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媒体报道,67岁的英国老翁杰拉德·麦克索里曾经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新恐龙化石的发现证实,早在侏罗纪时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龙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9,(12):41-44
蛇颈龙的外形像一条蛇穿过一个乌龟壳:头小,颈长,躯干像乌龟,尾巴短。头虽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内长有很多细长的锥形牙齿,捕鱼为生。科学家在一些蛇颈龙胃部的化石中发现了小石头,它们可能为了使自己在水中游动而吞下石头来增加体重。蛇颈龙的脖子又长又灵活,在逃脱追杀的时候必须借助那长长的脖子来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3.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0.5平方米的一小声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相似文献   

4.
正在恐龙称霸陆地时,翼龙毫无争议地成了空中霸主,海洋里则是名"龙"辈出,鱼龙、蛇颈龙和沧龙都成了"海洋霸主"的最佳候选"龙"。仔细一看,蛇颈龙倒像是一条蛇穿过了乌龟的身子,它的后鳍状肢或许能用来调整方向和稳定身体。我有一条长脖子2020年1月1日星期三晴前有大眼鱼龙盛名在外,后有霸气沧龙乘胜追击,蛇颈龙家族则另辟蹊径,去现代社会跨界求职,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不是我自夸,作为蛇颈龙家族的杰出代表,我薄片龙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蛇颈龙骨骼清奇,躯体呈纺锤形,还有两对用来划水的鳍状肢分布在身体两侧,但最醒目的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目前已探明恐龙化石点达30多处,发现化石近2万件,其中尤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诸城发现并命名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意外诸城角龙和巨型诸城暴龙等8个恐龙新属(种),部分为世界首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科研成果的问世,让诸城成为当下国内外科学家追踪研究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的又一“主战场”,我们翘首以待诸城成为在中国继四川自贡和冀北辽两之后的又一个田野“龙宫”.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12,(11):40-41
海王龙属沧龙一族,具有长而尖的嘴,嘴里长满尖利的牙齿,颈部极短,身体细长,原始形态的体长大约12米,体重约10吨。尤为突出的是,它们有一条约占身体长度二分之一长条形桨状大尾,是快速游动的强力推进器。它们以鱼类,海龟和长颈蛇颈龙类为食。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6,(1)
正埃德蒙顿龙的研究始于1917年,堪称最重要的鸭嘴龙科恐龙。目前这个属的化石记录仅限于北美洲坎潘阶与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中。那么,为什么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大陆?它们是如何演化的?它们的祖先是谁?与它同宗的"兄弟姐妹"又有哪些?平头鸭嘴龙类中的大块头儿鸭嘴龙类是一类演化非常成功的植食性恐龙,广泛存在于北美洲和亚洲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欧洲及南美洲也有少量化石发现。根据头骨的形态特征,人们将鸭嘴龙类分为两大类:头顶平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1.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5月6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项发现,准确复原了2014年初在我国西南腹地发现的奇异滤齿龙的形象。奇异滤齿龙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具有怪异的头骨结构和栅栏状牙齿,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罕见的滤食性类群。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的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近期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鼠龙,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少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老鼠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  相似文献   

14.
阿穆尔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是我国境内被发现得最早,并经过科学记录的恐龙.1915—1917年,俄国人在黑龙江沿岸中国一侧进行发掘,将所获得的化石装成一具基本完整的鸭嘴龙骨架,由列宾宁(Riabinin)研究,并定名为"阿穆尔满洲龙",据说至今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2):13-13
浙江发现新的结节龙类甲龙化石《地质学报》2007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等撰写的论文,报道了在浙江发现的新的结  相似文献   

16.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恐龙时代的日本几乎都处在海底。从化石可以得知,该海中曾有许许多多的海栖爬虫类生息过。作为代表的叫“长颈龙”(也叫“蛇颈龙”)。1968年,福岛县有一名当时还是个高中生的少年铃木在双叶层群地层中发现了该化石。因此日本将其命名为“双叶铃木龙”。作为新种,准备近期给它起个正式的学名。  相似文献   

18.
贵州龙动物群举世闻名,贵州龙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关注。“贵州龙动物群”是以水生爬行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化石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繁多,是贵州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的化石动物群。现在我们就向读者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贵州龙、兴义龙发现始末。1957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教授就接受了去云南、贵州、广西地质考察和采集标本的任务。多年的野外工作养成了他对节假日淡化的习惯。他告别了妻女,踏上了征程。胡先生的采集工作很顺利,在云南野外工作了155天,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个时期在这里沉积下来的物质石化成岩石,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海相三叠系。当时,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死后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些化石埋藏在三叠系的灰岩中。我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当年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兴义顶效村采集到几块脊椎动物化石,经杨钟健教授鉴定属于鳍龙类,定名为胡氏贵州龙。以后在湖北、广西、云南、安徽和西藏等地的海相三叠系中,相继发现多种爬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共计13属,时代从三叠纪早期一直到晚期。虽然有了…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17,(5)
正海外漂泊20年后,中华贝贝龙,这件轰动世界的8 600万年前的恐龙胚胎和蛋化石标本,终于回到中国。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窃蛋龙的新种类,而且为了解窃蛋龙类的个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线索。窃蛋龙属于兽脚类中、长羽毛的手盗龙类恐龙。它们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构造,比如一些原始的种类(切齿龙和尾羽龙)都有牙齿,尾羽龙的尾部生有与现生鸟类一样的羽毛;而进步的种类头骨高度气腔化、吻短、没有牙齿,可能有角质喙等,这些特征均类似于现生鸟类。因此,窃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