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紫花苜蓿东苜1号幼苗在乙酸钙镁盐(CMA)胁迫、 人工模拟冻融胁迫(10,5,0,-3,0,5,10 ℃)及冻融与CMA复合胁迫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净光合速率(A)、 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 结果表明: CMA组均低于对照组(CK)的RWC,A,E和WUE值; 冻融组与复合胁迫组的RWC,A和E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冻融组的WUE值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且在T2(5 ℃)时达到最小值, 在T5(0 ℃)时达到最大值; 复合胁迫组的WUE值在T5时达到最大值; 苜蓿幼苗的RWC,A和E值呈CMA组<冻融组<复合胁迫组的变化趋势, 即复合胁迫对幼苗的影响更大, 在复合胁迫下, 苜蓿通过关闭气孔降低体内水分消耗, RWC,A,E值大幅度降低以提高苜蓿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聚羧酸类混凝土引气剂的工程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施工性、高耐久性要求,通过掺用具有梳型结构的聚羧酸类引气剂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聚羧酸类引气剂对混凝土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工作性、强度和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及其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分析了聚羧酸类引气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机理.研究表明:聚羧酸类引气剂在掺量为0.006%时,混凝土含气量和气泡间距系数便可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工程使用要求;该类引气剂与常用混凝土减水剂、缓凝剂相容,可与减水剂、缓凝剂复合使用;除引气作用外,聚羧酸类引气剂还具有塑化和保塑作用,尤其适用于低水胶质量比混凝土,可在不降低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因此,聚羧酸类引气剂可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波辐射计的交叉极化比率(cross polarizedgradientratio,XPGR)算法在冰盖冻融探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实地观测数据的XPGR结合小波变换模型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的方法,即运用小波变换模型对XPGR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做小波变换,得到南极冰盖融化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分布图.此方法由于能自动选取大量样本点且具有一定的去噪效果,不仅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计算效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盖冻融探测的精度,更好地实现了南极地区冰盖冻融监测系统建设的业务化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劣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构耐久性破坏现象普遍而严峻,耐久性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中,钢筋锈蚀和冻融循环是造成结构耐久性损伤的2大主要因素。文章针对这2种因素,总结了当前混凝土劣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多因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指出结构耐久性研究应结合材料学科和结构学科2方面进行,从单因素确定性的分析向多因素耦合且不确定性分析转化,在研究结构安全耐久性的同时,应加强结构适用耐久性以及适用耐久性与安全耐久性的耦合问题的研究,侧重研究材料性能的退化对结构构件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基冻-融循环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清华大学已完成的模型的模拟试验基础上 ,对地基经两个冻 -融循环进行离心模拟的重复试验 ,两个重复试验数据几乎一致表明该套寒区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同条件下有荷和无荷地基在冻 -融循环下重复试验显示 ,适当的荷载可抑制地基冻胀 ;自由冻胀量与实际相符 ;地基内温度变化情况和相应的冻胀融沉特征相同、数据相近 ,说明试验数据正确  相似文献   

8.
冻融疲劳作用下高强混凝土劣化特征点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供一定的高强混凝土抗冻性定量化设计评估标准,本文定义了初劣点与陡劣点,并且为了确定这些点分别提出了P值检验法、拟合曲率法;同时展开了高强混凝土的冻融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强混凝土的初劣点与陡劣点以及它们的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初劣点、陡劣点、最大曲率三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高强混凝土的初劣点值与陡劣点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黑土对冻融有机质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批次实验方法研究黑土对冻融溶解性有机质(DOM, 来源于秸秆和污泥)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在DOM平衡质量浓度范围内, 多数情况下DOM不仅
未被黑土吸附, 反而促进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 与未冻融DOM相比, 冻融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作用更强. 冻融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释放作用受体系pH值、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影响较大: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随pH值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增加; 当离子类型为二价阳离子Ca2+时,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大于离子类型为一价阳离子的情形; 在不同阴离子条件下, DOM对黑土有机质的解吸作用为Cl->SO2-4>NO-3.  相似文献   

10.
以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的孔压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的影响因素的冻融土动孔压累积试验模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改变土体内部颗粒联结形式和孔隙结构,导致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土动孔压累积速率加快;冻结温度越低,冻融土孔压发展速率越快,且在振动后期的稳定孔压值越高;冻融土初始固结度对孔压发展有影响,初始固结度越高,孔压发展越缓慢,且稳定值越低;低温冻结和低初始固结度的耦合作用加剧了冻融土孔压的累积,使其结构进一步软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寒冷地区机场混凝土道面在长期冻融循环作用下出现的表层开裂、起皮和脱落等问题,提出通过在砂浆层中铺设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和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来增强机场道面抗冻性能的方法,研究尾焰喷蚀(烧蚀)、氯盐侵蚀(浸盐)和紫外线照射(紫外)3组环境因素单独和组合作用对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种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开展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单面冻融试验,并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因素作用下,纤维网格布可有效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中玄武岩纤维网格布效果更好;3种因素同时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均很大;2种因素同时作用对不同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不同,对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紫外+浸盐、烧蚀+紫外,对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和素混凝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烧蚀+紫外、紫外+浸盐 ;单因素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次序均为浸盐、烧蚀、紫外。  相似文献   

