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普氏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甘肃、内蒙古一带。普氏野马是当今世界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是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是一座巨大的基因宝库。1876年,欧洲泰班野马灭绝后,欧洲人就一度认为,野马已在地球上灭绝。1878年,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野马并获取了标本,俄国学者鲍利亚科夫将其定名为"普  相似文献   

2.
普氏野马,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马种类。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于20世纪中叶在我国和蒙古国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均为圈养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在1985年从国外引进野马,开始实施放归野马计划。2001年,第一批野马被放归野外,到今天,已经整整6年了。它们在茫茫荒野上生活得还好吗?能适应野外严酷的自然环境吗……本刊特邀北京林业大学野马监测项目组的专家以及野马繁殖中心的"护马使者",讲述野马放归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2005年的一项研究,检测了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马的线粒体DNA,检测对象从5.3万年前的化石到当代马都有。该研究把所有马科动物放进一个单一的进化枝(即拥有一个共同祖先的种群),其中包括3个在基因上有差别的马种:南美马、高跷腿马和真马。真马的分布范围从欧洲西部一直到白令陆桥,其中包括史前马和普氏野马(由19世纪一位俄国探险家发现于中亚细亚),此外还有曾被认为属于一个单独的泛北极马种(如今被认为是现  相似文献   

4.
北美野马     
它们在北美北美野马与生物学意义上的野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现存的野马只有我国的蒙古野马,也被叫作普氏野马。该野马的染色体有43对,头部长大,颈粗,耳朵比驴短,蹄宽圆。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在外形和习性方面,这种所谓的野马与家马基本无异;从"辈分"上来讲,普氏野马是北美野马的老祖了。当一群北美野马狂奔在内华达沙漠,  相似文献   

5.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19世纪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首先发现,故称“普氏原羚”。历史上普氏原羚曾经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一带,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氏原羚仅在青海湖周围的沙地上分布。我们追踪研究它已经七八  相似文献   

6.
野马的明天     
马晨 《科学之友》2006,(8):48-49
野马除去内脏后,肉质鲜美,有壮筋骨、强体魄等多种效用,所以一度被大肆猎杀,另外,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场也被家畜侵占。20世纪70年代普氏野马野生种群全部灭绝,现在只有这一物种的人工饲养种。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28日上午11时,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北沿;随着一声号令,27匹由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培育十多年的野马群在头马的率领下,冲出了围栏的大门,飞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目送野马逐渐融合于无垠原野中那矫健的身影,人们不禁为数代人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而感到莫大的欣慰;为一个多世纪来,从野马被发现至野外绝灭,只是侥幸在异乡得以残存,再通过“野马还乡”直至眼前再实施“野放”的坎坷历程而感慨万千;当然,更对这些在人们呵护下历经十多代繁衍,野生特性几乎丧失殆尽的野马后裔能否应对大自…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一般说的马,乃是家马,我没怎么接触过马,甚至也不怎么敢骑马,但却与野马的一家子朝夕相处,那是生活在我们麋鹿苑的普氏野马。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普氏野马乔迁新居,搬迁那天,工作人员从野马一家三口中,先把母马麻醉运走。一时间,失去妻子的公马,暴跳如雷,尥蹶子喷鼻子,一副气哼哼的样子。看不见母亲的幼马,满世界乱跑,嘶鸣不已,表现得十分异常,可平时没见这样,为何?不就是母马被运走了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6种羚羊:即普氏原羚、蒙古瞪羚、藏原羚、鹅喉羚、赛加羚和藏羚,其中普氏原羚、藏原羚和藏羚是中国特有种。中国羚羊类动物在世界羚羊类动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尽管人们对原羚属与其他亚洲羚羊类动物进化关系已达成共识,但是中亚特有羚羊类群———原羚属3种羚羊之间的进化关系却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普氏原羚曾一度被认为是藏原羚的一个亚种。此外,也有人认为普氏原羚是藏原羚和鹅喉羚的杂交种,但澳大利亚动物学家Groves在1967研究了世界上标本馆馆藏标本,他确定普氏原羚为一个独立的种。Pocock在1918年根据蒙古瞪羚与普氏原羚和藏…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2):25-25
日本也是地震海啸频发的多事之地。1933年5月2日,日本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达到30米。1993年7月1日发生的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虽然只有5米,但它以飞机飞行的速度扑向本州沿岸,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特别是1854年底到1855年初的一场连环地震海啸,使日本下田港遭到了毁灭性的洗劫,而正好巡航至此的俄国战舰“基阿娜”号上的俄国军人成了这一场浩劫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1.
胡海 《科学之友》2010,(8):23-23
太阳系发现怪异天体 美国宇航局发现,太阳系外围有一颗天体很奇特,它是2004年被发现的,现在被称做“妊神星”。这是一颗矮行星。它的大小虽与冥王星差不多,但它的形状被拉长了,像是拉长又压扁了的鸡蛋。若是在它两极上方观察,看到的是椭圆在转;若是在它“赤道”上方观察,随着旋转,看到的是由长椭圆到短椭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发现大花草 大花草又名大王花、大花兰,属于大花草科,以“世界最大的花”著称于世。它产于东南亚的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泰国及菲律宾。其中有一种叫阿诺德大花草、它的花直径为97厘米,堪称“世界之最”。大花草于1818年首先发现于苏门答腊,1920年被介绍到西方世界,最初很多人不相信是真的,还有人拒绝承认它是一种植物。 在1818年,当时的苏门答腊代理总督、英国人瑞福莱斯勋爵组织了一个探险队,深入到苏门答腊的原始热带雨林探险考察,预期能深入细致地观察苏门答腊鲜为人知的自然、历史的各个方面。探…  相似文献   

