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网络非主流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网民自身的主观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吴述松 《贵州科学》2007,25(Z1):203-208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经济、政治和伦理问题的统一.这是导致主流、非主流经济学在自然资源折旧市场形成问题产生误区的关键原因,主流经济学偏向了忽视市场交换前提条件的"有价无市"方法论;非主流经济学则陷入轻视市场有效手段的"有市无价"计划分配论.综合二者的合理内核,作者得出:政府对自然资源作初次分配,并且在自然资源的一般而非局部约束下,EDP核算方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是一种群体行为模式,更是一种社会心态。心态层面是"山寨文化"的核心。我们从模仿、符号、流行、社会认同四个方面分析了"山寨文化"的社会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远程教育中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关系,我们可将现代远程教育中非主流文化分为两类:对现代远程教育主流文化起着积极有益补充和丰富作用的现代远程教育非主流文化、与现代远程教育主流文化有着矛盾与冲突的现代远程教育非主流文化。现代远程教育的非主流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非主流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于现代远程受教育者的影响愈来愈突出,正确把握这一非主流文化的主要表现、影响,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与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与被建构,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条件争夺话语权,如何被炒作等问题,根据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推测其发展动向,探讨了面对"非主流"文化,成人社会的紧张情绪、"救赎"行动及其不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强制安装、捆绑安装、劫持浏览器、不定时弹出广告,"流氓软件"俨然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顽疾.就在网民强忍怒火,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卸载时,"流氓软件"制造者却在源源不断地获得巨额利润.根据非官方的统计,"流氓软件"制造者通过"流氓软件"控制用户计算机,强制弹出广告窗口,其所造就的灰色产业链相关市场规模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之多."流氓软件"制造者日进斗金的同时,网民的权益被侵犯却一直无处伸冤.  相似文献   

8.
马志贤 《科技信息》2010,(30):322-322
现代社会是文化开放的社会,在我们周围出现了多元文化,比如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快餐文化、时尚文化、痞子文化等。很多中学生,尤其是"90后"喜欢用"非主流"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越是年青一代越是喜欢制造自己的流行,越是更早追星、更早叛逆、更早约会、更早迫切希望成名。伴随着"非主流"现象的还有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淡漠等等。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开导和引导学生,只有加强对中学生文化导向的教育,提升文化自觉,才可能使学生正确鉴别、理性判断、合理选择。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文学的发轫之作.它不仅生动讲述了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族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鲁滨逊以枪炮为后盾,从语言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了文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本文从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出发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为我们重读经典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审视殖民者的文化统治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18年的年度词汇,"锦鲤"在社交网络上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通过分析"锦鲤"现象的成因和公众"转发锦鲤"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这一传播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认为,"转发锦鲤"行为的心理基点在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压力的拒斥。同时,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宏大叙事的逐渐衰落拉近了人们同信仰对象的距离",锦鲤"文化便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的推动和对"锦鲤"形象的构造也在"锦鲤潮"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多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锦鲤"现象引发了一场公众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11.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香港"这个论题的提出,是想探究"文学"在形成"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规划单位的现代,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文化认同的建构当然不能依赖于刻板的想象方式,"文学"为香港文化身份的获得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图式下"山"与"海"的中西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技部官方网站开设的一个供浏览者咨询问题的栏目"公众问答",近来出现很多与科技部工作职能无关的问题,诸如从狗生病如何医治到永动机专利如何申报,从孕前调理到中国足球有没有希望等,工作人员都耐心做出答复.对此,有网民评论,这是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4.
"五缘文化"理论是探讨影响海外华人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其与祖国联系的文化深层因素的理论,其诞生二十年来,为指导学术研究和侨务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族群的代际更替,"五缘文化"理论各要素发生了消长,与文化认同相关的亲缘、地缘、神缘因素出现了淡化趋势,而与经济认同相关的业缘、物缘因素则有加强的趋势.研究"五缘文化"的这一变化,将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侨务资源变化动态,改变工作思路,促进侨务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崔峰博士在研究翻译家鲁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发现了鲁迅先生的"中间物"意识,不仅对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有启迪作用.而且对我们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例证的分析,指出隐藏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中问物"意识对于准确翻译异域文化,以致"洋为中用",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秦安小曲传承主体为例,探讨非遗传承主体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困境问题。通过对秦安小曲传承家族高志堂进入校园的教育周期研究我们发现,业界存在着非遗传承主体的文化精神非主流认同、教育周期的离散化等困境。经过反思,对"传统"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关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17.
"网络追杀"是网民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而引发的过激的网络民间道德维系行动,既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正效应,却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道德负效应。"网络追杀"运用了道德评价、道德谴责和道德惩罚等传统的道德约束维系机制,但是随着"追杀"的升级,网民的道德行为发生异化,"网络追杀"异化为"网络道德暴力"。"网络追杀"昭示网络已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场域,为抑制"网络追杀"的道德负效应,正确引导"网络追杀"等网络行为,必须加强网络的自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吃"却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吃"中古人造出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成语.在这些成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又能体味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董业明 《枣庄师专学报》2004,21(3):12-19,61
曾国藩立足于湖湘文化的"士大夫之学",具有坚忍不拔、卓厉敢死的坚毅品格和博观约取、实践检验、另辟蹊径的为学精神,其学习思想的核心价值是重实践,这和"为己"、"自得"之旨是一以贯之的,也是湖湘文化传统的最重要的特征.曾国藩的学习思想对于推进洋务运动、解决中西文化撞击,具有无庸置疑的积极作用.曾国藩的读书为学之道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