12.
对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和热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土壤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必将会伴随着热量交换、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通过分析影响土壤季节性冻结、融化的主要因素,论述了季节性冻融土壤中热量交换、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以及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热迁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岩石材料冻融循环CT扫描实验,对岩石材料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损伤扩展特性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冻融循环次数对岩石材料损伤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抗冻性能较差。光面粘结面抗冻性能不如凿毛面和劈裂粘结面,U型膨胀剂效果不如水泥净浆和砂浆。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设计掺加不同质量、不同粒径范围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BAA)的炉渣沥青混合料,分析BAA对马歇尔试验参数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冻融循环劈裂试验、老化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混合料的耐久性能.研究表明:随着BAA质量分数增加,AC-20、SMA-13的设计沥青掺量、稳定度及流值提高,高温稳定性降低,但水稳定性能与低温抗裂性能的变化规律则不同;BAA替代天然集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的AC-20和10%~15%的SMA-13经3次冻融循环后,其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均提高,但老化后冻融劈裂强度比降低幅度较高;AC-20中BAA替代天然集料的质量分数为20%、SMA-13中为5%~10%时可降低老化对低温抗裂性能的不利影响,混合料疲劳寿命较高.综合试验结果,AC-20、SMA-13中BAA替代天然集料的质量分数均宜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冻融(以10 d作为一个冻融周期,在每个冻融周期的第5天,将冷冻在-18 ℃的样品升温至0 ℃,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2 h后降温至-18 ℃继续冻融)对小麦面筋蛋白分子结构、自由氨基、自由巯基及粉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冻融时间的延长,〖WTBX〗I〖WTBZ〗(0)值(散射角度为0时散射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冻融前60 d,〖WTBX〗I〖WTBZ〗(0)由原样品的2.75105下降到1.75105,说明面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冻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冻融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没有变化,而自由巯基含量上升,表明面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二硫键断裂使得高聚物发生了解聚现象.添加冻融后面筋蛋白的粉质特性高于未添加的样品,而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降对面粉粉质特性的影响表现在稳定时间和衰减时间上,而随着冻融时间延长其粉质特性呈现下降趋势,且与面筋蛋白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的机理,从干燥层的冻结层的微元能量衡算着手,提出了水汽仅从速溶茶上表面逸出时的冷冻干燥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了解到速溶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任一时刻和任一截面上的温度,为制定速溶茶冷冻干燥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超速铁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浅基础平房建筑冻胀融沉破坏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兵团农场连队平房建筑居多,基础埋深一般小于冻结深度,在冻胀融沉条件下出现裂缝、倾斜等冻害破坏现象较为普遍。为此就产生裂缝和局部倾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七点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near-surface freeze/thaw cycle in cold regions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hydrological activity,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In this study,the Community Land Model,Version 4 and a suite of high-resolution atmospheric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near-surface soil freeze/thaw cycle in response to the warming o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1981 to 2010.The in situ observations-based validation showed that,considering the cause of scale mismatch in the comparison,the simulated soil temperature,freeze start and end dates,and freeze duration at the near-surface were reasonable.In response to the warm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t a rate of approximately 0.44°C decade-1,the freeze start-date became delayed at an area-mean rate of1.7 days decade-1,while the freeze end-date became advanced at an area-mean rate of 4.7 days decade-1.The delaying of the freeze start-date,which wa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cing of the freeze end-date,resulted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hortening trend with respect to the freeze duration,at an area-mean rate of 6.4 days decade-1.Such changes would strongly affect the surface energy flux,hydrological processes,and vegetation dynamics.We also found that the rate of freeze-duration shortening at the near-surface soil layer was approximately 3.0 days decade-1lower than that at a depth of 1 m.This implied that the changes in soil freeze/thaw cycles at the near surface cannot be assumed to reflect the situation in deeper soil layers.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freeze dur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ndicated that the shortening of the near-surface freeze duration was caused by the rise in air temperature,which occurred especially in spring,followed by autumn.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laws governing the response of the near-surface freeze/thaw cyc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ndicate related changes in permafrost.  相似文献   

20.
以简化单方向瞬态模型,探讨在中国地区以自然冷冻/融化法处理上/下水污泥之可行性.首先收集1960~1990三十年间中国大陆数个主要城市气温资料,并据此计算不同污层于单方向冷冻及单方向融解过程的所需时间,由此推知各大城市以天然气候进行冻融法处理污泥的可行性,并求取处理污泥层铺设厚度与所需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