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利·波特4-火焰杯》哈里·波特已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四年级学生了。开学前的一个夜里,哈里·波特的伤疤忽然疼痛起来,他梦见伏地魔和虫尾巴在策划杀害他。哈里·波特和好友罗恩、赫敏一起去观看有10万巫师观众的魁地奇世界杯赛,受到食死徒的包围,并发现已消失13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多重象征意义的童话。从《小王子》文本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可以看出,圣·埃克苏佩里对于空间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有着很深入的思索,包括生存空间的大小、想象空间中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空间的构建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小王子》一书中蕴含的这方面的启示对于人们的生存、生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的文选注释有可商榷之处.《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的“有”当是表委婉语气,其他古文献中习见.《诗经·无衣》中“与子同仇”的“仇”应该是“朋友、伙伴”.《公刘》“爰方启行”的“启行”当是“开路”.  相似文献   

5.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党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五蠹》篇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要思想家韩非的主要作品之一。传说,《五蠹》和韩非的另一作品《孤愤》流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到时,对文章中警辟的见解,透彻的论述,赞叹不已。说:“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能见到此人并和他交游的话,死了也甘心!(事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由此可见,中  相似文献   

7.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觉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九月四日的《东京新闻》,登载了一幅这样的照片:一个不过三、四岁的日本女孩,默默地站在上野动物园的熊猫馆前,一手握着一束鲜花,一手扶着比她身子还高的铁栏杆朝里张望。在她本应是稚气可爱的脸上,蒙着一团愁云,露出怅然若失的神态。她好象在问:我最喜爱的中国熊猫“兰兰”到哪儿去了?那空荡荡的场地上为什么没有她的身影,而只留下了她的脚印?啊,“兰兰”死了,她死了,再也见不到她了。九月四日这一天,有多少象这样的日本儿童,跟着他们的父母到上野动物园的熊猫馆前,双手合十,低头静默,向死去的“兰兰”告别和凭吊。“兰兰”之死,“成了日本的大新闻”,使这个有一亿  相似文献   

9.
金庸与围棋     
金庸先生(查良镛),我国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著作甚丰,除《越女剑》外,其余14部小说书名开头一字组成一副对联,便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仅是“武”,刀枪剑棍、踢打摔拿,样样都有;而且也有“文”,琴、棋、书、画,无处不有。尤其是围棋,随处可见。如《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和他的师父袁土霄的下棋;《碧血剑》铁门高手木桑道长在华山顶上与主人公袁承志的下棋;《倚天屠龙记》昆仑三圣(琴圣、剑圣、棋圣)自己与自己的下棋;《天龙八部》逍遥派掌门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0,(1):53-55
英国科学家欲研究超材料吸附光波隐形衣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宣称,电影《哈里·波特》中主人公披上隐形衣瞬间遁形的情节将有可能变为现实。科学家们计划将利用一种所谓的“超材料”制造出真正的隐形衣。  相似文献   

11.
《人·鬼·情》被学者誉为唯一一部中国“女性电影”,它通过描绘男权社会中“女演男”的女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心理历程,淋漓尽致地显示了现代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所作的抗争。女主角寻求男性解救的过程,正是在与生命中重要的男性角色的关系中展开的。面对现实,她努力反抗,但最终不得不妥协,放弃现实中的寻求而将希望寄托于舞台上的钟馗。分析“女演男”这种“花木兰式境遇”可以透视女性在性别身份错位后的所得所失。  相似文献   

12.
有消息说,《哈里·波特》在中国创下了168万册的销售记录,我不敢相信。一个骑着扫帚在天空飞来飞去的小男巫,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可爱的地方。也没有见到像《学习的革命》似的疯狂推销,我难以想象这本734页的文字,能够激起电视一代人的什么兴趣。无法否认的是,《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发了大财。我在一个媒体上看到的数字是4000万美元进账。 西方人从小在魔法故事中长大,读《哈里·波特》的故事欢欣不已倒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中国那些看孙悟空长大的孩子,怎么  相似文献   

13.
谈《井》     
(一)多少年来,在中国这块封建意识浓重的古老土地上,女人迈着艰难的步子,演出过无数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家》中的鸣凤,都惨死在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她们的死是在旧社会。而《井》中的主人公徐丽莎却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含恨而死。杀死她的似乎找不到手持屠刀的刽子手,然而在她的周围却有无数只沾满污垢、带着霉菌的封建世俗的手,组成巨大的“向心力”,把她推向一口幽深黑暗的“井”,使她无法挣脱,无力反抗,最终落“井”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4.
一、《白鹿原》中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凄惨而死。陈忠实在写男人嗣续传统的同时,写了一批被传统文化搅裹、吞噬的女人 巴尔扎克“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话不但被陈忠实写上《白鹿原》的扉页,而且也被陈忠实融入了整部作品。《白鹿原》可说是一部中国一个古老民族的断代史。与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新动作     
刘永行抢注“哈里·波特”商标 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里·波特不久前登陆中国,不仅迷倒了中国的娃娃们,还吸引了大陆首富。据媒体报道,“哈里·波特”商标已被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旗下的东方希望投资公司申请注册。 设于上海的东方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29日注册了“哈里·波特”商标,并于去年底注册成功,其注册范围包括十字褡、服装绶带、修女头巾、婚纱、浴帽等。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12,(10):24-25
自1979年一部《机动战士高达》横空出世,30年间,这部以“高达”为品牌,动画超过30部,漫画游戏小说等更是数不胜数的系列作品成为了日本动画界,“不死神作”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哈里·波特》中的骑士巴士共有3层,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公共交通的需要。这辆超级巴士可以“缩骨”,穿过狄窄的地带,乘客可以在车上买热巧克力或者牙刷。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被历代文人誉为“长诗之圣”(王世贞)、“古今第一首长诗”(沈德潜)而世代传诵。严格地说,它是产生于1700多年前的汉魏之交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它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在门阀制度统治下,封建家长对忠于爱情的青年男女冷酷迫害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为捍卫正当权利以死反抗旧制度的可贵精神,它是乐府诗内容与形式发展到顶峰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