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2.
永福大队1976年粮食又喜获丰收,全大队2428.5亩粮地平均亩产2012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00亩春粮,平均亩产379斤,比上年增产17%;2305亩早稻,平均亩产1012斤,比上年增产6%;2640亩晚稻,平均亩产697斤,比上年增产9.8%。这是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胜利成果,是坚持大寨的根本经验,排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3.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4.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我所地处鄞东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进行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试验,到一九六四年,出现了一块田“双千斤”,面积2.31亩,亩产2106斤;经过八年后的一九七二年,一畈田达到了“双千斤”,面积18.8亩,亩产2095斤;一九七三年试验扩大到了0.61亩,探索一个队的生产布局实现“双千斤”的途径,到一九七四年亩产达到1919.3斤,其中稻麦三熟制50.6亩,亩产2230.5斤,最高两块田,一块1.81亩,亩产2400.9斤,另一块2亩,亩产2505斤。实践证明,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县杂交水稻的生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县从1976年杂交水稻生产示范115亩,1977年发展到24,224亩,其中晚稻22,093亩。从各地实收结果看,去年全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据252个单位5,261亩统计,杂交水稻亩产768.8斤,比早金凤平均亩产688 9斤增产11.6%,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45亩,超“纲要”有11,488亩,单位产量最高的仙降区阁巷公社1大队11队1.1亩,平均亩产1,183斤,红旗公社一桥大队2队10.0了亩,平均亩产1,080斤。全县杂交水稻100亩以上丰产片38个单位,其中37个单位获得增产,1个单位平产。  相似文献   

6.
余杭县围垦海涂是在钱塘江沿岸,含盐量高达千分之二至四,土质板硬,沙性,无粘附力。几年来虽然采取各种办法种植水稻,但亩产徘徊在300~400斤左右。而且由于土质板硬,种稻如种菜,要用力一人开穴一人放秧,边开穴边种秧,劳动强度很大,广大贫下中农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既能提高单产又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的新措施。我县围垦海涂指挥部在科技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去年进行早稻铺纸种稻的试验。据两个点2.2亩田测产,三熟制铺纸亩产724斤,对照364斤;二熟制铺纸亩产900斤,对照仅345.2斤,铺纸比移栽的亩产增加100~160%,而且成熟期提早三天。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搞科学实验,积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1966年全区进行番薯地套种玉米取得成功经验以后,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示范推广,套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去年全区从平地、山地到山岗地,共套种了10609亩占总面积的85%以上。这年虽受阴雨、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每亩仍收183斤,加上亩产春粮194斤,薯丝干1264斤,全年亩产1641斤,为旱地高产稳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9.
我场历年来都是采用小畦单行种植秋甘薯,没有套种其他作物。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在早稻(珍龙13号,亩产747斤)收获后,种植秋甘薯时,进行套种秋花生试验,于7月12日种,11月30日收,种植面积4.3亩,共收秋甘薯(折原粮)2710斤,平均亩产630斤;收套种花生480斤,平均亩产110斤。实践证明,粮油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培养地力,增加肥效,构成水旱  相似文献   

10.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1.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许村公社永福大队,1972年粮食生产在1971年亩产1728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跃进。全大队2483亩粮地,平均亩产1950斤,比1971年增产222斤,总产提高12.8%。其中春粮、早稻、晚稻亩产分别比1971年增产18—20%。在19个生产队中,有10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双千斤。在粮食生产获得持续大幅度增产的同时,络麻总产比1971年增产28%,蚕茧总产比1971年增产  相似文献   

13.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里铺大队的春粮获得了好收成。全大队397.4亩麦子,平均亩产420.8斤。早熟三号372.11亩,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13.2亩,平均亩产611斤,最高的一丘1.45亩,亩产666.5斤。裸大麦干11425.36亩,平均亩产391.8斤。其中1.27亩平均亩产500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2年每亩增产62.8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索棉花高产途径,我们在湖南经验的启发下,于1973年在本区市场公社小田大队第四生产队试种双季棉,面积0.617亩,折亩收皮棉227.8斤,比该队单季丰产地亩产175.2斤增收30%,比该队平均亩产133斤增产71.3%。所谓双季棉,就是在同一地上种植早晚两季棉花,其种植方式与双季间作稻类同。本区常年无霜期252天,从3月中旬起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初霜一般在11月底出  相似文献   

16.
我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相差悬殊,无霜期17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800毫米。河谷平原、沿溪两岸及低山梯田,均有利于发展稻麦新三熟制。各地粮食稳产高产的事例也证明,积极发展新三熟制,是获得粮食多种高产的重要途径。为探索新三熟高产的经验,去年我所在全区开展三熟高产联合试验的同时,种了5.29亩三熟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2136.7斤(其中春粮亩产581.9斤,早稻亩产939.5斤,晚稻亩产  相似文献   

17.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18.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四人邦”的破坏干扰,根据我社地处丘陵秋粮90%以上是玉米而产量较低的实际情况,自1973年以来,开展以推广杂交玉米为重点的科学实验活动,突破春季杂交玉米制种关,自力更生解决杂交种子问题,实现全社玉米杂交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7年全社8300亩秋玉米,全部杂交化,总产达484万斤,比1976年增产115万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76年每亩增加113斤,比1973年前老品种亩产300斤增加90%以上,全社全  相似文献   

20.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劳模、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付主任陈孝钦同志更加意气风发,与云路大队农科队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艰苦努力,1977年7.66亩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好收成。经过验收,三熟平均亩产达到3514.2斤。其中二号田1.11亩,三熟亩产达到3925.5斤,小麦亩产1101.3斤,早稻杂优亩产1472.4斤,晚稻杂优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