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周期中最脆弱环节,灭螺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本文分别用新鲜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根皮、茎皮、叶的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1ppm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 ̄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ppm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采用聚丙稀酰胺电泳技术分离经0.5%樟树新鲜叶水浸液处理不同天数的钉螺样品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经处理1~2天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3-4天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天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3)还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他感作用植物樟树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蒜(Allium sativum)水浸液灭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大蒜的新鲜根、鳞茎和叶的3种不同浓度水浸液处理钉螺,并用清水饲养钉螺作对照。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大蒜的水浸液对钉螺有明显毒杀作用:其中,根、茎的水浸液效果最为明显,百分比浓度大于0.5%的大蒜根、茎水浸液对钉螺具有10%-100%的毒杀致死作用,处理时间在120h的,其死螺率可达80%-100%,0.5%的大蒜根水浸液浸泡120h时,死螺率为90%,1%的水浸液浸泡120h时,死螺率为100%,当用同种水浸液浸泡时,钉螺死亡率随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浸泡时间延长时,钉螺死亡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3.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浸液周年灭钉螺实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用枫杨的新鲜叶、茎皮、根皮水浸液处理钉螺的周年实验表明;枫杨水浸液对钉的毒杀作用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毒杀作用的大小具有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毒杀效果最好,春,秋季次之,冬季毒杀效果差,枫杨各部位之间灭钉螺作用大小也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喜旱莲子草灭钉螺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喜旱莲子草水浸液杀螺效果,采用喜旱莲子草的茎、叶经干燥磨粉后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同时用五氯酚钠水溶液和去氯水作比较和对照,结果显示0.5%以上的喜旱莲子草水浸液即对钉螺具有速杀抑螺效果,处理达48h钉螺死亡率达100%,浓度越高,抑灭螺作用越强.喜旱莲子草是一个常见易得的较好的灭螺植物.  相似文献   

5.
枫杨、羊蹄水浸液对钉螺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酶学速率法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浓度枫杨、羊蹄水浸液对钉螺肝脏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活力的影响 ,同时比较了两种植物的作用效果及灭螺效果 .结果显示 ,随枫杨叶水浸液浓度的升高 ,GPT、GOT酶活力随之增高 ,0 .1 %、0 .5%浓度 (质量体积分数 )与水对照无明显差异 ,1 .0 %、2 .5%显著高于水对照 .羊蹄处理之钉螺肝GPT和GOT活性随浓度升高到 1 .0 %浓度达到峰值 ,2 .5%开始下降 ;除 0 .1 %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浓度有明显差异 .两种植物相比 ,羊蹄对两种转氨酶的影响明显大于枫杨 ,灭螺效果也较之好 .  相似文献   

6.
用益母草中水苏碱处理钉螺导致其酯酶同工酶(EST)、糖原(Gn)及总蛋白(TPr)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2d后钉螺的酶活高于清水对照组,处理3~4d后钉螺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d后钉螺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经低浓度水苏碱(小于0.60g/L)处理后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上升,增加幅度从9.152%到58.72%,促进了钉螺的能量代谢;而在高浓度Ck于0.80g/L)处理后的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下降,减少幅度从11.68%到76.16%,表明高浓度水苏碱处理液通过影响钉螺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水苏碱处理后蛋白质的减少幅度较小(从5.66%到13.69%),水苏碱处理液浓度变化与作用后蛋白质的减少似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浸液对钉螺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同工酶电泳技术检测了枫杨水浸液处理钉螺时对钉螺酯酯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枫杨叶水浸液处理使钉螺酯酶带由第1d19条减至第6d10条,活性也随之降低,酶 区,与清水对照,酶带数显著减少,且变化也在正极区,氯硝柳胺溶液处理的钉螺也呈现出类似结果,实验证实:一定质量的枫杨以水为毁介对钉螺可以产生与化学药物(氯硝柳胺溶液)相近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Allium Sativum L.)对钉螺酯酶同工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浓度0.05%大蒜叶水浸液作用下,钉螺的酯酶同工酶谱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对采自武汉汉阳的钉螺进行去壳、匀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匀浆物电泳,进行酯酶同工酶(EST)染色.EST共分离出6~9条酶带,6d中相似的酶带有6条,处理不同天数的相应酶带,宽度及染色深浅出现变化,酶带数也出现增减.大蒜水浸液对钉螺的酯酶同工酶有明显影响,开始2天,因受刺激,酶活性(比较对照)增强,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酶活侄变弱.  相似文献   

