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乘胜 《科技信息》2012,(32):I0199-I0199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深刻认识建筑节能的意义,建筑节能材料的热工性能、种类及应用。节能建筑应本着节约能溽、保护环境的原则,给我们创造一个崭新的居住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添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曹伟 《科技资讯》2023,(3):85-88
医院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着重要的救死扶伤的责任,所以医院的建设质量必须要符合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也为医院建设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要求。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发现其中很多的优点都与医院的建设要求不谋而合,这说明在医院的建设中,结合绿色建筑具有的优势,形成良好的结合体,能够促使医院的实际建设质量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形成全寿命周期的健康、适用、高效,宜于医护人员、患者使用的空间。在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绿色节能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所以在医院建设中结合绿色建筑的优势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梁彦 《科技资讯》2010,(22):69-69
节能课题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相互矛盾又密不可分,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既满足节能要求,又遵循建筑设计"经济、美观、实用"三大原则,成为新的焦点及难点。本文拟抛砖引玉,以一弧形建筑节能设计为例,浅探建筑材料、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蔡立雄 《科技信息》2007,(24):109-109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住宅建筑节能被提上政府工作的议程。在住宅建筑中加强节能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将成为建筑科学技术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努力挖掘我国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月 《工程与建设》2022,(1):234-235
为降低居住建筑的热量损失,提高其隔热保温性能,确保居住建筑符合绿色建设标准,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开展对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创新研究.通过节能墙体材料应用与种植屋面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中水利用系统设计等提出一种全新的居住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对新设计方案进行绿色环保性能研究,进一步证明新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热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节能型建筑已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进行节能型建筑的建设,使建设更加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本文对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进行探究。本文结合民用建筑、商用建筑来探讨建筑机电的节能设计,以此来加深共识,完善设计。  相似文献   

7.
陶晓坤 《科技信息》2013,(15):361-36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住宅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已不仅限于安全和外观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档住宅中,他们采用高新技术,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浅谈住宅建筑供暖的节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住宅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节能设计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建筑物节能的主要途径,针对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新的节能标准设计的要求,从建筑物布置及体型系数、围护结构设计及供热系统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住宅建筑供暖的节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亚琨 《科技资讯》2014,(12):48-49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现代建筑装饰的节能环保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节能环保材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下面本文就基于节能环保材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自建的居民住宅多采用砖混结构,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节能处理,墙体及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差,门窗气密性不佳,因而由采暖或制冷过程造成的能耗浪费严重。文中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建筑围护结构中能耗损失比例较大的外墙、外门窗、屋顶和楼梯间隔墙等建筑构件,结合建筑本身实际状况,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出了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通过调查对比发现,改造后的建筑在节能效率方面比改造前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造技术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节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国家建设低碳节约型建筑节能目标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地域性建筑的节能机制和采暖方式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进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宁夏地域性住宅建筑在基于集中供暖的建筑节能改造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是宁夏六盘山地区地域性建筑采暖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本地区的气候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深刻理解,隆德县城既有住宅建筑在节能(采暖)改造中充分利用特定的气候要素,并结合现有采暖中存在的问题及本地区节能改造的总体规划要求和节能目标,经过大量的调研、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并结合热工工况和采暖能耗的分析和评估,采取建筑外保温节能改造与集中供暖改造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能效并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从根本上减少采暖成本、降低能耗,促使地域性建筑的节能走向绿色化、低碳化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远广  袁广银 《甘肃科技》2012,28(18):122-125
针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措施和方法,从服务区建筑的规划选址、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节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立 《科技信息》2011,(9):I0316-I03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住宅建筑为建设部指定要求采用节能技术的建筑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不但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建筑的正常使用,而且还可以增加额外功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认真了解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及时更新观念和创新技术,高度重视绿色节能建筑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功能。因此,该文讨论了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绿色节能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尊雨  王世轶  王健 《科技信息》2009,(20):I0244-I0244
当今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业也正由高能耗、高污染型向高效节能型转变,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是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方向,而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则是解决高能耗建筑的有效途径之一。绿色建材,节能设施,最大限度利用有效空间等,都是钢结构住宅建筑的优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刻理解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体系的设计概念及应用,为业界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面积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要求被重新提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本文就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解释了建筑电气设计及其节能措施的概念,随后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现状,最后对节能方面的原则和部分可行措施进行了列举。  相似文献   

17.
结合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推出和有关照明节能技术应用,说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推出的意义及对住宅照明和节能的指导作用;根据住宅照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住宅灯具的一般要求进行了阐述,提出住宅照明节能的建议和实现绿色照明在住宅设计及装修中的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促进发展》2013,(6):139-139
<正>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总体要求,截至2010年底,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4%;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17个,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完成了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82亿平方米;推动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与改造,完成能耗统计33000栋,能源审计4850栋,公示了近6000栋建筑的能耗状况,对1500余栋建筑的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在北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节能建筑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绿色节能建筑的特殊性,对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绿色节能建筑的含义及特点,针对其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科技资讯》2011,(2):73-73
随着科技的创新及电子产业的兴盛,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向着安全、节能、高效.规范的模式逐步强化,不断深化的行生需求对建筑电气的设计环节特别是施工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雷、防电脉冲等施工措施逐步确立.如何能在电气的施工前期傲好充分的准备,协调建筑电气设计与相关专业、特别是建筑结构专业的合理结合,使建筑施工充分的本着合理、科学、安全的原则全面开展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