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襄武 《科技信息》2010,(35):I0054-I0055
文章以热源方式、输配方式、冷热源与未端设备布置的集散度、自控方式、网络化、信息化等方面对城市建筑空调形式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得出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应用方向的简要分析结论。论述应用可再生能源及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本身型建筑空调形式是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理想目标。当前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工程应用应在技术结合型的基础上,增强被动式形式应用,并选择可持续效应较好的主动式形式。  相似文献   

2.
强调了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实用性的特点,对于古典式建筑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现代主义建筑形式是以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注重了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而建筑物美化环境的意识则不足.随着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等对于现代主义理念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应在保持其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3.
当今区域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其他建筑形式的融合与趋同,由于盲目融合带来了中式建筑风格的不伦不类、杂乱无章,使纯净的建筑形式受到严重的破坏。文章指出,部分设计者在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形式上出现的诸多应用误区,以此来引起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洁 《甘肃科技》2012,28(10):120-121
入口是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建筑的功能、形式和造型等方面,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当前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现状入手,在分析了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及情感、心理需求之后,提出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之“建筑意”的表达是人口空间设计的灵魂与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跃昊 《甘肃科技》2015,31(1):117-118
对拉卜楞寺僧舍及甘南藏族民居分别进行简洁阐述,对两者之间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拉卜楞寺僧舍的建筑形式源于当地民居,但是由于僧舍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与当地的民居形式一致,而是在其基础之上改进、变通,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8.
当屋顶作为建筑重要的语言形式时,建筑不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艺术与文化.对中国传统屋顶的形式与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充分挖掘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值得现代建筑借鉴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冯永婧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3):42-43,39
文章通过对建筑,建筑形式,视觉效果等概念的阐述,引导出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带来的分类视觉效果,并以实例说明各种形式因素带来的视觉效果,进而得出掌握视觉规律可以为设计带来帮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建筑形式领域的象形和象征以及两者的递进与融合.认为象形的建筑提供给人一次性的形式体验,因而象形物必须是优美的,建筑形体的模拟技巧也必须是高超的;象征则有可解读空间,可以促使形式投射更为深层的建筑内涵.设计应使用建筑本身的形式语言,提供合情合理的象形或象征,如果形式能够暗示与生活之间的意义投射关系,担当起艺术与世界、心灵、人生相互联结的纽带,建筑也就变为永恒.  相似文献   

11.
党曼丽  张伟喜 《科技信息》2012,(11):37-37,45
本文通过列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南方早期乡村建筑形式,分析这些建筑形式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以引起人们对南方早期乡村建筑的关注,从而更好的保护和研究南方早期乡村建筑。  相似文献   

12.
由现代重庆吊脚楼建筑形式的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对于建筑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的思考,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弘扬与发展山地建筑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吊脚楼建筑特色,探讨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在山地建筑中的启示,结合洪崖洞案例系统阐述了吊脚楼建筑元素在实际山地建筑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记述河南出版产业基地建筑形式的推演过程.首先对整体构图形式进行了多种可能性分析,探讨建筑群体与地块平面的图底关系,然后确立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组织框架,使建筑形成围合和半围合的空间院落,树木与水渠等景观系统也随之生成.从建筑形式的缘起与生成和空间的特别营造两方面探讨了形式的理性分析与生成.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建筑结构形式中,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好的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建筑空间,还能让建筑的平面布置设计更灵活多样,能满足各个不同建筑的风格需求。因此在多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是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予以特别重视。该文将从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在变形缝、梁柱施工、节点施工等方面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小燕 《工程与建设》2023,(6):1685-1687
建筑空间的组合因人的需求不同而形式各式各样,组成空间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建筑效果也不同。建筑的外观形式与建筑内部的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有效结合可提升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效果,进而增加人对建筑空间的使用频率。本研究旨在有效增加建筑空间多层次组合应用,营造适宜学习生活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立面细部设计与建筑整体密不可分,本文结合从建筑整体角度出发,探讨了高层建筑立面细部设计的形式,并解析了将建筑设计形式关法则运用到建筑立面细部中去手法,为建筑立面与整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建筑活动与地域性的关系 ,认为建筑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是具有地域性的。一定地域内的材料资源、气候状况及地形地貌都对建筑的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 ,又为建筑创新提供借鉴、参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的构成是由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两个因素控制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是建筑材料能满足结构形式要求,建筑材料的发展决定了建筑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形态万千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9.
李小鹭 《科技资讯》2012,(30):33+35
本文从建筑楼梯的设置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对敞开楼梯能否作为疏散楼梯、开放式外廊建筑的疏散楼梯形式、多层综合性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形式等实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薛桂琴 《科技资讯》2010,(6):243-243
甘肃省渭源县中南部板屋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其建筑形式和艺术特色,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启发,培养他们研究地方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广博的地域资源中汲取历史的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