9.
枫杨对钉螺头足部及肝部损伤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枫杨叶水浸液对钉螺头足部及肝部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经枫杨叶水浸液处理之钉螺,头肿胀,其上颗粒放大后为瓜络样突起,呈浸润状,表面网孔增大破损。口唇溃烂变形,足肌肿胀,表面有许多孔洞;  相似文献   

10.
长江外滩枫杨林灭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调查统计得出:(1)长江外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最适宜于钉螺孽生物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林底植被盖度为40%-70%;(3)室内对照实验显示,枫杨群叶0.5%浓度水浸液灭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灭螺效果42.7%上述研究结果为改善群落结构,提高枫杨林灭螺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夹竹桃、樟树灭螺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做溶剂,提取夹竹桃、樟树叶的有效成分,研究了提取物的灭螺效果和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夹竹桃叶的提取物在60 mg/L的浓度下,药后5d,钉螺的死亡率为100%,钉螺死亡率(y)和浓度的对数值(x)的量效关系为y=100.5x-109.79,死亡率(y)和时间(t)的时效关系为y=20t-7.32;樟树叶的提取物在400 mg/L的浓度下,药后5 d,钉螺的死亡率也达100%.其量效关系为y=47.8x-52.62,时效关系为y=24.01t-21.37.夹竹桃叶提取物的灭螺活性明显强于樟树叶的提取物,但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不如樟树叶.  相似文献   

