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丰富了祖国的科学文化宝库。然而,作为中国科技史或民族史一部分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过去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为推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学术丛刊。该丛刊主要登载少数民族古典科学文献研究论文、有关少数民族科技史资料、少数民族科技文物研究的论文、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综述,以及少数民族科技  相似文献   

4.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冲破“先前阔”的文化阴影,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审视科技史项目,并通过客观的比较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一篇被误读成了“先前阔”的历史,它意味着,作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是虚幻的,因而,对它的任何求解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6.
正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第六届传统工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四大发明、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气象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略晚于中国考古学,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尽管目前中国考古学对科技史的容纳程度有限,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两者曾经的密切关系也有迹可循。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1957年、1980年、2004年为节点。早期科技史家与考古学家保持着良好关系,王琎、梁思成、竺可桢、王振铎等是其中代表。夏鼐与柯俊的交往是中国考古学家和科技史家交往的典范:夏鼐撰写了许多科技史文章,与科技史家们来往频繁,促进了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交融;柯俊在其帮助下,开展了商代铁刃铜钺、晋代周处墓"铝片"等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工作。科技考古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科技史与考古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史与考古学将沿着各自轨迹发展,由"术"而"学",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8.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一些论文和专著由于对宋代宋慈《洗冤集录》疏于考据发生的错误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阐释中国古代科技史料发生的错误以及《甘石星经》被误认为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之书的错误,论证了考据史料对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避免此类错误继续发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云南省社科院和大理州科协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10...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的成绩,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们尊敬,但是,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内史,基本上还处于成就描述阶段,与目前西方学的工作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我们应当引进科学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研究视角,跟踪国外科技史研究的前沿,扩大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科技史教育,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学者的科技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走向职业化和建制化,并且开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60多年来,中国科技史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和普及作品,为文化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然而,颇为遗憾的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科技史学者的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及相关历史资料了解甚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主要以中文发表论著。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金秋九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以及全国70多个单位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科技发展史中,二十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科学的所有学科体系都是在二十世纪逐渐建立的。而且,由于社会与政治的影响更给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这次会议收到的52篇论文广泛涉及到专门学科史、地方科技史、人物传记以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机械发明。张荫麟和王振铎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开展了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包括复原古机械。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对那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机械做了田野调查。刘仙洲等机械学家—史学家以现代机械工程学为参照系,研究古代机械发明或创新,并以学科史的视角书写机械发明史。李约瑟等科学家—史学家着眼于撰写综合科技史,为此研究机械工程史和其他学科史,阐释中国发明在欧亚文明史上的重要角色。此外,某些工程师主持或参与古机械复原,尤其是帮助史学家破解技术奥秘。科技史研究的维度和方法论是多样的及互补的。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为全面认知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科技史暨第三届中青年自然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出版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召开的。开幕式上,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主题报告。樊洪业报告的题目是《当代科技史的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关于当代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包括《当代中国》各卷中关于  相似文献   

16.
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学科的首届院士,胡适曾将科技史列为需要整理的专门史,纳入其倡导的国故整理体系中,并对《水经注》、墨家科技、印刷术、李约瑟难题以及外国科技史等展开研究。胡适的科技史研究在学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范式对当代科技史学者有方法论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旨在鼓励科技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从事有创意的专题研究而设立的“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已于2002年11月初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此次评选出的获奖论文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众多申报论文中经过认真审核、评议产生的,他们是: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皇 皇巨著。对于科技史知识给予了充分重视,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历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是,书中的科技史部分也存在着诸如叙述不准确、概念不清楚、对科学原理理解有误、 对古代科技文献解读有偏差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损于该书所享有的崇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9.
"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群众运动,这是一场为满足政治需要而对中国古代科技史进行考查和总结的带有学术意味的活动。本文在分析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以期为中国科技史的史学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21年10月23—24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为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深化对各民族科技文明的认知,加强对各民族传统工艺发掘、保护、传承、振兴、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为主旨,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新进展”、“各民族科技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文化”、“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与振兴”、“中国科技史其他相关问题”为会议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