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十五、六岁花季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通俗音乐展示生活激情的独特形式,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教会学生鉴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袁峰 《新余高专学报》2011,16(6):146-148
在对当今中学生音乐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及中学音乐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由此提出中学老师应该慎重地、有选择性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领略到音乐艺术所带给他们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施栋梁 《科技信息》2011,(4):299-299
中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他们从各种媒介中获得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因此,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不仅是适应当今的社会现象,而且能让学生对另一种音乐形式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音乐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今社会时尚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与功能必需转换,如今的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去融入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精品,走进大学生的音乐课堂,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扩展学生的视野,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为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年轻人喜爱并极大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流行音乐旋律舒畅优美,内容简单通俗、贴近生活并极具渲泄性,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及情感消费的需求。针对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音乐教育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生理的不同,适当引入那些艺术价值相对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以此为锲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要加快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并引导流行音乐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为了顺应新课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本文以自己的一堂课为案例,通过对这节课的描述,点出当今初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的现象,并分析当今音乐教材与学生本身相脱离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个人一些观点,提出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可行性,如何能够在课堂让流行音乐为我所用,并通过一些例子让流行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领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在蕴含积极向上与树人育人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双艳 《科技信息》2009,(4):180-180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日益显现。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文化组成部分,与我们的音乐教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及其教育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年轻人喜爱并极大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流行音乐旋律舒畅优美,内容简单通俗、贴近生活并极具渲泄性,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及情感消费的需求。针对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音乐教育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生理的不同,适当引入那些艺术价值相对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以此为锲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要加快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并引导流行音乐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在表现音乐时,既有即兴性,又有独创性。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我总结出,从节奏感培养入手,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潘夺 《奇闻怪事》2008,(3):30-31
小巧可爱的MP3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年轻的学生们对动感时尚的流行音乐非常热衷,沉浸于此就经常忘记了时间地点场合。校园里随处可见塞着耳机边走边听的学生。一下课就听MP3的学生也越来多。更有甚者自修课做作业时、画室里画画时也要听音乐。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自由”的音乐课堂,通过律动使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云 《科技信息》2010,(18):295-295
严肃传统的音乐在过去一直是我国中学生音乐课堂教育的主流,这种传统的教育相对现代中学生来说比较古板,缺乏生气,不符合他们的个性需求。而流行音乐却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因为流行音乐在某个层面上迎合了中学生某种特殊的个性需求,本文从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根源为出发点,就流行音乐能不能引进课堂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晓莉 《科技信息》2013,(13):313-313
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美的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20.
高中音乐欣赏作为提高高中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对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情感的体验是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