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上学的时候,并不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甚至长大后,他还说自己"不懂数学,一点也不懂",现在让他倒背字母表,他都很难背正确,如果快速地顺着背对了,那也是碰运气.如果有人问他,某个字母前面一个是什么?他很可能会急出一身冷汗.由于学生时代学业一团糟,他感觉自己没任何值得骄傲的事情.这让他遭受着巨大的挫败感. 他的理想是当一个敲鼓手.他想去伦敦学敲鼓,到某个爵士酒吧里表演,这听起来十分荒谬.没想到他父母同意了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智力拼盘     
谁没有交作业 小明今天一回到家就对着父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问的一个问题只有我答得出来耶!" 父母问道:"是什么问题呀?"老师问的是:谁没有交作业?"打赌 一个新士兵去报到,新长官听说他很爱打赌,就跟他打赌,以200美金做赌注。士兵对长官说,我赌你后背有一块记。长官脱下衣服让士兵看了看后,士兵拿出200美金给了长官说:"我输了,钱给你。"  相似文献   

3.
坚持的力量     
《科学大观园》2002,(12):59
一个白痴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整天哭闹,并且做出吓人的模样,整个身体不停地扭动,没有人能够让他停止下来。父母必须24小时照顾他,否则他会破坏家里的一切。他每天只睡3个小时,而且在这3个小时里,还会突然醒来。他的父亲几次想把他送到社会福利院,就是无法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4.
11岁,我们还无法随意变形. 进家门的时候.他皱了皱眉头.以前进进出出没有感觉到过屋子里的潮湿与霉味,现在却显得如此的强烈. 他走路的样子有些小心翼翼,父母欢喜地迎上去要他坐下.他从包里拿出了一包纸巾,那是城里的"父母"临走前送他带回来的,他用纸巾认真地把那破旧的凳子擦了又擦.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  相似文献   

6.
死神的帐单     
深夜,危重病房里,癌症患者迎来了他生命的最后1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他的身边。隔着氧气罩,他含糊地对死神说,再给我1分钟,就1分钟,好吗? 死神问:你要这1分钟干什么? 他说:“我要用这1分钟,最后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敌人,或者听一片树叶从树枝上飞落到地上的那一声叹息,运气好的话,我也许能看到一朵花儿由含苞到开放……  相似文献   

7.
一位处于植物人状态超过10年的加拿大人告诉科学家他毫无痛苦。这是第一次有一位严重脑损伤且无法交流的病人能够给予他的医学治疗做出临床医学回答。39岁的斯科特·鲁特雷在功能核磁共振设备中进行大脑活动扫描时被问了几个问题。他的医生称这一发现意味着医学教科书需要重新编写。植物人指的是病人从昏迷状态进入到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男孩子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么?”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是个60多岁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  相似文献   

9.
<正>他出生时,母亲便难产,家里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长到两岁,还是不招人喜欢,因为他的形体上大下小,有点畸形,硕大的脑袋压得他走路都摇摇晃晃。长到三岁时,他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又过了大半年时间,他总算能开口说话了,却说得很不流利,每句话都必须吃力地思考后才能说出来。上学后,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有时还不守纪律。"同学们也不愿和有些另类的他交往。老师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老师预言不  相似文献   

10.
1899年6月1日,一代文豪川端康成来到人世间。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因肺结核去世了。祸不单行,在他3岁的时候,母亲也因为服侍丈夫时染上肺结核,在这一年终于丢下了他撒手西去。川端康成或许记不清父母的容颜,但他们的早亡却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用他自己的话说,"父母相继病死,深深刻入我幼小心灵上的,便是对疾病和夭折的恐怖"。  相似文献   

11.
1973年春天,比尔·盖茨考入了哈佛大学。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校园里,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计算机房,经常通宵达旦在那里工作。正是在这里,比尔·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可是,就在大三那年,比尔·盖茨对哈佛就失去了兴趣。他多次告诉父母,想要从哈佛退学,专门去从事他喜欢的计算机事业,每次都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所有的亲友也都认为退学  相似文献   

12.
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的蔡伦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活泼可爱,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东汉初期的汉章帝时代,如果谁家的孩子是个智商高的小帅哥,父母在欣慰满足之余,却有着深深的隐忧,因为当朝天子是个热爱艺术("章草"书体就因他而得名)的唯美主义者,喜欢派人到全国各地挑选秀外慧中的少年入宫为其服务,说得直接点,就是当太监。而出生于湖南耒阳农民家庭的蔡伦就不幸被选中了。  相似文献   

13.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每擦一下,还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贝里奇问他为什么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我找到了这份工作。贝里奇笑了,说,我也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面吗?黑人  相似文献   

14.
惊世一诺     
马德 《科学大观园》2010,(17):58-58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得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害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  相似文献   

15.
俊峰 《科学大观园》2013,(18):53-54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肖像画中的慈禧容貌、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慈禧讲出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过当时担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英语中"好"字怎样说。慈禧也曾向伍博士问过其他一些英语词汇的发音。不过,也许由于潜意识的作用,她从来没有问过英语里用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16.
言论     
我很忙——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所以才这么忙;妻子马上觉得自己身上的家务担子重了;女朋友流泪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不一定有他的事业重要,甚至这简直就是一个分手的信号或借口。  相似文献   

17.
老师来打工     
我开了一问工厂,工厂扩大生产,需要增加工人,委托职介所招工。这一天,来了一个找工者,是我中学的钟老师。我一开始以为他是有什么事来找我呢,问他,他说:“没事,我看你的工厂招人,正好学校放暑假,我想来打一份暑期工,行不行?”  相似文献   

18.
他出生在一家慈善医院里,刚出生不久。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就被药用镊子伤害了面部神经,从而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很难发出清晰可辨的语音。由于父母都忙于打拼自己的事业,从2岁起,他就被父母托付给保姆照顾.他和保姆住在乡下老旧的公寓里。几乎不和外界来往。5岁时他终于来到了父母的身边,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价值     
在一个会议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着在场的200个人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将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将手举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他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宝藏。大姨妈为了守住这笔价值连城的宝物终身未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姨妈把他叫到床前,交给他一份遗嘱和一把钥匙.告诉他要好好保护她用一生的孤独换来的宝物。幼时失去父母后.大姨妈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和依靠。20多岁的他在大姨妈闭上眼睛之前,使劲儿点头以示他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