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井监测技术因其资料覆盖面广,能实时揭示油藏(油井)生产动态信息,在油藏动态管理及研究中应用广泛。七中区油藏实施自复合驱工业化矿场实验以来,得了初步成果。为进一步加深对油藏动态的精细认识及管控,本文采用试井压力监测分析技术,阐述了油藏压力动态变化,为建立油藏注采压力剖面、分析措施效果、调控注入参数、优化增产措施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藏经营管理数据库是油藏经营管理系统的基石和核心。要实现油藏经营管理的目标,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基于现代数据库技术、适合我国油田开发现状的油藏经营管理数据库系统。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数据库系统在整个油藏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数据库内容、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管理和维护及在油藏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油藏经营管理数据库通过给油藏经营管理软件各个子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从而实现油藏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基于单一模型进行油藏闭环管理的局限性,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实现的油藏闭环管理方法。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法通过拟合实测数据对地质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并以更新后模型的经济净现值的期望值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随机扰动近似算法(SPSA)进行油田生产优化。计算实例显示,应用该方法进行油藏闭环管理能够降低油藏模型的不确定性,给出更为合理的地质模型估计,所得控制方案相比常规方案明显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开发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4.
油藏经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其中技术管理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始终。在油藏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环节包括:油藏描述、制定开发方案、开发方案实施、动态监测、开发动态分析、开采策略的改进、制定最终开发计划等,这些环节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油藏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探讨了油藏经营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包括油藏经营管理中的技术管理过程、技术环节和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向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6.
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其特点是操作成本低、注入能力强、驱油效率高、储量动用程度大。系统介绍了国外注空气开发稀油油藏、稠油油藏、沥青质油藏的成功实例以及我国油藏注空气开发的技术现状,分析了注空气技术的机理、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各类适合注空气的油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总结国内外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技术矿场试验及室内研究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驱油机制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注空气实施过程中油藏筛选及评价、工程设计、现场实施三大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各个阶段需要实施的主要内容和考虑的关键因素予以详细说明。根据目前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分析了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对于水驱后油藏或正在进行水驱的油藏、低渗及超低渗注水开发困难的油藏、高温高盐油藏等,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阎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1,(9):46-46,49
试井技术以其突出的特色,在断块油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发展形成的外边界模型识别技术、复杂外边界描述技术,低序级断层封堵性评价技术、小断块储量估算技术、分层动态参数确定技术等五项断块油藏试井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断块油藏试井技术应用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室内CO_2溶解性测试实验、黏度测试实验、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实验,并结合致密油CO_2驱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与扩散性能和注CO_2后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CO_2在水和油中的传质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大呈线性增加。在油水两相共存情况下,CO_2的有效传质扩散系数降低96%。注CO_2后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性明显增强。随着CO_2注入体积分数增加,原油密度降低,泡点压力增大,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上升,重质组分沉淀量也随之增加。同一体积分数下,随着CO_2注入压力升高,原油黏度降低、密度降低、重质组分沉淀量增加。实验结果可以为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尤其16S rRNA基因技术应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该技术克服了基于细胞水平研究方法的不足,能更准确、更客观地揭示油藏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动态变化、种群结构及进化等方面的信息.文章简要综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及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详细概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的16S rRNA基因技术,讨论了16S rRNA基因技术目前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利用T-RFLP、DGGE等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空气辅助微生物驱和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了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膏矿床地下开采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石膏矿床地下开采过程中重大特大事故不断的局面,分析了石膏矿床地下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指出采空区大面积坍塌是当前我国石膏矿床地下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危险危害因素.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方面提出的安全对策,对于促进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许多砂岩型铀矿产于含油气盆地,铀与油气共盆产出是砂岩型铀矿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回顾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的作用机理,结合实例剖析了油气的吸附作用、还原作用在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的影响。提出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是油气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重庆城口黑色岩系中铂矿的分子古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城口铂矿产于秦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接合部位的城巴深断裂两侧的断块或岩体蚀变破碎带中,含矿层为上震旦统一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通过对城口铂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含矿层有机质含量偏高,并且碳质与矿体伴生,预示着生物或有机质在城口铂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测试出氯仿沥青族组成中总烃(饱和烃 芳烃)不占优势,重组分(非烃 沥青质)丰度较高,说明有机质成熟度较低.运用分子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证了与铂矿化有关的有机质的生物母源为菌藻类微生物;另外,Pr/Ph比值小于1反映了其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廖善友 《贵州科学》1998,16(4):276-279
利用黔西南地区锑矿地质资料,各种测试数据及实际观察探讨该区锑矿床成因,研究认为:锑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玄武岩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层控型火山沉积后期改造矿床。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与石油天然气运移储集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研究了稠油黏度及其族组成、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和主要官能团的关联,探讨了物系黏度随稠油分散系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沥青质是影响稠油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稠油体系中沥青质聚集分相的形成特性取决于稠油体系的物理结构,即稠油胶体构造的稳定性.胶体稳定性越高,沥青质越不容易从稠油分散体系中聚集沉淀.②在沥青质分子单元叠积过程中,由沥青质的杂原子因素、过渡金属因素、芳香环结构因素和脂肪性侧链因素共同决定的化学作用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其中芳香环结构因素和杂原子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由稠油体系不稳定性构成的物理作用的影响则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地球化学方法,得出影响热液铀矿床铀沉淀的5个主要因素:温度、静压力、流体成分、溶液pH值和溶液Eh值。利用矿物包裹体气体成分热力学计算对比,得出富矿床成矿期与成矿前的溶液pH值显著降低(△pH大);fH2,fCH4和αu较高(10-2~10-4mol/l);富含Ca2+离子;具较小过饱和度、正温度梯度、少杂质(矿化度小);适当脱碳酸或CO2(促使铀沉淀和铀硅分离),相对封闭稳定、成矿温度稍高的环境等是值得重视的对成矿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朝泥呼都格钼矿床受构造和岩体的控制明显,围岩蚀变强烈。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矿床稀土总量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轻稀土分馏程度强于重稀土,铕具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本矿床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的岩浆体。初步推测该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区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磁化率监测指标的探索研究。选择两个尾矿库、尾矿废水汇入河流的上游土壤、中游土壤以及未污染土壤分别进行磁化率测试。发现在尾矿库中,细粒沉积物中磁化率值高于粗粒,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磁化率显著高于未污染土壤。在污染河流沉积物和土壤剖面,随沉积物从土壤向底部粗砂过渡,下部粗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大于上部土壤,这一变化特征说明大宝山地区的原生污染可能更为严重。研究证明磁化率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电解锰中重金属元素与流域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电解锰废水及水底沉积物中主要 9种重金属元素 (Cu ,Zn ,Pb ,Cd ,Fe ,Co ,Ni,Mn ,Cr)的含量 ,阐述了它们的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水的流速情况及水系的多少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并寻求出这 9种重金属元素的一些规律 .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地区分布的晚侏罗世穆棱组地层的底部砾岩普遍含金,并常常构成工业矿体。矿体的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严格受底砾岩的控制。底砾岩为河流冲积相的产物,而古河道则发育于地洼盆地内。因此,地洼构造活动对底砾岩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盆地内不同地段的底砾岩在砾石成分、砾径大小、磨圆度和重矿物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表明从小金山—西楼—平岗到二站可能为同一水系。据此,对未知地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