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徽州云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表现风格。文章以徽州云肩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和博物馆展品分析基础上,尝试从中提取刺绣图案、色彩等艺术符号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探讨有关徽州云肩艺术的活态演绎,为现代服饰设计和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间调解是徽州民间法的一种表现,放到整个传统中国社会的体系里看,徽州的民间调解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当前的法治困境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的不了解,更没有关注传统中国所蕴含着的法文化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徽州民间调解的法文化含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在对法治进行历史化的考察中,徽州研究和四川地方档案研究一直是在与北京的法典研究、"大法"研究相对应的微观历史研究。所以,深度挖掘徽文化中的法治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陕南民歌是陕西传统的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陕南民歌面临着原有的模式消失殆尽的危险,为此,处于陕南地域的高校势必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首先论述了陕南民歌的文化保护价值,之后分析了陕南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不足与优势,并针对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传承地方民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是广西文化的重要代表,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本文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简称南宁民歌节)为案例,从中探讨广西民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劳动人民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吉林省流传的汉族民歌是由历代的汉族流民携带而至,经过吉林本土文化的长期渗透和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同时,吉林又是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吉林汉族民歌具有较强的民族兼容性及深厚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哲学审美价值,通过分析徽州文化人与自然的结合、文质兼备的文化内涵、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来诠释徽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作为马山社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皖南古村落的规划特征明显且极具艺术性。探寻其成因渊源,论证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融入了风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徽文化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民歌来源于我国传统民歌,也是相对于我国传统民歌而言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歌正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具有不同于传统民歌演唱风格的新民歌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承认和接受这个现实,积极创新完善新民歌,才能为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结合了陕北人民的精神、思想和感情,拥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受到陕北独特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具有陕北文化特色的民歌。陕北民歌中对地方语言极致的运用,能够突出陕北地方的风格,增强地方色彩;其演唱的方式与情感的表达,又能够表现出黄土高原般的苍茫而又粗犷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4.
徽州“三雕”艺术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俏梅  齐皓 《科技信息》2008,(29):128-128
徽州"三雕"是作为徽州建筑文化群中一个基本元素,以其悠久深远的历史溯源、崇儒尚"理"的思想内容、精巧多变的艺术特点、质朴淡雅的生活空间以及吉祥和谐的文化内涵,向人们显示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完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徽州园林——“环翠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宜梅 《工程与建设》2011,25(5):605-606,610
文章透过环翠堂这一徽州版画艺术杰作,对其展示的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主要景点以及不同题材内容的景点进行介绍,更深地认识徽州风格的私家园林及环翠堂园堪称徽州园林文化甚至徽文化的标本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徽州牌坊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了促进徽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对徽州牌坊进行保护、传承和研究,有必要利用当今信息技术建立徽州牌坊资源数据库,而构建数据库的关键难题之一便是元数据的选择;基于此,依据徽州牌坊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定义牌坊资源元数据,以期构建更加合理的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声乐中,熟练掌握民歌演唱风格是非常关键的,本文阐述了作为民歌演唱者,除了掌握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歌的民族风格化以及个性化,演唱者要尊重每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并掌握每首民歌的创作本意来进行个性化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