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青 《科学世界》2023,(1):122-123
<正>A:指纹一般是指人的手指末节掌面皮肤上的乳突线花纹。凹凸的纹路可以增加皮肤与物体的摩擦系数,但指纹的这一功能在当今社会很少被提及。说到指纹,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解锁手机”“移动支付”等。指纹形成于妊娠期第3~4个月,具有永久稳定性和唯一性,这种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识别个人信息的“人体身份证”。  相似文献   

2.
张乃军 《科技潮》2002,(4):10-10
我们的手指、手掌、脚、脚趾内侧表面皮肤凹凸不平产生的纹路,形成了各种图案,这些纹路的存在增加了皮肤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我们能够用手来抓取物体。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包括指纹在内的这些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上述这些特征具有惟一性。依靠这个惟一性,我们就可把一个人同他人的指纹对应起来,将他的指纹与保存的指纹档案相比较,就可以判断出他的真实身份。这种借助人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被称为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索指纹和身体素质的关系.发现58名女大学生手指的螺纹数与立定跳远的成绩呈正相关,77名男大学生的箕纹数与100m跑成绩呈负相关.提示在同性别同年龄组中,手指螺纹和箕纹数分别与女子腿部爆发力和男子的速度素质可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作为进一步研究指纹和身体素质关系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汉族人群眼睑类型中,双眼睑与单眼睑之间,其指纹纹型分布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对552例在校汉族医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面对面直观查验的方式获取眼睑类型资料,记录在调查表中,用油墨拓印法获取被检者指纹图样,并置于放大镜下确认,双眼睑组与单眼睑组指纹中的弓形纹、尺箕纹、桡箕纹和斗型纹4种基本纹理图形,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指Lr/W,W/W纹型组合频率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同纹型组合频率分别高达66.13%,66.56%,异纹型组合频率分别为33.87%,33.4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决定眼睑的基因与控制指纹形成的基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指纹揭秘     
李津军 《科技潮》2000,(10):64-6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指纹,即使是由于外伤破坏了它,新长出的皮肤纹路依然不变。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没有指纹的人仅为20名,除此之外的50多亿人,均有各自的指纹,并将伴随人的终生。我们的祖先对指纹的观察与应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收藏的我国古代泥印,正面塑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则印有十分清晰的拇指纹痕。据考证,这枚印有指纹的泥印,是我国周代或前汉时期的作品。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留有清晰的指纹,距今已有6000年之久。19世纪后,随着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系统性的科学——指纹学。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当你失眠时,用大拇指和食指(图1),中指、无名指3个手指施加压力。在大拇指接触皮肤表面时不要进行摩擦。这样会使手指疲劳,甚至会引起手指受伤。大拇指同施加压力的部位的面积应当接近于用手指擦掉纸上墨迹的面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 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现在的指纹识别系统采用了电容传感器技术,由电容传感器发出电子信号,这个电子信号将穿过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肤层,最终达到手指皮肤的活体层(真皮层),直接读取指纹图案,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相似异源指纹已经成为指纹鉴定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指纹面积大、特征点多,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归纳出指纹各区域的相似性规律。选取形态较为复杂的箕型纹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对60枚箕型纹的三角区域点取细节特征发起查询,从相似异源指纹数量、相似区域频率、相似异源指纹类型、手位指位分析、同异源排位情况5个方面系统总结箕型纹三角区域的相似性规律,以补充完善指纹相似性理论。结果发现,细节特征数量越多,发现高度相似异源指纹的难度越大,但仍能找到具有16个符合点的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其次,下支线以下部分较其他区域更易出现相似异源指纹,距离下支线顶点越近,出现相似异源现象的频率越高;箕型纹三角区域存在纹型之间和不同角度之间的相似性;相似异源指纹与现场指纹来自同一手位的可能性比较大;仅出现相似异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在同源指纹排位之前这两种情况是指纹鉴定的主要风险,分别占比17.2%、3.3%。本实验有助于提高指纹鉴定人员对于箕型纹三角区域相似性的认识,为AFIS系统算法研究和指纹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门子公司研究开发部最近研究成功一种指纹敏感片,这种芯片仅有1.3厘米见方,大小如人体手指甲,它上面却分布着65000个微型敏感元件,每个敏感元件的线度不超过50微米,这么多精细敏感元件可以非常详细非常准确地把人手指上的各种各样的纹路信息摄取下来,储藏于电脑里,若将这种芯片使用到银行自动柜员机上,取款时就可以不再使用原来的取款密码,取款者只需把手指放在该芯片上,它就能自动将取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的基于Gabor小波的指纹增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前的利用Gabor小波对指纹进行增强的方法中滤波范围固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指纹增强方法.