12.
用有机溶剂浸提出绞股蓝有效成分,即总皂甙和总黄酮类物质,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鉴定,将它们分别配制成单一的和等质量比混合的5种不同浓度溶液(0.062 5、0.125、0.250、0.500、1.000g/L),按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方法"进行浸杀钉螺实验.在0.500g/L绞股蓝混合液处理钉螺24h后,用SEM观察钉螺肝部、头和足部3个部位的表面情况,同时测定混合液处理钉螺48h后,不同浓度对3个部位的胆碱酯酶(CHE)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成分和混合液浸杀钉螺,随溶液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钉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混合液灭螺效果比单一成分灭螺效果好,混合液浓度为0.250g/L,72h就能接近达到100%杀螺效果.SEM观察表明:肝部损伤明显,沟回部分消失,肝脏部分溶蚀;头部肿大,其上网孔变粗大;足跖肌表面褶皱出现缺失,沟回肿大.高浓度的混合液对钉螺肝部CHE影响比头、足要大,中毒相对于全身其他部位也较深,而LDH酶活性表现出钉螺全身和肝部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酶活下降厉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 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 > 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 F=360.726, 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 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 P<0.05;df=3,F=104.617, 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珙桐科植物喜树灭螺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喜树碱作用于钉螺实验中,喜树碱具有明显的灭螺效果,将喜树碱配成50、100、200、400、800mg/L,5个浓度处理4d,200、400、800mg/L在第4d均达到80%以上的灭螺效果.经喜树碱提取液半致死浓度处理的钉螺,其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升高后下降.且钉螺头部肿胀,肌肉溃损,细胞核形态异常,微绒毛散乱,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5.
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洱海周边水域钉螺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洱海东岸的3个镇(海东、挖色和双廊)所属水域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南岸水域未发现钉螺分布;洱海西海岸水域除了仁里邑、作邑、州体育馆和才村码头外,其它地方均有钉螺分布;洱海北岸的上关镇水域钉螺分布范围最广,平均密度最大。对照相关资料,钉螺在大理地区分布范围已成扩大趋势。建议应对上关镇和洱海东岸水域着重治理,迅速予以消灭,同时对其它有钉螺分布的地方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选取武汉市残存林里常见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样地记录的15个样方中各物种的重要值,通过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法,对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林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结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残存樟树群落可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群丛1:樟-女贞-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2:樟-女贞+棕榈-中日金星蕨+黑足鳞毛蕨群丛;群丛3:樟-海桐+棕榈-井栏边草+天葵群丛;群丛4:樟+马尾松-海桐+白花龙-络石+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5:樟-棕榈+冬青-阔鳞鳞毛蕨群丛;群丛6:樟-栓皮栎-蕨群丛.其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R最高的是群丛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最高的是群丛4.研究区域内残存樟树群落,垂直结构上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就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而言,多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群丛4例外,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该研究可为武汉市残存樟树林植被的恢复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重庆市常见植物进行现场、盆栽和PO3-4 吸附等温试验,探讨植物配置与面源氮磷削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岸生态建设中不同植物配置的面源氮磷去除效果不同,对泥沙结合态氮磷的去除,“蝴+吉+樟”混栽的去除效果较显著;植物混栽中,乔木覆盖率越高,对泥沙结合态氮磷去除效果越差。对水溶态营养盐的去除,各盆栽对NO-3 去除效果不显著,有株盆栽能有效地减少NO-3 流失;对PO3-4 的去除,各盆栽都具有显著效果;土壤含水率与PO3-4 去除率反相关;磷的吸附能力,壤土高于沙土;植物对土壤磷吸附影响,吉祥草最显著,蝴蝶花次之。桃花溪河岸生态建设中应采用“蝴+吉+栀+樟”配置,其布局为蝴蝶花、吉祥草分层种植,蝴蝶花位于上端,香樟、海栀子、吉祥草混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矮林芳樟扦插苗的生长及养分累积特征,以更好的指导肥料施用,对江西地区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的株高、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矮林芳樟扦插苗的株高、生物量及C、N、P、K累积量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各指标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962~0.994之间,各指标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单峰变化规律。(2)株高与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分别为5月16日~8月17日和6月26日~9月14日,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93.7 d和79.8 d,株高的最大增长速率0.26 cm·d-1出现在7月2日,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0.24 g·d-1·plant-1出现在8月5日。(3)植株C、N、P、K养分累积量与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C、P的快速累积持续时间与生物量大体相当,分别为81.1 d和77.4 d;而N的快速累积启动较晚(6月30日)、结束较早(9月3日),K的快速累积启动最早(6月26日),结束也最早(8月22日),二者的快速累积持续时间分别为64.7 d和57.1 d,比生物量分别减少了15.1 d和22.7 d。可见,在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株高、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增加随时间推移发生动态变化,生物量增长明显滞后于株高,植株N、K养分快速累积的结束时间均大幅早于生物量、持续时长也明显小于生物量,说明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生长后期出现明显的N、K养分供应不足现象。建议根据矮林芳樟扦插苗生长及养分累积特征,在其生育后期适量增施N、K肥,以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  相似文献   

19.
厚朴皮、叶、花水提物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并比较厚朴皮、叶、花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致痛,观察高、低剂量厚朴皮、叶、花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厚朴干皮、根皮、枝皮、叶、花水提物高、低剂量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痛阈值无影响,与蒸馏水对照组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厚朴干皮、根皮、枝皮、叶、花水提物高、低剂量对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厚朴根皮、枝皮、叶、花水提物高、低剂量组与厚朴干皮相对应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干皮、根皮、枝皮、叶、花水提物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厚朴根皮、枝皮、叶、花可以代替厚朴干皮用于镇痛。  相似文献   

20.
枫杨颗粒剂灭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以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叶为主要成份,与淀粉、明胶等原料混合而制成的植物颗粒灭螺剂代替化学灭螺药品用于灭螺实验.与其它植物灭螺方式相比,这种颗粒灭螺剂对钉螺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室内用颗粒灭螺剂饲喂钉螺5天,杀灭钉螺最高可达到75%;并且具有应用广泛、成本低廉、药效持久、污染减少等特点.结果表明利用枫杨颗粒灭螺剂是植物灭螺的一种新型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