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21-22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整合景区旅游资源营销、旅游代理、票务代理和银行支付等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技术支撑下,构建旅游目的地一体化营销服务平台,实现景区门票、线路、交通、住宿和餐饮资源,以及保险代理、票务代理和旅游代理资源网上整合与营销。在8个数字化景区进行应用示范,培育1~2个面向数字旅游服务的新型数字化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9,(11):15-15
有一种金属首饰,能够预防辐射,能调节三高,还可以缓解疲劳,你相信吗?目前在一些热播的电视购物产品推介中,在某些商场里的专柜前,营销人员会向你推荐一种具有这样“神奇功效”的钛制品首饰,或是项圈或是手链。对于厂家和推销人员这种玄乎其玄的说法,医学专家的看法是:纯属忽悠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数据为驱动因素推动治理现代化方兴未艾,数字治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供给服务、辅助决策、开放协同等各个方面。事实上,数字治理在引发治理革命的同时,也会遮蔽其触达群体的主体性,催生“技术难民”“屏幕官僚”“算数工人”等主体性异化困境。由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审视数字治理引发的主体性异化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治理本身内嵌着人的自为性衰减、能动性褪化、自主性偏离。因此,要从社会包容、素养提升和权利维护三个维度破解数字治理迷思中主体性异化难题,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升越。  相似文献   

4.
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在钟世镇教授等人主持下,揭开了我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随后被列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创刊了《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取得了国家科技奖励,2009年正式成立了学术性团体(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作为正式建成学术性团体前,对先后担任“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长”和“中国数字医学研究联络组长”的钟世镇教授来说,确实为我国开拓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起到了倡导者的作用,并做出了阶段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媒介与人的关系,并分析了人需要什么样的媒介,结合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介,指出数字媒介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它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设计。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11):70-71
很长一段时问,现金将与数字人民币共存. 近日,上海一些商场开展的数字人民币内测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不过,对于这个新事物,有的人仍有不少误解:比如,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没什么区别,数字人民币不能兑换外币、购买黄金,数字人民币将很快取代纸币……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对误解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7.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4,(12):76-77
正作为全球最大广告主,宝洁已经在中国布下了一个数字营销"矩阵":从集团层面到旗下品牌都有单独的在线营销账户和平台。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公司事务总监梁云称,宝洁2012年在线广告投入同比增长了130%;各个品牌的广告投入中在线广告的份额均达到了10%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9,(17):50-51
营销学也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有限理性,而且感性、盲目时常取代理性。如果不是这样,商家们就不会几十年翻来覆去这么几招陈旧到庸俗的营销手段了。例如,“免费试用”。作为一种曾经有效的营销手段,“免费试用”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了。一般的做法是把少量的有关商品提供潜在的顾客,并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试一下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商品。  相似文献   

9.
数字记忆是人们通过现代技术将信息转化成存储于脑外的能被计算机运算、提取和传送的数据。依据斯蒂格勒的技术思想,数字记忆是一种第三持留的物质性记录,数字技术本质上是记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个体的记忆通过寄寓于数据得到了增强甚至永生;但同时,个体的记忆成为工业化的原材料被收集与挖掘,记忆的选择和检索被依附算法的大数据所规训,记忆被迫共享而不再拥有自主控制的私密性。数字记忆不允许遗忘的存在,个体进入了数字全景监狱中。基于数字化第三持留的记忆的工业化,不仅导致了知识的丧失,还造成了欲望与个性化的毁灭,从而引发时代的精神性危机。为了抵抗数字记忆的威胁,当代需要发展数字遗忘来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22):77-77
企业从诞生之日就存在对社会的责任,而公益营销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具有可选择性。实践证明,公益营销是一把打开市场的利器,而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航天器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一些人指出,几乎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3号登月使命证明数字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同样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  相似文献   

12.
对于涉及高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与市场的战略关系在于把握科技的发展趋势,它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科技含量较低的、生产简单生活资料的公司而采用的营销模式。尽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这只是程度上更加强调营销工具的使用和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及对营销战略方面的差别和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而并非需要改变营销本质。营销原则适用于任何市场、企业和组织。而不管这个市场看起来有多么不同,或者是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公司之间的差别。例如满足市场需求和承担社会责任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4,(13):70-73
<正>古罗马在一些方面很擅长,在另外一些方面却稍显逊色。在理论科学和文学方面,他们总是生活在邻居希腊的阴影下,他们的诗歌永远无法达到与希腊人相同的高度,他们的斯多葛哲学和伊壁鸠鲁学说也是模仿他人的结果,曾使用过罗马数字的任何一个人都很清楚这个体系到底有多么费解,即便是最简单的算术也不例外。如果你想请教某人几何学,不妨去问希腊人,但是,如果你想让某人为你建造一座浮桥、一个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数字化虚拟人(数字人)的研究背景和进展,介绍了国内正在开展的建造具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中国数字人的努力、主要概念和关键技术.可视人计划发端于10多年前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取人体数字图像信息的实验.所获取的数据集是数字解剖学的基础.它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建造人体模型的思想在中国可以回溯到千年以前或更久远.现代建造数字人的努力正在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其背景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相关的科学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数字人将在血管模型的添加、高精度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完整性上做出努力,争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这种努力的标志是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会议主要由计算机专家和解剖学家发起,详细讨论了在数字人研究上的合作.学者们致力于建造一个具有更高精度、更完整的中国数字人.它将不仅可以应用于生命科学,而且将应用于服装、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可可 《科学大观园》2010,(10):77-77
上个世纪80年代,燕舞音响那旬脍炙人口的“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在中国拉开了音乐营销的序幕。作为世界语言,音乐无需翻译便可直抵人心。对于年轻人来说,音乐则拥有更大的魔力。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开展的年轻人音乐生活形态调研显示,在15—35岁的年轻人中,音乐是非常普遍的爱好,54.7%的人表示每天都在听音乐,接近20%的青年人每周听5次。因此,对于无论是定位于年轻人的品牌,还是已经老化但急需赋予年轻色彩的品牌,音乐都是有力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全国141178万人,这是5月11日公布的最新中国人口数字.消息一出,就呈刷屏之势,这个数字迅速出现在了大大小小的新闻首页和推送里. 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 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相比于之前网络流传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当然要乐观一些.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统计,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而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7%;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在总人口中占比达63.35%,较2010年下降了6.7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包装已难以满足这类节目营销的需求。本文透过大型选秀活动节目的表象,系统地探讨了其背后包装的策划、技巧及营销。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资企业存在的活力强、效益高的现代营销方式,主要为“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型”、“技术服务型”4种。综合分析各种营销形式,得出集生产、营销、土化、植保等专业于一身,并具备极强创新与服务能力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渐渐成为农资企业实施战略目标所需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最来,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4万亿度的高温,这个匪夷所思的数字让人很难想象。4万亿摄氏度的高温是如何“测”出来的,这样的温度意味着什么?温度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又引人入胜的话题,当我们说温度时我们在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而言,未来有哪些令人瞩目的事件将会发生呢?我们挑选出12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并评估了它们在2050年前发生的可能性。其中一些无疑会让我们恐慌,比如导致物种大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发动战争的智能机器,还有弗兰肯斯坦的科学怪人。然而经验表明,许多事件的发展往往和人们事先的设想不同。实际上,对同一件事,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平淡或失望,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觉得新鲜或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