13.
正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它彻底变革了人们的旅行、耕作甚至发动战争的方式。然而,每当我们认为已经回答了这些动物从何而来的问题时,总会有一项研究又将我们带回了原点。情况确实如此,对远古马的DNA进行的大量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目前的理论,即现代马在5 000多年前出现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相反,这项新的研究表明,现代马来自于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种系。这项研究还表明,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生马,被称为普氏野马,并不是真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10):4-4
“冰人”是死于大约5300年前的古人,考古学家称他为“奥兹”。1991年,“奥兹”的尸体在意大利北部海拔3210米的冰川上被发现,它是全球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干尸之一。最近,科学家运用现代X光技术来探察“奥兹”的死因,结果发现他是在被箭击中后大出血而死的。X光扫描显示,箭刺破了“奥兹”的动脉,他很可能在几分钟内就死了。“奥兹”有可能是死于战斗,  相似文献   

15.
图中这只皮肤透明、腹中胀满卵子的蛙,是最近在刚果(金)被重新发现的五种“消失”的两栖类之一。它在1950年得到科学描述,但直到最近才在刚果(金)南部河岸上被发现。其他四种蛙也都在1950年至1952年首次得到科学记录,但此后它们者阱中秘“消失”,直到最近几年的科考活动中才被再度发现。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大约在公元1000年,在距创造一种世界文化还很遥远的时代,贸易越来越改变着它的观念。斯堪的纳维亚人将一种大众立法会议的观念带到了当代的俄国,但它并未能维持下去。靠背椅在中国变成了寻常的事物,种植大豆遍及整个北美洲,贩卖奴隶兴盛起来;斯拉夫人和非洲人是奴隶的主要来源。10%的英国人沦为奴隶,经济上的桔据,迫使许多家庭出卖自己的孩子。对生物多样性知道得最多的人,可能正是那些生活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的文化正受到外来者和技术的侵扰而遭受破坏。1990年,我航行到印度尼西亚的斑达海中的一个小岛,我把小船…  相似文献   

17.
超级霸王龙     
霸王龙巨大而凶猛,恐怖无比。自从它在6700万年前灭绝之后,其恐怖形象一直流传至今。它之所以被称为“恐怖的蜥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同时,霸王龙也十分使人着迷,自第一只霸王龙化石在100年前被挖掘出来时起,它就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今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名满天下的霸王龙复原骨架——“苏伊”。1990年古生物学家苏伊·亨德里克森发现了“苏伊”,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约有90%的骨骼被挖出、复原。在此后的两年中,化石经工人们反复清洗,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余楚 《科学》2007,59(6):57-57
据英国Nature。2007,449:189报道.近来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行星“飞马V391b”.有97%可能性是观测到的第一颗绕红巨星运转的行星,这给了天文学家一个难得的测试红巨星周围行星系统演化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9.
据国外媒体报道,仅在系外行星格利泽581g被发现后的两年,就有科学家于近日声称这个星球可能是人类第一次找到的适合居住的“外星世界”。 早在2010年9月,格利泽581g星球被发现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因为它位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这儿的温度适合液态水的存在,这意味着可能也存在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盘古 《科学通报》1999,44(4):337-338
本刊自1992年发表“辽宁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的初步研究”[1]以来,1995年又发表“侏罗纪鸟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2]和1996年发表“中国发现侏罗纪龙骨突鸟类”[3]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华夏鸟、孔子鸟和辽宁鸟已成为当今研究早期鸟类演化必参考的重要科学资料.至今才几年的时间又在辽西发现了2个早期鸟类群:早白垩世的华夏鸟类群和晚侏罗世的孔子鸟类群,这是世界已知最大、最丰富的中生代鸟类群,它不仅包括大量(数以千计)的孔子鸟,还有现生鸟类最早的代表———辽宁鸟.本刊第3期(p311~314)发表的侯连海、陈丕基的“最小的早期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