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全苗、早花、多花、多果和增产的作用。据试验,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地膜覆盖花生比露地栽培花生增产25%左右,高者达40%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夏播花生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是花生增产、增收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增产50%以上。其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1.选种①选择高产稳产早熟的中果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鲜食花生地膜覆盖无公害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花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河南省开封市认准市场,大力推广鲜食花生地膜覆盖无公害栽培,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平均亩产鲜食花生500公斤以上,亩效益达1500~2000元。现将鲜食花生地膜覆盖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花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河南省开封市认准市场,大力推广鲜食花生地膜覆盖无公害栽培,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平均亩产鲜食花生500公斤以上,亩效益达1500~2000元.  相似文献   

5.
覆膜花生的栽培技术要点王国勇杨传英地膜覆盖是花生增产增收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提早了播期,充分利用了生长季;地温变幅小,水分散失少,对水、肥、光、热利用率高,发挥了花生的增产潜力。据试验,覆膜花生比露地栽培花生增产20%左右,高者达40%以上。其栽培...  相似文献   

6.
<正> 芝麻地膜覆盖技术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的。近十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芝麻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溃、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促进生长和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等作用,一般可使芝麻每亩增产25-40公斤,增产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如河南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1985-1987年3年48个点次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的平均亩产90.8公斤,比对照亩增29.9公斤,增产49.1%;项城县城郊乡解庄行政村1985年30亩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7.
<正> 棉花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可提前播种10-15天,延长棉花生长期,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有利于棉花吐絮,提高棉花品质,实现棉花优质高产,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地膜覆盖如应用不当,则达不到予期效果、故在地膜棉栽培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地膜覆盖棉田,为使地膜覆盖严实平整、整地必须精细,以防地膜破损或透气。其次,由于地膜覆  相似文献   

8.
<正> 河南省项城县地处淮北平原,沙颍河南岸。砂姜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1.7%。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薯等,从未种过花生,砂姜黑土究竟能否种花生?产量又如何?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1979年小面积试种花生获得成功,亩产300多斤。1980年以后,根据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易涝易旱等不利因素,采取起埂种植、增磷补氮、根外追肥等技术措施,花生亩产提高到600斤左右。1982年花生丰产田,亩产达800斤。实践  相似文献   

9.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墒集水.地膜覆盖的保墒集水作用,对旱地小麦生产来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个特性,在干旱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墒集水。地膜覆盖的保墒集水作用,对旱地小麦生产来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个特性,在干旱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农学院、西华县科委、西华县农业局等单位,针对我省花生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西华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采用了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选用郑州7432等良种、根瘤菌拌种、叶面喷洒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及促控结合的配套技术,为提高花生产量、建立沙区合理的种植业结构提供了科学的办法。近两年来,花生面积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周口乡应用这一配套技术使春花生单产成倍增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棉花管理技术要点河南农业大学郭应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发展很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我省生产实践业己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一般比露地直播棉花可增产30%以上。但增产的幅度大小又与覆盖方式、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 膜下沟灌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温室的栽培特点而采用一种灌水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窄行地面灌水沟进行地膜覆盖,改明灌为暗灌。以温室栽培黄瓜为例,定植后沟上铺膜进行露秧压膜。结果表明:(1)膜下沟灌因有地膜覆盖,棵间蒸发量减小,需水量、灌水量都小于滴灌,与滴灌相比,省水7.8%;(2)由于采用地膜覆盖,与滴灌相比除具有保墒作用外,可有效的减缓地热扩散,保持地温。以埋深15厘米的观测结果为例,膜下沟灌提高地温0.5~1.9℃,促进根系生长;(3)膜下沟灌降低了棵间蒸发,降低了  相似文献   

14.
段聪仁  李淑媛 《河南科技》1991,(5):20-20,36
<正> 河南是我国柑桔的北缘栽培区,目前栽种柑桔的地区,主要在豫西南伏牛山南侧和大别山区,有西峡、淅川、内乡、镇平、邓州、确山、固始、新县等十五个县,到1990年全省栽培面积达11万亩,有15%始果投产,产量达130多万公斤。以淅川、西峡发展较快。通过十多年的引种北移栽培试验,其经济效益很好。如本站1985年定植六亩温州蜜柑,三年始果亩产130公斤,四年亩产667公斤,五年亩产1125公斤的产量,其中一亩五年生密植试验园,  相似文献   

15.
张万青 《河南科技》2009,(10):22-22
地膜覆盖栽培虽然早已作为常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范同推广应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没有注意到以下几个细节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增产、增收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 新郑红枣栽培历史悠久,品质极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240万株,一般年产量700—1000万斤。(干枣,下同) 近几年来,新郑红枣产量连年大幅度下降,品质低劣,影响了内销和外贸出口。红枣减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集中产区的孟庄、薛店、车站三个乡,二十一个村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整理如下。减产情况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1951—1984年全县红枣社会总产量为25210万斤,年平均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虽然早已作为常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没有注意到以下几个细节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增产、增收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花生是兰考县传统的优势作物,搞好小麦、花生双高产研究及开发,是本县科技兴农的突破口。1990年以来,我们在十万亩开发区,引入“四个三结合”(即农科院、农业院校农季相结合;领导、科技人员、农民相结合;技术、物资,资金相结合;责、权,奖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采用“上(县)、中(乡)、下(村)相结合:“点、片、面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相结合”的实施路线,深化研究了小麦,花生双高产的新技术领域和增产潜力,着重一系列先进技术、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第三节 黄瓜     
<正> 黄瓜在我国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品种的配套使黄瓜的产量大大增加。目前,除大棚栽培外,拱棚覆盖、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及露地的夏秋栽培,使黄瓜基本上可以达到周年供应。一、品种选择黄瓜是群众喜食的蔬菜,又是比较难栽培的一种蔬菜,因为它极易感染病害,所以选择品种首先要从抗病入手,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目前在我省推广的品种有: (一)津研五号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三抗”能力较  相似文献   

20.
<正>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改革性的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棉花、西瓜、花生、红薯等作物,同时,一膜两用也适用于晚播小麦。小麦盖膜是解决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促苗早长,安全越冬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之一。据1983年—1985年省农科院小麦所及各地联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它能增温保墒、促弱变壮、加速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提早成熟等作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