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波导短程透镜基点与主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对光波导短程透镜传输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思想,推导出短程透镜基点(包括焦点和主点)、主面与焦距的表达式。研究了其焦点、主面的特殊性质,并与传统光学透镜的有关参量进行对比,得出消球差短程透镜下不仅对近轴光线,而且对离轴光线均可实现理想聚焦,以及主平面为一段圆弧的特性,这一工作为短程透镜系统传输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适用于含短程透镜的系统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2.
GRIN透镜的象差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阶光学追迹公式计算了GRIN透镜的初级象差,分析讨论了计算结果,为GRIN透镜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宽电子束聚焦普遍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面对称静电场中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讨论了曲轴横向象差的定义,给出了象差方程和象差系数,并将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应用于轴对称静电阴极透镜。所得结果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由小透镜阵列的费涅耳全息图和无透镜富里叶变换全息图两者产生的重复象及其象差。比较了两种光路的特点,产生象差的原因,影响分辨率和象差的各种因素,以及为提高分辨率及减少象差可以通过的途径等。实验及分析都表明,这种象差是由于原图有一定大小所产生的。当以点源阵列的全息图产生图形阵列的重复象时则不可避免地会有象差出现,这也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合。本文还给出了全息产生重复象在制造光刻掩模版中可能的应用范围。对于激光全息制版和全息术的其他实际应用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柱形电子透镜的三级象差在1952年由用轨迹法解决。本文用另一种方法,即点作用函数法,决定静电柱形透镜的三级象差,得到简正形式的象差系数表式,使象差系数形式比较简洁,并且便於计算。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的回顾光学系统计算技术的发展已有300年的历史。早在1611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首先总结出来有关透镜成象的理论问题。他的这部著作是近代光学仪器的理论基石。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初期是第一批光学仪器(照相和放映机、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时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光学系统所造成的象的位置和大小,求出透镜和反射镜的焦距。在最早的一批光学仪器中,人们首先认识到作为物镜的简单单透镜存在色差,它给成象质量带来了严重的缺陷。有关消色差的理论尚未形成,色差被看成是单透镜唯有的象差,因为它掩盖了简单单透镜的其他象差,例如系统轴上的球差。牛顿对光学仪器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光波导短程透镜物像关系求取的作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短程透镜(GL)焦点、焦平面、焦距、主点、主平面等的表达式,根据短程透镜在大口径范围内理想聚信,主要为以焦点为圆心、以焦距为半径、在原点相切的两个圆弧等性质,推导了短程透镜物像关系的作图法求取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可以在近轴区成立,而且在远轴区亦成立,弥补了以往短程透镜仅有针对特定共轭物像点的传递关系的缺陷,大大方便了短程透镜在所需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认为,消球差短程透镜设计从焦距是常数为出发点来进行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类似普通光学透镜的处理方法,对全息透镜在象差场用光学传递函数引导记录波前的优化设计.优化前后全视场传递函数曲线和几何象差曲线一致肯定了优化结果,为将全息透镜置入系统与普通透镜同时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维恩滤质分析器(Wien filter analyzer)即交叉场分析器的电场和磁场分布特点,粒子轨迹、聚焦成象性质和象差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推导了分析器的二级几何象差与一级色差的一般公式,并特别研究了具有类似圆透镜聚焦性能的双向聚焦维恩滤质分析器的情形;给出了横向场具有矩形分布时一级色差系数和二级孔阑象差系数的解析公式.  相似文献   

10.
在宽电子束聚焦理论基础上,利用非正交旋转曲轴坐标,研究了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曲轴象差理论。采用象差积分函数形式,导出了二级几何象差,主轨迹色球差和曲近轴色球差的象差系数,使结果适宜计算机处理,本结果已用于实际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关探测与目标识别是光学信息处理范畴。利用光学相关原理对搜索探测的目标进行实时探测,自动识别,高精度定位,结合电寻址液晶和CCD达到实时联合变换相关。所以有处理速度快,结构简单,并行度高,容量大的优点。光学相关器即傅立叶变换透镜是光学探测装置的核心。本文总结了傅立叶变换透镜的发展过程,并设计了一个小型傅立叶变换透镜。先用P,w法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再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自动优化,进行象差校正,最后使该系统能满足光学相关探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作解复用器的阵列波导光栅(AWG),采用自聚焦平板波导和普通的透镜作为输入和输出平板波导,用圆柱形阵列波导代替以前的方形波导。对整个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并对器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就DWDM系统的DFB阵列LD与波导器件的模式匹配问题提出了双微透镜阵列的耦合方案 ;采用微透镜对微高斯光束的变换理论对耦合微透镜进行了设计 ,并得出了各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各种全息透镜型图象全息干涉仪(如用于光学精密检测的自准式全息干涉仪,图象全息式全息光弹仪等)中,全息干涉图重现实象拍成普通干涉图片中存在的畸变的原因,并用和全息透镜的象差分析类似的方法分析了象差对图象畸变的影响,找出了减小畸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相干光学处理的光学系统,一般都采用如图一所示的4F系统,又称为双透镜系统。下面将在不考虑透镜的象差和孔径大小的情况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系统。 1.系统描述如图一,L_1、L_2为一对已很好消象差的透镜,其焦距相等。同轴共焦地放置。待处理的  相似文献   

16.
限制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主要因素是电子透镜的球差,对一系列的六极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表明利用2个静电六极透镜和1个中间透镜的系统可以消除3级球差。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物理光学实验中 ,焦距的测量通常使用单透镜作为待测透镜 .单透镜存在各种象差 ,会使测量结果的物理意义变得不清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电子光学系统中除几何象差以外的色差及由各种微扰所引起的其他象差。在论文中导出了高斯光学的一级微扰象差的普遍方程以及场的性质有些微扰时在未受微扰的高斯象平面上象的微扰系数的具体公式;此外也讨论了个别微扰系数的某些性质,即定出了它们在某些短透镜中的限界(上,下限),后者都是以场和轨迹特介的边界值或极值以及透镜的高斯参量和几何参量所表示的。  相似文献   

19.
大偏转角偏转象差的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多极场理论,研究了大偏转角情况下的偏转象差,给出了应用十极场微五级象差校正时的场表达式,计算了在多种情况下十极场对五级象差校正的影响,分析了多极场象差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球面栅后加速透镜增加示波管的偏转灵敏度是一种常用的技术,但实际应用中不使用图形校正器则很难得到小的偏转非线性与光栅畸变。本文给出了非球面栅网后加速透镜的一种设计方法。仅采用后加速透镜本身就能得到最小的偏转非线性与光栅畸变。最小偏转象差的实现是使用了曲率处处改变的栅网。编制了快速的、优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CS—PDAⅡ)。对某些型号示波管的非球面栅网后加速透镜进行了设计与试验。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良好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