对Gabor小波的性质和指纹图像的内在特点做了深入的分析,确定Gabor小波的方向和频率参数,并设定了一个可以根据局部纹路方向和频率自动调整的区域作为滤波范围对指纹图像进行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噪音,并且很好地恢复出纹路信息以增加指纹匹配后续操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介质层厚度及其表面放电对指纹放电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介质阻挡放电的原理,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人体指纹图像的提取装置。采用静态指纹提取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厚度(0.1mm、0.2mm、0.3mm)介质层时指纹图像的清晰度。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层厚度的增加,放电空间的电场趋于均匀,导致指纹放电强度在空间均匀化,从而使指纹成像的分辨率下降。利用动态指纹提取方法观察到了手指在介质层表面产生的沿面放电现象。实验中观察到,金属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表面放电的长度是有限的,从而证实发生在纹脊之间的沿面放电并不会对图像分辨率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指纹图像的清晰度,采用较薄的介质,使用纳秒脉冲放电技术降低沿面放电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考察3例黑猩猩指(趾)纹形态发现黑猩猩指(趾)纹类型有斗形纹、箕形纹和双箕纹3种,箕形纹和双箕形纹的出现频率较高,斗形纹的出现频率较低;正向纹形出现率高于反向纹形出现率;观察还发现,黑猩猩指纹与人类指纹在纹线形态、倾斜流向、密度、单位面积细节特征点数量等方面相似度极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方向基元集描述的指纹方向图求取算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指纹的方向图对实现指纹纹线修补、纹形特征的提取以及指纹的分类等应用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笔者通过对指纹图象方向基元集的定义和描述,运用方向基元样本的统计特性,给出了一种求取指纹方向图的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一套智能卡指纹验证系统中进行纹型比对,实践证明:该方法算法简单,快速有效,对各种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寻慧  杨明  吴慧 《贵州科学》2012,30(5):30-34,48
印泥法采集贵州籍19~24岁汉族青年大学生300例的指纹(男146人,女154人),放大镜下计数并纹型分析,为体质人类学和肤纹学研究提供基础指纹参数。结果显示斗形纹W占48.17%,箕形纹L占49.23%,弓形纹A占2.60%;纹型分布频率L>W>A;同名指各组合频率按由高到低排序为:W/W>L/L>L/W>A/L>A/A>A/W;一手五指组合频率排序为:OLW>同型组合>ALW>ALO>AOW。男性总TFRC为138.24±36.20,女性为128.48±37.07;男女合计白线出现率为24.20%(男:16.99%,女:31.04%),与其它汉族群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皮纹是指手指和手掌上的纹路,它是运动员选材的一项新的遗传指标。本文着重对皮纹学选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亚当亚当是纤巧华丽的新古典主义“亚当式”装饰风格的创始人。他把古典的建筑形式融汇贯通,自由大胆地运用。例如他所设计的皇家艺术学会(1772-1774),把爱奥尼亚式壁柱与古朴简洁的希腊多利斯式檐部相配合,这种式样是当时墨守成规的建筑师绝对不敢采用的。他从事建筑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人们每天都有大量进行身份验证的需要。比如门禁、考勤、信用卡交易管理等。由于指纹识别技术产品在安全性及方便性等指标上有着良好的表现,已囊括了50%左右的市场。然而,随着指纹考勤机的广泛应用,恶意破解与不良应用越来越多,其中,被称为“指纹打卡助手”或“指膜”的“指纹套”已广为流传。参照指纹样品,将硅胶经过简单地拓印、倒模工序后,制成的指纹套可以轻松骗过打卡机的“光眼”,成功率高达90%,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家还计划研制“指纹手指”来替代现有产品。面对这些,指纹考勤机已完全失去了理应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指纹鉴定     
指纹鉴定是犯罪侦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识别罪犯最普遍的方法。“指纹鉴定”(源于拉丁语daktylosh———“手指”、skopeo———“看”),这个术语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印度。当时,英国官员威廉·赫谢尔在向印度士兵发放薪水时要求他们在付款收据上留下指印。后来,他开始在其辖区的一个监狱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命令每一个犯人在花名册上自己名字旁边按下指印。20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指纹永远也不会与另一个人的相同,而且纹样终生不变,即使手指受伤(比如被开水烫伤),指纹也能完全恢复。赫谢尔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3种限制性酶HindⅢ,HaeⅢ,HinfⅠ和3种微卫星及小卫星DNA探针(GTG)5,(TG)n,M13检测了2个绵羊品种基因组DNA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具有个体特征的DNA指纹获得依赖于酶/探针的结合.HaeⅢ,HinfⅠ和3种探针都可产生丰富的DNA指纹带谱.DNA指纹表现了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表现在带纹的数目、强度和带纹的分布区域上.HindⅢ与3种探针的结合都不能产生清晰的DNA指纹带谱.以特定片段长度区域统计了带纹的相似率,在HaeⅢ/(TG)n组合中,黑头绵羊的平均带纹相似率为0.34,欧洲盘羊为0.50.根据带纹相似率,估算了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83~0.90.用HaeⅢ/(TG)n组合的指纹相似率,估算了两品种间的相似性指数(0.89)和遗传距离(0.29).  相似文献   

20.
常红星  窦霞 《甘肃科技》2016,(11):130-132
研究纹党参的指纹图谱。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可以作为党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