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犯罪实体应以价值或目的为出发点,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进而在身份犯罪中区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违法身份是犯罪构成的前提,责任身份是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的分类,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质价值,可以更好地解决身份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与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时,构成共同犯罪。对这一点,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但“构成共同犯罪”并不等于认定罪名。如何认定其罪名呢?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就是所谓“不具有特定身份者”包括两种主体:一为无身份者,这是与身份犯相对应的,如盗窃罪中的犯罪主体;一为彼身份者,这是与其他身份犯相比较而言,如国家工作人员是贪污罪中的特定主体,而公司、企业人员则为职务侵占罪中的主体,这两种主体彼此之间就属于其他身份者。而在此,本文重点讨论前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基于语用身份理论,以春雨医生网站中40个在线问诊会话案例为语料的研究表明:在线医疗问诊中,医生构建的专家身份占主导地位,但趋于弱化;偏离身份如朋友身份、普通人身份和服务提供者身份逐步凸显。网络医疗环境的特点,如emoji表情的使用,使医患双方的权势关系和社会距离发生微妙的变化,给医生建构多元化身份、发扬人文关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建议在网络语境下,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构建最有利于当前交际目的的身份。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的身份意识有利于博士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科学责任。学术研究是博士生身份意识的原点,但目前我国博士生“研究者”身份意识的缺失,导致了博士生身份定位模糊、学术使命缺乏等问题出现。为此,应该大力倡导博士生以学术为志业,以此还原博士生的研究者身份,唤醒他们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角度对身份盗用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身份盗用的对象,盗用与冒用的区别及身份盗用的二个阶段。列举了身份盗用主要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其危害后果,最后从完善立法、建立专门机构及加强大众的肪范意识三个方面对如何防范及治理身份盗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经历了四次大的身份变迁,即农民身份的阶级化、农民身份的结构化、农民身份的社会化、农民身份可能的公民化。农民身份的公民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公证员在证据保全活动中,除了具有公证证明人、现场监督人身份外,能否还可以担当录音、录像、制图及必要的简单鉴定和勘验等角色,即公证员能否具有“多重身份”,究竟哪些“专业性”问题应该属于公证员“止步”的范畴,尚无具体规定。事实上,在证据保全公证活动中公证员的“多重身份”不会因专业性存在或者难以界定而改变“多重身份”,公证员的“多重身份”是客观存在的,受到侵害或发生意外事件时,当事人常常利用公证员特殊的“多重身份”来保全证据。  相似文献   

8.
王婷 《科技信息》2010,(3):I0060-I0060,I0014
本文针对一卡通在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中对于身份认证的这一需求,提出了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一卡通身份认证的前景展望。文章首先对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然后简要说明当今社会生活对于身份认证的需求现状,最后阐述了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应用于一卡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联合身份管理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钟宏 《科技资讯》2006,(1):115-116
在互联网上,每个用户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身份。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一些不便——用户需要自己管理所拥有的所有身份信息。本文对基于LA的身份管理框架进行了分析,通过在SP,IDP间建立信任域,使得开放的单点登陆标准可以对用户身份进行非集中式的认证和授权,用户可能在此信任域中对不同身份进行联合或解除联合,从而达到单点登陆随意通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借助与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以苹果和华为手机产品说明文本为案例,对企业技术文档中身份建构的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在语体选择、语篇特征、断言类和宣告类言语、客户指称上具有一致性,均建构出了销售者和行业领军者的共性身份;在指令类言语和话语内容上存在差异,华为公司通过指令类言语凸显产品专家和操作指导者的特色身份,苹果公司则借助话语内容建构出环保主义者的个性身份。两者不同的身份建构都是为企业塑造形象、提升竞争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官吏渎职主要表现为实政不修 ,擅离职守 ,承办逾期 ,办事有误 ,明廷对此的处罚有罚俸、杖责、改调、降职、降级、削职为民、判刑、斩首等方式。明代惩治渎职的特点是完善行政立法 ,健全监督机制 ,任用耿介之吏 ,依法从快惩处  相似文献   

12.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晋式帝司马炎即位为帝,成功实现了魏晋皇权的更替。为了奖励禅代功臣,巩固统治,晋武帝即位后就对成熙元年创立的五等爵制进行改革。从成熙元年到泰始元年五等爵制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封爵制就是统治者手中掌握的、为统治服务的一大法宝这一特性,同时也反映了司马氏从篡夺政权到巩固政权的政治使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图书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 ,而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省却未取得与图书事业同步的发展 ,其官员的职官地位和俸禄跌入了历史最低谷。这其中既有历史惯性的促成 ,也包含着深刻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基制度对明代绘画艺术的影响.首先,作者认为明代政府选官制度上重进士出身轻杂途入仕的作法。是造成明代宫廷画院制度特色的原因之一:其次,从画家人数上分析.科举制度录取的严格,迫使不少“累试不第”的文人流入绘画的队伍中,扩大了画家人数的总量。再次.考中举人的或文人的在为官之余的绘画创作,增加了绘画作品的数量。举人和进士加入画家的行列,也提高了画家队伍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国家对省级官员的选任较为重视,对省级官员的籍贯和出身也有要求。清统治者选任省级官员时主要选择来自邻近省份和科举出身数量较多的南方省份的官员。比之明代,清代的选官制度有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小说创作在刻画官员形象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正面官员形象的世俗化处理 ;二是反面官员形象的复杂化处理。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幅现世真实可感的百官图 ,从而使读者认识到社会吏治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  相似文献   

18.
任差制是中国古代官僚行政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一现象未能被深入研究。任差制补充了正式官制的不足,可是与正式官制相矛盾。任差制也有着提高行政机动性的特殊作用,也对正规官制有着侵蚀和瓦解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专制皇权的膨胀是任差制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对科举制度的撞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表明,科举制度不能御敌保国,已失去其育才造士、任官御悔的作用.康有为严厉批判科举制度,提出改革主张.时代前进的潮流终将淘汰腐朽的科举制度,进而创建新的育人选官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历朝不断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为我们今天培养和选拔干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吸取其精华,依法治官,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