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改变角色,走到前台;阿以双方认识到和谈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唯一选择。各方现在都在为恢复被“驱逐事件”中断了的和谈积极活动——沉寂了一个时期的中东政治舞台近来重趋活跃。围绕第九轮阿以和谈,有关各方都在积极活动,给和谈重新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欧盟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明显扩大和公开化。法国在参与中东事务方面表现尤为活跃,被视为欧盟在中东的“代言人”。10月19-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其半年内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中,公开提出“欧盟应作为中东和平第三主持人直接介入阿以和谈”,摆出欧盟要与美国在中东“平起平坐”的架子。  相似文献   

3.
在此次安纳波利斯和会上,中国外长登台亮相,颇为引人注目。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围绕中东问题的外交斡旋一直由美国把持,即便是欧盟、俄罗斯等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攸关方"也难以插手。中国长期置身于巴以和谈之外。然而  相似文献   

4.
在中东地区,日本一向以“中立”自居,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但它也常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奉行所谓“中立外交”。一方面,它为了确保石油供给采取了亲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为迎便合美国而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在两伊战争爆发后,舆论纷纷评论日本打着“中立”的旗号,以“调停人”的身份对两伊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两面讨好。但是,自美国军事介入海湾、美国和伊朗关系急剧恶化以来,人们看到日本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正如日本一位外务省人士所说,日本的中东外交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日本外相曾多次出访中东一些主要国家,同时邀请中东国家的首脑和外长访日,甚至同巴解组织保持对话。日本声音“要在  相似文献   

5.
美国为海湾战后搭建起的战略构架发生动摇;阿拉伯世界反思后正重新团结起来。由于内塔尼亚胡右翼联合政府顽固奉行强硬政策,加之美国奉行偏袒以色列的“双重标准”,致使目前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中东和平进程僵局对地区形势带来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美国顾此失彼中东和平进程僵局使美国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分化阿拉伯世界、阻挠和排斥欧、俄等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中东战略顾此失彼,发生动摇。美国在中东  相似文献   

6.
4月10日,约旦政府发表声明,宣布约旦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组成联合代表团参加中东和谈问题达成的原则协议“已不可能再实施”。稍前,巴解也宣布,“巴解已拒绝授权侯赛因参加和谈”。从而表明约旦、巴解首脑自3月31日至4月5日就组成约巴联合代表团参加中东和谈问题而举行的会谈已告中断。黎巴嫩事件后,中东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约巴  相似文献   

7.
正近段时间,俄罗斯在中东动作频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俄近年"重返中东"进程的延续。继去年9月出兵叙利亚以来,俄在中东影响力不断上升,已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锋芒甚至盖过美国。未来,俄罗斯是否会"梦回苏联",重新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中东巨人"呢?多管齐下,全面出击俄罗斯此轮发力的对象广泛,涵盖中东多个国家和热点地区,同时手段也更趋多元,综合利用了外交、军  相似文献   

8.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10.
时事点评     
俄罗斯代总统普京将把俄罗斯引向何方?世界瞩目:新世纪之初,凝聚俄罗斯、振兴俄罗斯已然成为普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美国的“牧人镇”(Shepherdstown)谢泼兹敦没有像戴维营、怀伊镇那样迅速传出中东和平新篇,和谈毕竟不是漫妙的神话故事。皮诺切特案的最新进展表明,英国在左右为难之后,试图扔掉烫手山芋。德国最大在野党基民盟的几个重量级人物收受政治捐款案接连曝光,当事者未想到个人的过失会使境遇不佳的执政党——施罗德社  相似文献   

11.
正到今年3月,叙利亚危机已经整整持续了五年时间。3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撤出去年9月30日进驻叙利亚的俄军,并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在普京宣布撤军当天,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在经历暂停后重新启动。而在此之前,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就叙利亚冲突各方停火达成协议,就有人猜测俄美两国已就叙利亚联邦制达成秘密共识。叙利亚危机将出现转机吗?叙利亚的未来将会如何?它会联邦化吗?叙利亚问题如何影响中东局势?……  相似文献   

12.
叙利亚立场的转变成为推动和谈车轮转动的动力,美苏联袂主持会议使中东和谈形势出现了变化。阿拉伯国家态度灵活,以色列的条件仍然苛刻。中东和谈的车轮虽然“嘎嘎”有声,但能不能真正滚动起来,还取决于各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二战之后一直将中东视为关乎其国家利益的关键地区,并一直致力于促进中东和平进程。而中东问题之核心在于巴勒斯坦问题。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巴以和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本文主要论述克林顿政府促和目的、促和政策、促和过程和促和手段,并对克林顿政府促和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进行简略的分析。旨在弄清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巴以和谈过程中的政策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浚通“渠道”今年的10月,堪称日本的“中东外交月”。在开罗,在东京,在坎昆,日本通过“葬礼外交”、“邀请外交”、“走廊外交”,同中东问题有关各方进行了广泛的对话。这突出地显示了日本对中东局势的关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不寻常的接待。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这样向巴解最高领导人敞开大门。对阿拉法特的邀请虽由“日本巴勒斯坦友好议员联盟”出面,但接待规格相当于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在美国坚持偏袒以色列、不同巴解对话的情况下,日本作为美国的盟  相似文献   

15.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面对美欧不断加码的制裁和孤立,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和卢布大幅贬值,困境中的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外交突围,以期能够缓解和摆脱被孤立的境地。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在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加强关系的同时,也将中东作为重点方向。中东外交愈加显示独立性2015年2月9日,普京时隔10年后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联合举办的“冷战后中国中东政策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外交官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人的“忧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战争”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有篇文章称,布什的“倒萨”战争实质是一场“改革战争”,在美国的宏大战略中,伊拉克仅仅是一个开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改造整个中东,建立一个“新中东秩序”。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许多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9.11后,美国不仅对其安全和外交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上升为最重要威胁,并且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检讨。布什政府第一次将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改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直接挂钩。2月26日,布什就未来中东政策发表演讲,对“倒萨”目的做了迄今为止最明确…  相似文献   

19.
在叶利钦总统第一任期的几年中,俄罗斯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亲西方”到“大国外交”的转变。“大国外交”的实质是:在维护与西方合作大局、不与西方对抗的前提下,为维护国家利益与西方积极抗争,努力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因此,“大国外交”是带有战略性、长期性的政策选择,是俄罗斯在冷战后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上午11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与黎巴嫩总统拉胡德通电话时因心脏病突发逝世。阿萨德的猝死对叙利亚政局和中东局势均造成重要冲击。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两个问题:叙利亚能否顺利实现权力过渡并保持内部稳定;叙以和谈以至中东和平进程将受到怎样的冲击。记不清是哪位名人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阿萨德的中东是不可想象的”!的确,阿萨德高深莫测,30年来在叙利亚大权在握,并始终作为一个关键人物活跃在中东政治舞台上。作为一个领土面积不足19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700多万的国家元首,他能够使几任美国总统“屈尊就教”。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布什称阿萨德是“天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